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复方氨基和锌联合治疗小儿难治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难治性腹泻患儿14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和锌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腹泻、脱水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24%,与对照组的82.43%比较,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泻停止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难治性腹泻患儿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儿复方氨基和锌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快的改善,在临床上可以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小儿复方氨基酸 难治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84例HE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予常规治疗+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7d血氨(NH3)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测试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比较2组神志清醒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2组治疗7d后NH3、TBiL、ALT、NCT、D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神志清醒时间、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及支链氨基治疗HE可以显著降低血氨水平,保护肝功能及改善认知功能,疗效确切。

  • 标签: 肝性脑病 醒脑静 门冬氨酸鸟氨酸 支链氨基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VL合并脑瘫患儿DTI、脑脊液氨基与肌张力的关系。方法选取脑MRI诊断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患儿并肌张力为3、4的患儿15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0例脑MRI诊断为正常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所用儿童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法测定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含量,同时行MRI常规检查和DTI检查并测量FA值。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谷氨酸、天门冬、甘氨酸分别为11.00±1.36umol/L、8.21±1.74umol/L、11.42±2.33umol/L,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谷氨酸、天冬氨酸增高为13.05±1.70umol/L、13.05±1.70umol/L(P<0.05),甘氨酸降低为8.21±1.7433umol/L(P<0.05)。②线性相关分析发现PVL合并脑瘫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与肌张力呈等级正相关(r=0.66,P<0.05);甘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与肌张力无相关性;弥散张量成像中FA值与肌张力呈等级负相关(r=-0.598,P<0.05),较谷氨酸与肌张力相关性略降低。结论PVL合并脑瘫患儿弥散张量成像中FA值与肌张力略低于谷氨酸与患儿肌张力相关性,且DTI功能成像技术能够客观反映PVL合并脑瘫患儿肌张力变化,给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辅助临床医生进一步合理治疗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 CLSI EP 10-A2文件对 5个厂家的亮氨酸氨基肽酶( LAP)试剂检测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颁布的 EP10-A2文件, 连续 5天分别用 5个厂家的 LAP试剂按特定顺序测定高、中、低浓度样本,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及总不精密度,并对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5个厂家试剂的总精密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Randox、利德曼、美康试剂的偏倚小于允许偏倚,各厂家试剂的截距、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1),和光和伊利康试剂的斜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结论 5个厂家 LAP试剂精密度良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稳定性好,但检测结果不一致。

  • 标签: 亮氨酸氨基肽酶 EP 10-A2 初步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扁平疣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诊断时,使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价值 。 方法: 针对 40 例 急性、慢性乙型肝炎 患者分别进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同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并做一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 201 5 年 9 月 到 201 7 年 1 月间收治 。 结果: 观察不同检查检查方法对患者所得的结果,可见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差异不明显,其中 AL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7.5 % , AST 检验的准确度为 75.0 % ,组间比较 P> 0.05,故差异不明显。 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用于鉴别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价值分析发现,其均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具有鉴别价值,但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分析。

  • 标签: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 (PC)对氨基脲 (SEM)致小鼠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 50只 SPF级成年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 5组:溶剂对照组、 SEM染毒组、 SEM染毒 +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溶剂对照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上午 SEM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均灌胃同剂量( 56.25 mg/kg.bw) SEM溶液;下午低、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分别按 25、 50、 100mg/kg.bw剂量灌胃 PC溶液,每天 1次,实验时间均为连续 8周。末次染毒 24h后,麻醉取血后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胸腺、脾脏计算其脏器系数,测定各组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 SEM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 PC保护组小鼠胸腺、脾脏脏器系数均有升高( P<0.05);经不同剂量 PC分别保护后小鼠的吞噬率、吞噬指数、 PFC、 SI和 NK细胞活性均较 SEM染毒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 PC剂量的增加呈剂量 -效应关系,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原花青素对氨基脲染毒小鼠致免疫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效果,其中以高剂量原花青素致其免疫损伤的修复效果更明显。

  • 标签: 原花青素 氨基脲 小鼠 免疫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3日到2016年12月31日总共接受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测的21615名儿童中随机抽取丙氨酰氨基转移酶结果异常儿童2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异常组,同样方法从中选择检测结果正常的240例儿童设定为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对两组儿童空腹抽血检测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含量,结合肝炎相关病毒学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近期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有无肝炎家族史等相关指标。结果异常组儿童中有19例近期存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等情况,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药物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对肝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丙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异常组儿童中健康状况、睡眠时间、饮食习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差异,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主要与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睡眠时间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密切相关,对于儿童用药三天后尽可能加做ALT的筛查检测,避免盲目过度用药导致肝功能损伤加重。

  • 标签: 儿童丙氨酰氨基转移酶异常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是一种与Th2细胞功能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隐患,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EOE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酸钠+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94例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征得患者同意,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一用药组患者选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的治疗方案,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患者,相比之下,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的76.60%,对比之下,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可有效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强膝关节功能,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酸钠 氨基葡萄糖 骨性膝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唑来膦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到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唑来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相比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唑来膦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唑来膦酸 老年性骨质疏松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分子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座疮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常规组患者给予维A霜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超分子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临床总有效为65.0%(26/40)明显低于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97.5%(39/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明显高于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1/4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安全性。

  • 标签: 超分子水杨酸 红蓝光 座疮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嗜粒细胞增多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特征,为COPD分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的患者,将诱导痰嗜粒细胞(Eos)≥3%的患者分为嗜粒细胞增多组(增多组),<3%的为非嗜粒细胞增多组(非增多组),收集两组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肺功能(FEV1、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FeNO水平、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例COPD稳定期患者,增多组血Eos%高于非增多组,增多组FEV1、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FeNO水平高于非增多组,CAT评分低于非增多组。结论嗜粒细胞增多表型的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优于非增多的COPD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嗜酸粒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6例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期加用氨甲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B)用量,心脏停跳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24h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术后FFB用量,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血小板(platelet,Pt)浓度,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coagulationtim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组术中FFB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CPB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术后24h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后FFB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同时点比较,治疗组的术中术后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t、FIB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能够对血液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予以帕米膦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2月24日至2016年12月24日我科10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帕米膦。观察两组疼痛缓解、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为96.00%,相比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值小于0.05;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两者不存在对比价值,P值大于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钙水平为(2.08±0.77)mmol/L,相比对照组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肺癌骨转移予以帕米膦,临床价值较高,在稳定病情、缓解疼痛方面效果确切。

  • 标签: 肺癌骨转移 帕米膦酸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α-酮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和复方α-酮治疗。观察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hs-CRP、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IL-6对比情况。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体重指数、hs-CRP、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IL-6均高于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α-酮能够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复方&alpha -酮酸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