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透室人性护理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与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护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子量表等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中应用人性护理,确保透析治疗的顺利展开,有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持稳定的生命特征,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促进医疗护理水平,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透室 人性化 护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全新的时期,人们对于医院的服务标准和水平也逐渐提升,这就给医院管理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信息建设是以信息带动医院管理走向现代、规范及科学的关键,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分析信息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医院管理信息建设展开分析.关键词信息建设;医院管理;作用;地位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9-01

  • 标签:
  • 简介:骨组织工程的发展为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众多的动物实验研究和逐渐兴起的临床应用研究已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组织工程骨细胞支架复合物在植入体内后,尤其植入血供不佳的受区时,因不能及时地与机体建立起血供连接,使得成骨效果不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已成为构建大段组织工程骨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对组织工程骨血管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血管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产后出血孕妇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临床救治方法以防止体会。结果所有产后出血产妇均成功抢救,产妇的出血状况得到有效、及时地控制,产妇的体微循环和预后良好。其中1例宫缩乏力出血产妇和1例胎盘问题产妇行子宫切除术成功止血,其余产妇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以及缝合手术方式成功止血。结论产前和分娩阶段要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工作,预防产后出血。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后,要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致死几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临床救治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胞株的miR-34b相对表达量,并用甲基特异性PCR检测各组miR-34b甲基状态。用地西他滨处理HL-60和K562细胞株,用同样方法检测两种细胞株miR-34b相对表达量及甲基状态。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as-miR-34b转染至K562细胞株,根据转染是否成功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Has-miR-34b转染组,记录各组培养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结果:对照组miR-34b相对表达量为(5.23±0.75),HL-60相对表达量为(0.05±0.01),K562相对表达量为(0.04±0.0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12,P=0.000)。HL-60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分别在启动子区CpG岛存在甲基状态,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骨髓细胞无甲基现象。经过地西他滨处理后HL-60和K562细胞株miR-34b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加地西他滨前后白血病细胞株启动子区CpG岛均存在甲基,但是加药后甲基明显减弱,提示地西他滨对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具有抑制作用。培养48、72、96和120h后Has-miR-34b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8%、46.7%、33.6%和24.7%,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株miR-34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使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也是miR-34b对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降低的原因;miR-34b也有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白血病细胞株 miR-34b CPG岛甲基化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积极防治产后出血,严格落实母婴安全措施,努力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分娩的53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35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3%;产后出血发生在2小时内的有122例约90%;超过2小时的13例约占10%.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103例占76%;胎盘因素16例约占12%;妊娠并发症12例约占9%;软组织损伤4例约占3%.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经产妇发与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大致相当.135例产后出血者发生产后出血性休克23例,输血的65例;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的1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并发症、软组织损伤等.防治措施在产妇的妊娠期、分娩期和产后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方能达到防治目的.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分析;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0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安全意识后,护理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结论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实现真正的安全护理,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安全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87例孕期流动女性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参与孕期保健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孕检次数为(3.2±1.2)次,平均孕检率较低,其中139例患者从未参加过孕检,占比35.9%,121例患者认为孕检没有必要。占比31.3%。对参加孕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发现,年龄在26~30岁患者,参与孕检的比率较高,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参加孕检的比例越高,有工作的患者参加孕检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工作的患者(P<0.05),家庭收入高的患者,参加孕检的比例高于家庭收入低的患者。结论目前,流动妇女孕期保健情况仍不容乐观,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及家庭收入情况是影响流动妇女参加孕检的因素。

  • 标签: 流动妇女 孕期保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护理系统上报的94例护理不良事件,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94例护理不良事件中,输液问题10例、管路滑脱8例、用药错误(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11例、跌倒坠床8例、烫伤3例、其它54例。结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控机制,健全后勤保障部门,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18-02
  • 简介:摘要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一直是医保管理的重点。定点医疗机构医师是医保基金最直接的支配人,对医保医师提供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有助于保障基金的安全使用和合理分配。目前,我国各地逐步建立了医保医师管理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对我省实施医保医师监管具有借鉴意见。

  • 标签: 医保医师 管理 经验 建议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72-0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