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恶性梗阻黄疸作为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所造成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恶性梗阻黄疸目前仍是临床上疗效较差的疾病之一,因其起病隐匿,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往往待到症状明显时因肿瘤已属中、期,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对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特别是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好的方法,拓展了外科手术的年龄界限,扩大了手术适应人群。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为45位梗阻黄疸患者进行PTCD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45位患者引流管均未滑脱、折断,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生存期5-28月。结论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对PTC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方法对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黄疸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姑息性治疗 减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为45位梗阻黄疸患者进行PTCD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45位患者引流管均未滑脱、折断,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生存期5-28月。结论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对PTC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梗阻黄疸一般由多种恶性疾病发生病变,给予胆道系统(如胆管癌、肝癌及胆囊癌等)其他可转移癌的压迫,使胆汁不能通过正常胆道系统进入肠道而引起皮肤黄染,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严重的继发性感染和肝功能的衰竭。多数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受此类患者的肿瘤位置、癌症分期等状况不明的限制,手术成功率较低,尤其是对于黄疸基础上合并严重的胆道感染的患者,即使行姑息胆道减压手术,患者的耐受情况也不好。因此,采用放置支架的方法可以重新创造胆汁引流,该操作创伤小,不额外携带引流管,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黄疽的重要方法,而且临床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恶性梗阻黄疸的内支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道 恶性梗阻 支架
  • 简介:摘要恶性梗阻黄疸(MOJ)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胆汁排出受阻一组疾病。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多数患者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外科姑息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内镜及介入技术发展较快,MOJ外科姑息治疗获得了较多进展,以姑息胆汁引流技术为主的外科术式获得了较大成功。本文对传统姑息引流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内镜及介入技术入手,重点分析了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BS)、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EBMSD)两种主流术式治疗进展,旨在为MOJ外科姑息胆汁引流治疗提供一些临床参考资料。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外科 姑息性治疗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结果 患者间治疗状况没有很大差别(P>0.05),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有很大差别(P

  • 标签: ERCP PTCD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黄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12例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2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5),住院时间较短(P<0.05)。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手术方法。

  • 标签: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剖腹手术 内支架 胆道引流术
  • 简介:目的研究重度恶性梗阻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后1、3、7、14天APACHEⅡ评分系统的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次,B组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超声引导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恶性梗阻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B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短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经PTBD和PTBS治疗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107例,参照胆红素下降程度和术后30d内生存情况分为短期治疗有效(91例)和无效(16例)2组,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梗阻时间、梗阻部位、术前胆道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TBIL、HGB、Cr9个因素与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是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胆道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分、Cr≥111μmol/L与恶性梗阻黄疸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梗阻黄疸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介入治疗 短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梗阻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胆道出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监护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监护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缩短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推广意义。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接入治疗 弹道出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7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实施前后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分析7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72例患者的ALT、TBI、AST数值低于治疗前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非常高,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64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院治疗的7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均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以及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将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与64层螺旋CT梗阻水平符合率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5.83%、91.67%,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能够依靠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CT准确的诊断,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梗阻原因诊断上优势更明显,CT则能够快速诊断,在临床患者诊断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诊断。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评价透皮经肝胆造影及引流术(PTCD)对高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3例经CT,MRI和超声或活检证实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68~96岁,平均78.5岁),其中,胆管癌20例,胆囊癌8例,肝癌8例,肝转移瘤10例,以及胰头癌17例,均接受了PTCD,19例又经胆道内支架植入。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PTCD在所有患者中获得了技术成功。介入治疗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诸如黄疸、发热、皮肤瘙痒等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STB)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本组患者中PTCD引起的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等,但这些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很快消失,未发生与该治疗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PTCD是姑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高龄患者 透皮经肝胆道造影及引流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梗阻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黄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梗阻黄疸中CT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93%.结论CT可显示胆道系统梗阻的平面及梗阻端征象因而能对梗阻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7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于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实施前后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分析72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72例患者的ALT、TBI、AST数值低于治疗前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应用价值非常高,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ERBD和PTCD两种微创方法对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恶性梗阻黄疸45例,随机分为PTCD组18例(A组)和ERBD组27例(B组),比较两组肝功能改善情况、黄疸再次升高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A、B两组术后1周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谷丙氨酸转氨酶浓度、γ-谷氨酰转肽酶浓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1周A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B组γ-谷氨酰转肽酶下降更明显(P〈0.05)。A组术后黄疸再次升高时间及死亡病人生存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但A组的胆道感染次数少于B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RBD和PTCD均为微创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有效方法,ERCP和PTCD疗效各有侧重,并可联合运用。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引流术 十二指肠镜检查 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