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是长期临床中医学实践证明的。长期以来,中药的研究一直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药是我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文化,因而大力发扬中药事业是每个中药工作者的责任。中药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用现代方法科学阐释其机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中药与世界药学的发展速度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提出了组分中药来构建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 标签: 组分中药 特点 模式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组分层管理模式培训护理人员的效果和应用。方法根据病区床位数以及护理人员数,将护理人员按照高低年资互相搭配分成若干组,设小组长一名,每个护士分管一个床位,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分组护理责任制。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得益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中药药代动力学发展迅猛。由于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生物样品内源性物质和共存组分干扰严重,要求高效简便的样品预处理和具有高灵敏度、快速、高专属的分析方法。而传统的单一组分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能体现中药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因此多组分的协同研究对其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概况。

  • 标签: 中药 多组分 药代动力学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多组分微丸片控释释药系统具有易吞咽、在不影响个体释药特性的情况下易分剂量,微丸压片速度快、产量高,与传统的立即释药系统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其广泛应用确受到实际生产问题的挑战,如包衣微丸在压片过程中包衣层破坏,导致释药行为的改变。在本文中,依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包衣微丸压片剂生产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如丸芯、包衣材料。本综述的目的是促进尽可能保持包衣微丸的原始释药行为的微丸片剂的大生产的发展。

  • 标签: 控释释药系统 微丸 包衣微丸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质血管组分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33例采用基质血管组分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的女性做为实验组A,20例女性自体脂肪隆乳为对照组B,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A的研究对象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隆起体积增长率分别为75%±3%、50%±3.6%、40%±2.6%;对照组B的研究对象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隆起体积增长率分别为60%±3%、40%±3%、25%±3%;实验组平均微血管密度(9.53±2.900)个,对照组平均微血管密度(3±1.604)个,P<O.00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采用基质血管组分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术进行隆胸,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且隆胸效果较为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自体脂肪 基质血管组分 隆乳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2020年我院心内科慢性病随访中心人群1050例,调查人群的患病史,测定生理、生化指标,并对所有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人群分为颈动脉斑块患病组,无颈动脉斑块的为正常对照组;依据代谢综合征的定义,评价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 患病组270例,正常对照780例,两组人群的年龄、吸烟、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素、尿酸、肌酐等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0-4个组分的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率分别为14.99%、21.11%、25.85%、31.60%、32.12%,随MS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增高;(3)校正年龄、性别后,1个组分的风险为1.53(1.29~1.81)、2个组分的风险为 1.99(1.70~2.34)、3个组分的风险为 2.65(2.25~3.13)、4个组分的风险为 2.71(2.22~3.30),随着MS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逐步增高;(4)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风险依次为血糖异常>血脂异常>BMI>血压异常;其中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并+血压异常者的患病风险最大,OR值为2.99(2.23~4.01)。结论:代谢综合征影响对颈动脉斑块疾病的发生,血糖异常的影响较大,并随着组分的增加,颈动脉斑块疾病患病风险增大。

  • 标签: [] 代谢综合征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 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典明确规定了关于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但笔者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方法进行检测时橙皮苷出峰时间过长,没有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将重点研究青皮含量检测过程中流动相比例的调整对橙皮苷出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使用HPLC检测青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设备型号:Waters e2695;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4.6mm×250mm,5µm),检测波长为:284nm;进样量:10 µl;流速:1.0ml/min;柱温:25℃(±5℃)。结果 橙皮苷对照品按2020版中国药典提供的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时,60min左右未见出峰,在110.933min时橙皮苷峰出现;按2020版药典方法检测未达到理想效果。经调整流动相后发现,用流动相比例为甲醇-水(32:68和35:65)的组分测定时橙皮苷出峰时间提前显著且峰形态标准,同时在此流动相比例的条件下,青皮供试品中橙皮苷的峰形标准且与干扰峰分离度较好。结论 关于2020版中国药典中提供的青皮药材橙皮苷含量检测方法,作者认为检测方法中流动相甲醇-水(25:75)的比例不太合适,建议改进。

  • 标签: 青皮 橙皮苷 HPLC 流动相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替硝唑醇溶液中替硝唑和氯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YWG-C18柱.以甲醇-水-冰醋酸(35:6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0nm,内标法定量。结果:替硝唑和氯霉素在20-120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l00.6%±0.5%和99.5%±0.5%,日内及日间RSD<3%。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复方替硝唑醇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替硝唑醇 氯霉素 甲醇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PurospherSTARRP-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pH3.0±0.1)-乙腈(82∶18)为流动相,调节流速为1.0ml·min-1,在210nm波长处同时检测3组分。结果盐酸麻黄碱、乳酸环丙沙星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在20.14~161.12、12.05~96.38和6.18~49.47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9和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99.83%和101.0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耐用性好,可用于该制剂中3组分的测定。

  • 标签: 复方环丙沙星滴鼻液 HPLC 盐酸麻黄碱 乳酸环丙沙星 马来酸氯苯那敏
  • 简介:摘要:中药的药理作用发挥是依靠多种活性成分来完成的,为了在临床中合理应用,要对其成分进行检测,控制多组分质量。一测多评法能对一种中药里的多种成分有含量进行测定,符合中药多组分特点,还有助于降低质控成本,提高中药质控水平。

  • 标签: 中药 多组分质量控制 一测多评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重建者实施自体脂肪基质血管组分SVF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的效果进行探讨,并评估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72例乳腺重建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等量分组,一组36例患者,实施自体脂肪采集、SVF分离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联合术治疗,该组设定为观察组,一组36例患者,实施常规乳腺重建方法,该组设定为对照组,结合两组乳房美观程度、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3个月,对乳房重建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乳房美观程度较高,而对照组的乳房美观程度比较有限。观察组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表现,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相对较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和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显著较低。结论 对乳腺重建者实施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乳房美观程度、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同时预防并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方案为联合方案,即:自体脂肪基质血管组分(SVF)+自体脂肪颗粒移植,该方案作为乳腺重建术者的理想治疗选择,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乳腺重建 自体脂肪颗粒 SVF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和组分血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高胆红素症的新生儿76例,根据换血时血球、血浆组分不同随机分为组分血组和全血组,并进行相应换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液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换血后两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组分血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全血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全血组出现2例轻微贫血,组分血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换血疗法 新生儿 肝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1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对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在本院内科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实施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病区管理等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内科护理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小组分组护理模式在内科的实施,可显著提高内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从而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内科 责任制分组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新解法(新Vierordt法)测定复方氯霉素醇溶液中氯霉素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78nm和298nm,平均回收率水杨酸为99.90%±0.34%,氯霉素为100.56%±0.11%,操作简便快速,方法准确可靠,适合医院快速分析,结果满意。

  • 标签: 联立方程新解法 氯霉素 水杨酸 复方氯霉素醇溶液 药物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 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医院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问卷星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运用Spss21.0进行基本信息分析和信度、效度的检验,并用Amos21.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估计。结果:工作本身满意度对工作绩效正向影响效应最大,对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的效应值分别为0.45(P

  • 标签: 医院管理人员 工作满意度 工作绩效 结构方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