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3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徐伟1李辉萍2

1.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长沙410004;2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科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rTMS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rTMS组给予rTMS真刺激;对照组给予rTMS假刺激。观察rTMS治疗前,治疗后3、7和10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结论:rTMS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后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rTMS;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保护

众所周知,炎性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成为脑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1-2]。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作为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已被用来探测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性指标[3-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具有无痛、无创、不衰减、在局部起作用和操作简便等特点[5],通过对运动通路的促通作用,促进突触生成、侧支再生及皮层功能重组[6]等机制,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失起到康复作用。但目前rTMS对脑梗死后炎性反应的影响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rTMS对脑梗死后血清中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rTMS对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死;②首次发病;③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7],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④右利手。

排除标准:①有癫痫病史;②有脑外伤史;③有急性心肌梗死、凝血功能异常、急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④体内有金属植入物;⑤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⑥严重心律失常;⑦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多田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10cm3)[8]。

于2013.3–2014.3,收集在发病3d内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其中2例因并发症而被剔除。入院后随机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脑梗死治疗。rTMS组治疗:选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磁刺激器MagPro100及8字形线圈,最大磁场强度为4.2T,单圈外径为70mm,线圈水平放置于刺激部位(健侧第一躯体皮质运动区),刺激强度为60%最大强度,刺激频率为3Hz,1次/d,30min/次。假刺激组:线圈垂直放置于磁刺激部位,患者能听见刺激器的声音。rTMS治疗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均从发病后第3~5d开始,连续治疗10d。

1.3神经功能的评定及TNF-α水平测定

在rTMS治疗前、治疗后3、7和10d对两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情况。同时于相应时间点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3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TNF-α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试剂盒由晶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measuresANOVA)评估rTMS处理因素、时间因素以及rTMS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Greenhouse-Geisser矫正P值;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TNF-α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NIHSS评分与血清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显著性界值α=0.05。

2.结果

2.1rTMS治疗前后NIHSS、TNF-α的动态变化

对两组患者的4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TNF-α水平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NIHSS评分及TNF-α水平,rTMS处理因素主效应分别是F(1,38)=147.49,P<0.01;F(1,38)=218.57,P<0.01。rTMS处理因素×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分别是F(3,114)=569.92,P<0.01;F(1.03,39.08)=163.11,P<0.01。时间因素主效应分别是F(3,114)=569.92,P<0.01;F(1.03,39.08)=2436.95,P<00.01。这说明rTMS处理对各观察指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各观察指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各观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两组之间不同,见图1。

Before、3day、7day、10day为4个评定时间点,分别为rTMS治疗前、治疗后第3、7及10d。与假刺激组相同时间点比较,*P<0.05,**P<0.01。

同时对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各观察指标值采用t检验,对于NIHSS评分和TNF-α水平,两组在rTMS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3、7和10drTMS组明显低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TNF-α与NIHSS评分的相关分析

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5,P<0.01)。

2.3rTMS治疗安全性

20例接受rTMS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仅有1例出现头痛不适,予以休息后缓解。

3.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残疾[9]。有报道rTMS技术应用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10-12]。本研究对rTMS治疗前后4个时间点NIHSS评分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TMS处理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MS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NIHSS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rTMS治疗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3、7和10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rTMS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脑缺血的炎性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炎性因子在脑缺血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13-14]。本研究以血清INF-α水平为研究指标,观察rTMS对脑梗死后炎性损伤的影响。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TMS处理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MS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TNF-α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rTMS治疗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3、7和10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rTMS处理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水平,减轻脑组织的炎性损伤。

对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观察脑组织炎性损伤与神经功能缺失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75,P<0.01)。说明rTMS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后TNF-α介导的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自rTMS应用于临床以来,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仅有1例出现头痛不适。但样本量有限,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TurnerR,VinkR.Inhibitionofneurogenicinflammationasanoveltreatmentforischemicstroke[J].DrugNewsPerspect,2007,20(4):221-226.

[2].JordánJ,SeguraT,BreaD,GalindoMF,CastilloJ.Inflammationastherapeuticobjectiveinstroke[J].CurrPharmDes,2008,14(33):3549-3564.

[3].TarkowskiE,RosengrenL,BlomstrandC,WikkelsöC,JensenC,EkholmS,etal.Earlyintrathecalproductioninterleukin-6predictstheSizeofbrainlesioninstroke[J].Stroke,2003,27:1553-1557.

[4].Waje-AndreassenU,KråkenesJ,UlvestadE,ThomassenL,MyhrKM,AarsethJ,etal.IL-6:anearlymarkerforoutcomeinacuteischemicstroke[J].ActaNeurolScand,2005,111(6):360-365.

[5].TeraoY,UgawaY.BasicmechanismofTMS[J].JClinNeurophysiol,2002,19(4):322-343.

[6].ZiemannU.ImprovingdisabilityinstrokewithRTMS[J].LancetNeurol,2005,4(8):454-455.

[7].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8].刘柳,何远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首发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01-1902.

[9].deHaanR,AaronsonN,LimburgM,HewerRL,vanCrevelH.Measuringqualityoflifeinstroke[J].Stroke,1993,24:320-327.

[10].KhedrEM,Abdel-FadeilMR,FarghaliA,QaidM.Roleof1and3Hz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onmotorfunctionrecoveryafteracuteischaemicstroke[J].EurJNeurol,2009,16(12):1323-1330.

[11].LefaucheurJP.Strokerecoverycanbeenhancedbyusing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J].NeurophysiolClin,2009,36(3):105-115

[12].金鑫,吴小未,王俊芳,黄碧波,王全录,张通,等.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8):534-537.

[13].TuttolomondoA,DiRaimondoD,diSciaccaR,PintoA,LicataG.Inflammatorycytokinesinacuteischemicstroke[J].CurrPharmDes,2008,14(33):3574-3589.

[14].LakhanSE,KirchgessnerA,HoferM.Inflammatorymechanismsinischemicstroke:therapeuticapproaches[J].JTranslMed,2009,7:97.

作者简介:

徐伟,神经病学硕士,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