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病理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新的技术和仪器已在病理学诊断和探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从而促进了病理学科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病理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基于病理实验室在环境保护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究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 标签: 病理实验室 环境保护 安全管理 高职医学院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对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过程中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7年4月)100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干预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环境保护护理模式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对脑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①影响γ-氨基丁酸(GABA)和兴奋性氨基酸(EAA)神经递质系统发挥作用,减轻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②减轻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过程;③抑制脑损伤后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④刺激雪旺细胞产生髓鞘,减少胶质疤痕形成;⑤促进神经保护因子表达,提供神经营养.

  • 标签: 脑保护作用 孕激素 机制研究 脑损伤后 神经递质系统 兴奋性氨基酸
  • 简介:越来越多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明异氟醚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主要以异氟醚缺血再灌注后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方式实现。其作用机制目前有多种学说,其中包括:触发体内多种介质相互作用,激活多条信号传导系统如蛋白激酶(PKC)通路、酪氮酸蛋白激酶(PTK)通路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通路等,使细胞产生多种保护性效应子如激活腺苷受体、开放线粒体膜表面ATP敏感钾通道、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增强心肌ATP合成能力与储存、抑制氧自由基堆积、增加BCL-2表达、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等。研究还表明异氟醚吸入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异氟醚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智慧医疗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也普遍存在患者信息泄露的重大隐患,本文针对智慧医疗环境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患者信息安全防护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智慧医疗 隐私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压力对血压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欧姆龙臂式血压计,分别对高原地区居住的居民和低海拔地区居住的居民进行了血压测试,从而比较分析两组观察对象在不同海拔高度情况下,其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海拔地区居民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14±5.2)mmHg,舒张压(72±7)mmHg。随着海拔的增加,观察对象的血压也在不同程度的上升。当海拔为2500m时,观察对象收缩压(129±9.7)mmHg,舒张压(80±9)mmHg;当海拔为2900m时,观察对象收缩压(136±4.5)mmHg,舒张压(85±15)mmHg;海拔为4200m时,观察对象收缩压(145±18)mmHg,舒张压(96±8)mmHg。结论在正常的压力状态下,环境压力能够对人体血压产生调节作用。

  • 标签: 环境压力 人体血压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高原环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一直是科学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本综述系统性地回顾了尿酸的基本生理功能,深入研究了高原环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升高的生理机制。旨在深入探讨高原环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通过综合文献分析,对高原生活中的人们及从事高原科研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首先,我们了解到尿酸在人体内的作用不仅仅限于维持酸碱平衡,更在抗氧化、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为我们理解尿酸在高原环境中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背景知识。然后深入研究高原环境对尿酸水平的影响。在高原生活中,人体尿酸水平普遍升高,这可能与氧气稀缺、气温变化等因素有关 。此外,我们突出了遗传因素在高原环境下尿酸水平调控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们详细分析了尿酸水平升高的生理机制,包括嗜铵性氧化、细胞代谢及尿酸排泄等方面。最后,我们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有助于解析高原生命适应的生物学基础,以更好地理解高原环境对尿酸水平的调控机制,也为高原地区的医学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原环境 尿酸水平 生理机制 氧气稀缺 细胞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伊诺舒对呼吸系统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随机抽签法将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抗生素+吸氧)治疗,观察组则加用伊诺舒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81.67%)(P<O.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情况多与对照组(P>O.05)。结论采用伊诺舒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效果明确,安全性高。

  • 标签: 呼吸系统 伊诺舒 保护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IL-1和TGF-β在放射所致心脏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蓝莓花色苷干预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20mg/kg蓝莓花色苷照射组、80mg/kg蓝莓花色苷照射组,每组各10只。照射前蓝莓花色苷灌胃给药,然后通过单次全胸15Gy照射剂量进行照射,照射后每天对大鼠的状态进行观察并继续灌胃。饲养8d后,对大鼠心肌酶谱指标进行检测,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运用荧光定量PCR仪对IL-1和TGF-β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的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等心肌酶谱含量升高(P〈0.05),IL-1和TGF-β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蓝莓干预组的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心肌损伤的程度轻,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等含量低,IL-1和TGF-β相对表达量低,相关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心肌组织中IL-1和TGF-β表达升高在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蓝莓花色苷可以降低放射性心肌损伤程度,且随着剂量升高呈现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和TGF-β的表达有关。

  • 标签: 炎性指标 放射性 心肌细胞 蓝莓花色苷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hR在调节肠粘膜屏障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大部分都是研究AhR在肠道免疫细胞中的作用。而事实上,AhR在肠上皮细胞中也大量表达,并且肠上皮细胞有更多的机会与AhR从食物来源以及菌群共生产生的内源性配体接触。本文拟在模拟体内肠梗阻模型以及体外缺氧模型,通过跨膜电阻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realtime-PCR、免疫荧光等技术,探讨肠梗阻缺血缺氧条件下AhR的活化是如何参与调控肠屏障功能,并探讨其中作用机制,为患者肠粘膜功能的保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芳香烃受体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蛋白 MLCKpMLC磷酸化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加深对该领域的认识。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搜集和分析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重点关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结果:研究发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较为明显。内分泌干扰物可以通过模仿或干扰体内的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作用,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运输和代谢等过程。此外,它们还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正常功能,干扰甲状腺激素信号传导通路。这些作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失调,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疾病。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病。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监测和控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生态环境中这类有害物质的累积,从而保护公众的健康。

  • 标签: 内分泌 干扰物 甲状腺
  • 简介:目的探讨喂饲左旋精氨酸(L-Arg)对烫伤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不作烫伤和其他处理)、精氨酸组(30只,烫伤后2h喂饲70g/LL-Arg,1ml/次,2次/d)和普通喂养组(30只,烫伤后喂饲等量凉开水).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两组烫伤大鼠伤后6、12、24、48、72h肠组织内皮素(ET)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ET/NO比值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取回肠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伤后6、12、24h,精氨酸组大鼠肠组织ET水平分别为(0.80±0.26)、(0.75±0.30)、(0.63±0.22)ng/g,低于普通喂养组(1.26±0.38)、(1.34±0.37)、(0.97±0.19)ng/g(P<0.05);其NO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喂养组(P<0.01);ET/NO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普通喂养组(P<0.05或0.01).病理学观察显示,精氨酸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情况明显轻于普通喂养组.结论喂饲L-Arg可减轻烫伤大鼠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为喂饲L-Arg后增加了肠黏膜局部NO的含量,有助于维持ET/NO比值的稳定.

  • 标签: 左旋精氨酸 烫伤 大鼠 肠道保护 L-ARG
  • 简介:目的研究蕨麻素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D-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AAP)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TBA法、DTNB法、CHOD-PAP法和IFCC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甘油三酯(TG)和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蕨麻素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P<0.01),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血清和肝脏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可使AAP致肝损伤小鼠的ALP活性显著下降,并降低血清中TG含量.结论蕨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 标签: 蕨麻素 化学性肝损伤 肝保护 丙二醛 谷光甘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安多霖胶囊对局部中晚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肺保护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分期为III期或IVA期拒绝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非小细胞肺癌或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第一天开始服用安多霖胶囊1.28g 3次/天,直至放疗结束。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NF-α和CRP的表达水平,放疗后15天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高分辨率胸部CT,观察至放疗结束后3个月。结果 治疗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NF-α为(2.09±0.56)ng/ml,放射治疗后为(2.67±0.96) ng/ml;对照组放射治疗前血浆TNF-α为(2.08±0.50) ng/ml,放射治疗后为(4.32±1.24)ng/ml,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放射治疗前血浆CRP为(8.23±4.42)mg/L,放射治疗后为(15.60±4.27)mg/L;对照组放射治疗前血浆CRP为(8.57±3.67)mg/L,放射治疗后为(23.70±7.80)mg/L,较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4例(13.33%)和11例(36.6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安多霖胶囊 放射性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丹参多酚酸盐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从丹参中提炼而来,其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镁,属于酚类的高度纯化,是丹参的有效及最重要活性成分,近些年已广泛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主要的机制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抗凋亡分子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分子的表达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进而对缺血性脑卒中有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细胞学、分子学机制,从而为发现新型药物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近5年的文献资料收集,综合叙述了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推广及深入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提供有力借鉴及指导。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丹参,缺血性脑卒中,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肾胶囊对长时间血液透析患者的参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60例肾衰竭患者并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肾胶囊。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RRF、24h尿量、IL-1β与IL-6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RF、24h尿量、IL-1β与IL-6水平的变化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的对比(P<0.05)。结论延肾胶囊能够对血清IL-1β与IL-6的增加进行有效的抑制,实现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目标。

  • 标签: 延肾胶囊 长期血液透析 残余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对小鼠脑出血后抗炎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A、B、C、D、E和F(对照组)、G(空白对照组),共7组,每组8只。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二铵20ml/kg,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于脑出血造模后6h、1d、2d、3d、7d行相应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F组小鼠模拟脑出血模型并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每24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并于实验组相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G组小鼠只进行相应手术操作并于腹腔注射20mg/kg生理盐水,于实验组对应时间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小鼠。处死后固定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GFAP免疫蛋白检测.结果甘草酸二胺组在与生理盐水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GFPA表达方面相比较明显降低,各组间相比较P均<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小鼠急性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胶质细胞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小鼠脑出血 炎症反应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