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大NBI在早期胃癌患者诊断期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为了分析放大NBI的诊断效果,以本院5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实验,对50例患者均进行电子放大和NBI放大检查,观察对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检测方式下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诊断后发现,电子放大的诊断灵敏度为83.33%,电子放大的诊断特异度为84.21%,同时电子放大的诊断准确率为84.00%;而NBI放大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NBI放大的诊断特异度为88.57%,NBI放大的诊断准确率为86.00%。两种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电子进行检查可以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如疑似病变可以采取NBI技术进行诊断以提升图像的清晰性。

  • 标签: 放大NBI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色素对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8月到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早期食管癌、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检查和色素检查,以患者的病理活检结果为依据,判断不同方法诊断消化道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准确度。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常规色素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67.86%、90.84%,阴性符合率为58.33%、88.89%,总的准确率为65.00%、90.00%,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色素诊断早期消化道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效能更好,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和预后改善。

  • 标签: 常规内镜 色素内镜 早期食管癌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因间断反复便血8个月,近期消瘦而于2008—09—13来院行肠检查。8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直肠血管瘤病变。为避免大出血,未行病理检查。既往体健。体检无明显异常,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本院肠检查,距肛门5~6cm直肠见一蓝黑色肿物,表面不平,大部分肿物表面似有蓝色曲张静脉,仅见很少表面有溃疡、糜烂、有鲜血渗出组织,

  • 标签: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内镜诊断 原发性 反复便血 肠镜检查 直肠血管瘤
  • 简介:踩在最底下的双脚,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事实上,关注双脚的细微改变,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甚至挽救生命。下面就对双脚中透露出来的健康秘密进行介绍。双脚和脚趾无毛严重的循环障碍。美国加州足病医学会主席卡罗林·麦克伦表示:"双脚是受神经功能影响的首要部位,因为它们位于心脏和脊柱的最远端。"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可能说明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

  • 标签: 卡罗林 克伦 循环障碍 循环功能障碍 黑色素瘤 真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染色、常规对于直肠息肉的病变诊断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直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窄带成像、染色与常规对直肠出现病变的患者进行检查,对病变位置进行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并将窄带成像、染色以及常规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窄带成像检出的病变样本为 86例,染色检出病变样本 78例,常规检出的病变样本 12例。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要优于常规,窄带成像与染色的检出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窄带成像的对于直肠癌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 93.17%、 91.63%、 98.36%,染色为 89.63%、 91.57%、 95.48%,常规为 76.34%、 78.12%、 86.31%,由此可见,窄带对于直肠癌变诊断的符合率以及敏感度要显著优于染色和常规,而窄带与染色的特异度则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常规。结论:窄带成像在检查过程中,其成像效果更加清晰,对于病变状态的鉴别更加准确,能够突出肿瘤性病变与肺肿瘤性病变的区别,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因此可以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窄带成像内镜 染色内镜 直肠息肉 结肠镜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大与显微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效果。方法:抽选口腔科接受口腔科年轻医师10名参与研究,分别应用2.5倍头戴式放大与8倍医用显微并以A组与B组进行命名,评估主观疼痛感、操作时间、预备体质量、预备准确度。结果:A组的主观疼痛感(8.15±0.92)高于B组主观疼痛感(5.41±0.95)分,A组的操作时间(393.15±15.15)s短于B组操作时间(442.65±14.58)s,A组的预备体质量(12.85±0.99)分高于B组预备体质量(11.25±0.95)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年轻医师而言,开展瓷贴面牙体预备时应用放大辅助的预备体效率与质量越理想,而显微辅助的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学习锻炼方可适应。

  • 标签: 放大镜 显微镜 瓷贴面牙体预备
  • 简介:下黏膜切除术(EMR)作为消化道肿瘤治疗技术的重要发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治疗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方法。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已不能手术的食管、贲门癌患者来说,局部微波烧灼是一项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治疗技术 肠肿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肿瘤 治疗早期 发达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9例鼻出血患者在鼻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鼻出血。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电凝术
  • 简介: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适用范围越来越大,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感染问题,主要是因为消毒不当或者管理不到位所致。为此,各医疗机构需要做好的消毒与监测,提高使用安全性。为此,本文对内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的消毒与监测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医务人员。

  • 标签: 内镜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适用范围越来越大,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感染问题,主要是因为消毒不当或者管理不到位所致。为此,各医疗机构需要做好的消毒与监测,提高使用安全性。为此,本文对内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的消毒与监测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医务人员。

  • 标签: 内镜 消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下的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3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100例,下表现,并对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4.99%;电子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93.1%;部位以胃窦居多占49.2%。结论检查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 标签: 早期 胃癌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的护理配合对策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行ERCP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全过程护理配合,观察并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配合,可确保ERCP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ERCP 内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癌是一类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近60%类癌发生在消化道,直肠类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类癌20%~55%,占类癌总发病率10%~17%[1-3]。直肠类癌组织分化与良性肿瘤相似,病理组织学表现却与恶性肿瘤相似,具有强烈恶变倾向及容易复发和发生转移等特点,加之发病缓慢、起病隐匿,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4]。近年来随着消化诊疗技术的发展,直肠类癌的检出率有所提高[5],尤其是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和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技术的兴起,直肠类癌的下治疗逐步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通过对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通过超声诊断并经ESD治疗的类癌患者23例进行临床分析,进一步评价超声联合ESD治疗在直肠类癌诊疗中应用价值,并评价其安全性。

  • 标签: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 剥离术 直肠癌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诊断技术》、《消化超声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诊断技术,是目前国内全面介绍消化超声诊断技术的光盘。《消化超声穿刺技术》课件中主要介绍了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食管、纵隔、胃、十二指肠、胰腺等部位的操作方法与技巧。《消化超声治疗技术》课件详细演示了超声引导下肿瘤注射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
  • 简介:由国内著名消化专家金震东、李兆申、王贵齐、杨爱明等教授联合主编的《消化超声诊断技术》、《消化超声穿刺技术》和《消化超声治疗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消化超声诊断技术》收集了12个精彩操作演示和23个经典临床病例,介绍了小探头超声诊断技术及大探头超声诊断技术,

  • 标签: 小探头超声内镜 多媒体教学光盘 内镜治疗技术 消化内镜 诊断技术 穿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