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在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传染源中能起到早发现和早诊断的作用,而且可对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能对HIV感染者进行耐药性监测,降低艾滋病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本文对分子生物在HIV中的检测进展和HIV-1的分子生物特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艾滋病 分子生物学 检测进展 HIV-1
  • 简介:摘要《微生物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对策的探讨,以期提高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卫生微生物检验是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而卫生检验检疫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不够成熟,这给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根据新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课程特点,摸索出适合卫生微生物检验教学的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 标签: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
  • 简介:摘要《医学微生物》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生物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属医学基础课,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笔者通过对缅甸留学生班的情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教学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缅甸留学生 教学实践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可以对临床医学的诊断治疗水平,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对于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以及分子生物的认识和应用还存在误区,故而导致分子生物和临床医学之间不能按照想象中的相结合。

  • 标签: 临床医学 分子生物学 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医学微生物检验的病例200份,以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科室要求、样本内容与不合格原因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依照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的相关理论开展诊断与治疗工作,所收到的实验效果符合预期。结论经调查研究发现,加强临床沟通与交流对于改善医学微生物检验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具体的诊断与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技术支持。

  • 标签: 重要性分析 临床 微生物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高危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技术和分子诊断技术对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和检出率,并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本检验数据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中感染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分子诊断技术对于感染患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检测技术(P<0.05)。结论在高危微生物感染病例中采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检出率更高,推测对病情评估和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也更理想。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微生物学 高危微生物感染 检出率
  • 简介:摘要医学细胞生物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院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最终的学习成绩与授课老师的授课方法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与以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调研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知,以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互动为主的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医学细胞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以教师的传授为主的学生组,并具有统计差异(P<0.05)。

  • 标签: 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合成生物技术中的生物传感器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其为医药行业带来的推动力不容小视,本文拟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方向为其在医药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生物传感器 医药应用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综合分析医学微生物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发展现状等,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等,以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变化等,可实现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热情的激发,培养起学生的试验动手能力及具体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生物科是个非常大的学科概念,其下有很多的分支学科。而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对于运动康复的进步具有指导作用,文章从生理学、运动解剖、神经科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促进了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BRAF基因突变将导致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引发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BRAF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为第1799位碱基由胸腺嘧啶错义突变为腺嘌呤(T1799A),导致其翻译的缬氨酸变为谷氨酸,即BRAFV600E基因突变。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旁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BRAFV600E基因突变对于指导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方式、控制放射碘治疗的剂量和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该突变的靶向药物也正处于试验阶段。本文将对甲状腺癌领域的BRAF基因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 标签: BRAF基因 甲状腺癌 分子诊断 靶向治疗
  • 简介:《中华普外科手术杂志(电子)》开通了微信公众订阅号(微信号:zhpwkssx)。在这里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关于普通外科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国内外行业新闻、本刊动态、最新重点号专家述评等精彩内容;还包括过刊浏览、稿件查询、期刊订阅;也可以发表对有关话题的看法和评论,提出对本刊的需求、批评和建议。

  • 标签: 外科手术学 电子版 公众 杂志 中华 外科领域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累及多系统的疾病,该病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多重因素参与该疾病的发生,尽管进行了广泛研究,到目前为止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仍未有详细阐述,一直是研究热点。本文将主要从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leukocyteantigen-G,HLA-G)参与调解滋养细胞生物行为参与PE发生的关系入手,总结众多观点,为该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子痫前期 发病机制 HLA-G 滋养细胞
  • 简介:目的对比原发性急性前列腺炎(spontaneousacutebacterialprostatitis,S-ABP)与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相关前列腺炎(biopsy-relatedacutebacterialprostatitis,Bx-ABP)的临床以及微生物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单位自2006年至2014年间收治的135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ABP,研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实验室检查以及药敏实验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生物结果,将患者分成S-ABP组和Bx-ABP组。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7±12.9)岁,135例患者中有57.8%的患者尿培养和(或)血培养阳性;而Bx-ABP患者的尿培养和(或)血培养阳性比例较S-ABP患者高(分别为66.7%和55.6%)。两组患者感染都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大肠埃希菌发生在Bx-ABP患者上的比例更高(88.9%比66.7%),超广谱B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lactamase,ESBLs)细菌感染占Bx-ABP患者的64.7%,而S-ABP患者则为13.3%。与SABP患者相比,Bx-ABP患者的年龄更大、前列腺体积更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更高、体温峰值更高、发生败血症及抗药性细菌感染的概率更高。结论Bx-ABP患者发生败血症及抗药性细菌感染的概率比S-ABP的患者更高,针对临床穿刺后出现的急性前列腺炎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原发性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穿刺相关前列腺炎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案。影像检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准确的肿瘤分期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可根据分期选择合适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的预后。近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对胰腺癌分期标准进行了更新,主要更新点在T分期和N分期,本文旨在从影像角度对AJCC第8胰腺癌TNM分期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胰腺癌 肿瘤分期 影像学检查 美国癌症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