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疗手术中广泛的应用高频刀后,患者手术时的痛苦程度减轻,医疗质量得到提升。在高频电流作用下,高频刀能够直接切割人体组织,并进行止血或烧灼,不过,使用高频刀期间,极为严格的要求其安全性,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本文在介绍高频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防护措施,旨在保护高频刀的使用安全。

  • 标签: 高频电刀 工作原理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视频眼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方法 资料抽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2 月收入 BPPV患者 8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 40例采用常规手法复位,观察组 40例采用视频眼震改良手法复位,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高于对照组 85.0%,两组差异有意义( P< 0.05)。结论 视频眼震检查应用于 BPPV患者中起着重要临床意义,能进一步诊断、指导临床检查及其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视频眼震电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 效果
  • 简介:摘要多焦视网膜是在传统视网膜生理技术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新的视功能检查方法,可通过记录光诱导的视网膜生物电信号,灵敏而准确地反映黄斑区及其周围区域视网膜局部区域的功能。作为常规闪光视网膜的一种互补检查方法,多焦视网膜已被用于多种累及黄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预后的判断。现将近年来多焦视网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眼疾病,眼外伤,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低气压暴露对飞行员胃(electrogastrogram,EGG)的影响。方法25名参加改装体检的直升机飞行员坐于低压舱内,记录EGG4min,然后以20m/s速度上升,分别在1000、2000、3000、4000m处各停留10min,并记录EGG4min,再以5m/s速度下降返回地面,观察不同高度EGG的平均幅值、平均频率、平均节律紊乱百分比和正常慢波百分比等指标变化。结果低气压暴露对飞行员EGG的影响包括:①平均幅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1000m和3000m高度EGG平均幅值为304.2μV和297.6μV,与地面EGG平均幅值357.7μ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42,P〈0.05),但2例有轻度腹胀者表现为相反的平均幅值上升;②平均频率总体无明显变化,但2例有轻度腹胀者平均频率稍快;③平均节律紊乱百分比仅3000m高度(24.3%)明显降低,与地面(2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1),但2例有轻度腹胀者反而增加;④正常慢波百分比总体呈现为无明显改变。结论4000m不同高度低气压暴露对飞行员EGG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对明显腹胀和腹痛者,EGG的平均幅值和平均节律紊乱百分比可能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如果在影响因素的控制方面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望将EGG作为高空胃肠胀气的客观评价指标。

  • 标签: 飞行员 航天医学 低气压暴露 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心电图、心向量以及多普勒彩超心动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断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患者心电图、心向量以及彩超心动检测,并就这三种检测模式在心肌梗死不同阶段的诊断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心电图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更高的检出率,而对于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向量的检出率则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模式(P<0.05)。结论心电图跟心向量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诊断效果,而彩超心动则能够对室壁瘤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因此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这三种检测方式来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眼震(VNG)检查在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眩晕患者行VNG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进行鉴别诊断。结果150例患者行VNG检查,外周性眩晕患者79例(53.5%),中枢性眩晕18例(11.5%),?位置试验阳性15例(10.3%)其他原因不明的眩晕例38(24.7%)。结论视频眼震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操作过程受检查者自身因素,药物影响及检查者操作过程的规范性、经验均可以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VNG检查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检查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频眼震在中枢性眩晕与外周性眩晕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资料抽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收入眩晕患者90例,进行视频眼震检查,鉴别区分中枢性眩晕及外周性眩晕。结果90例患者行VNG检查,其中有47例被鉴定为中枢性眩晕,占52.2%,有10例颈性眩晕(21.3%),17例后循环缺血(36.2%),20例偏头痛性眩晕(42.5%);有42例被鉴定为外周性眩晕,占47.8%,有2例前庭神经炎(4.8%),4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9.5%),9例梅尼埃病(21.4%),2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4.3%)。结论视频眼震检查可对中枢性眩晕和外周性眩晕进行有效的区分鉴别,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频眼震电图 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心向量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心向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单用心电图检查和心向量检查及联用这两种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结果与单用心电图检查和心向量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相比,联用心电图检查和心向量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特异性均较高(P<0.05),联用心电图检查和心向量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误诊率较低(P<0.05)。结论联用心向量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腔内定位技术的价值,评估对异位率的影响。方法:择取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接受PICC穿刺置管术的80例肿瘤患者为主体,以随机分组法分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实施盲穿法,剩余40例为实验组,实施心腔内定位,比较组间置管情况、并发症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均较对照组高,异位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应用心腔内定位的价值较为显著,可促进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准确度提升,同时还可降低调管率及并发症率,能够良好满足PICC穿刺置管的要求,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心腔内电图定位 PICC穿刺置管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黄芪为扶正固本的中药,自古就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中国药典》中也记录了很多关于黄芪的功能。黄芪中所含的有效成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机体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具有营养、调节和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药理作用 功能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使用不同强度、频率及时间的刺激作用于人体,可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目的:观察体表脉冲刺激对小鼠心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用BL-420F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提供刺激电源,对3组昆明小鼠分别予以不同电压、不同时间、不同频率的体表刺激,然后观察Ⅱ导联心电图、小鼠得全身反应与局部变化。结果与结论:≤10V的刺激对小鼠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未出现心律失常;电压≥15V时,刺激可使小鼠心率减慢,停止30min后心率恢复正常;电压≥35V时,小鼠出现心率减慢和心律失常,并且停止刺激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电压〉75V后,小鼠出现室颤。电压为10V时,脉冲刺激时间和频率变化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显著。说明脉冲刺激对小鼠心活动的影响主要由所用电压高低不同引起,电压≤10V时对小鼠心活动无影响;脉冲刺激时间与电场频率对小鼠心活动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脉冲电刺激 修复重建 移植 Ⅱ导联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脱发不仅影响形象,让人苦恼,更影响脑组织的健康。防脱的关键是找到脱发的原因,生发的关键是消除脱发的致病因素。在众多的脱发因素中,淤堵是大多数人脱发的原因,本文全面科学的分析了为什么淤堵会引起脱发,以及是哪些因素引起淤堵,并针对消除致病因素推出生发方法,标本兼治达到防脱生发的目的。

  • 标签: 脱发 原因 生发
  • 简介:摘要: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来缓解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特定疼痛症状,如头痛、月经痛等,针灸也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并且在疼痛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推动针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疼痛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标签: 针灸 疼痛缓解 生理效应 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