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80例医疗投诉及纠纷事件分析,深层次查找医疗投诉及纠纷引发因素,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建议,有效减少医疗投诉及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医疗纠纷 原因 分析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院不良反应(ADR)病例,分析总结发生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上报的115例ADR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给药途径、致敏药物、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原因。结果115例患者中,男性61例,女性54例;年龄以大于60岁居多(55.65%);3例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2.61%);吸烟史、饮酒史77例(66.96%);静脉给药居多88例(76.52%)。因果关系评价结果为很可能78例(67.83%),可能37(32.17%)。致ADR药物主要类别为抗肿瘤药(66.09%)、抗微生物药(8.69%);ADR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92例(80%)为主。结论需加强ADR的监测以及报告工作,进一步掌握给药途径、适应证、用药禁忌证及患者过敏史,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其安全用药规律,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收集从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使用血塞通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表共220例,对此报告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血塞通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115例(占52.27%);60岁以上患者年龄81例(占36.82%);剂型、给药途径情况,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13例,占比96.82%;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的情况,主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132例,占39.64%,临床主要表现为斑丘疹、红疹、瘙痒等。结论应加强对血塞通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血塞通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9年度收集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75例ADR静脉注射抗微生物药31例占ADR的41.33%;静脉注射中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过敏,31例中有18例,占58.06%;抗精神病药24例占总ADR的32%抗结核药15例占总ADR的20%,专科用药的ADR反应不可忽视。结论加强ADR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提示临床在使用静脉注射及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我院还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的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估,探讨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改进措施。方法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我院保存的医学检验报告共191616例,其中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共3200例,将这部分危急值报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发生的时间、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危机的情况、何种原因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方面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探讨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疗效的作用,并研究如何对危急值报告进行改进优化。结果本院的医学检验危急值共有18项,危急值报告共3200例,医学检验报告共191616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共占总医学检验报告的1.67%。最多的危急值报告项目是电解质钾,在危急值报告中约为13.4%,危急值报告发生的高峰时期是每天的1000—300,危急值报告出现最多的部门是急救科,约为危急值报告的30%。结论危急值报告可以有效的缓解因医院流量大,多种检验报告数量多,导致情况危急的患者耽误治疗的情况发生。对危急值范围应该不断的总结与整理,探讨危急值报告的改进措施,提高医学检验的满意度与危急值报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检验 危急值报告 评估分析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常规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0例受检者,,依据分析仪操作标准由检验科医生进行校准仪器、质量控制、测定等步骤分析血常规各项参数,并出具检测结果,分析50例研究对象的贫血情况、白细胞减少症情况等。观察所有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参数。结果经过血常规检测,50例研究对象中,贫血患者有6例,占12.0%,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有5例,占10.0%,其余研究对象血常规数据显示正常。结论血常规检查能够确诊受检人员是否贫血、是否患有白细胞减少症,对于临床筛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常规 临床意义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9年度收集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75例ADR静脉注射抗微生物药31例占ADR的41.33%;静脉注射中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过敏,31例中有18例,占58.06%;抗精神病药24例占总ADR的32%抗结核药15例占总ADR的20%,专科用药的ADR反应不可忽视。结论加强ADR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提示临床在使用静脉注射及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我院还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医院临床报告的60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皮肤及附件损害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不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如抗生素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易发生)、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合理使用药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睾丸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和预后情况,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及处理能力。方法对本单位自200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例成人睾丸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对其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临床分期Ⅰa期5例,Ⅰb期2例,Ⅱa期1例,患者均按照睾丸肿瘤治疗指南推荐的方案进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其中Ⅰb期和Ⅱa期共3例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化疗,化疗采用BEP化疗方案,取得较好疗效。术前监测甲胎蛋白(AFP)及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均升高4例,术前精液指标无明显异常。结果8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患侧睾丸切除术,其中3例患者联合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化疗,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睾丸畸胎瘤患者术后病检提示纯畸胎瘤5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含畸胎瘤成分3例;其中4例为成熟性,4例为非成熟性。术后监测AFP及β-HCG指标无异常。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32个月,平均23个月,现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畸胎瘤与其他睾丸肿瘤临床症状相似,临床无特异性。睾丸畸胎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精原细胞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根治切除手术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睾丸彩超及CT有助于肿瘤诊断。术后睾丸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主,Ⅰb期以上并提示有淋巴结转移情况需要联合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或联合化疗。早期睾丸肿瘤根治术后一般不需辅以放疗或化疗,预后良好。按照指南推荐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睾丸畸胎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成人 睾丸畸胎瘤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掌握某高校用水情况调查,输水设备进行抽查,对水污染情况做出分析以及解决方式。方法配置一系列铅、镉标准溶液,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微生物污染方面利用MPN(最大或然数)对菌落总数计数。结果该高校水质较良好,但镉含量偏高,夏季菌落总是略有超标。结论该高校水质较好,输水设施清理意识强。

  • 标签: 用水情况 污染 水质 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县1874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局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874例,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开展分析统计。结果1874例报告中ADR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ADR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ADR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ADR发生率最高的用药途径是静脉滴注。结果对不良反应药物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对于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和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与运动干预的护理。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配合饮食与运动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①护理干预前,组间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②调查发现,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4±5.13)分,对照组为(88.2±5.24)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配合饮食与运动干预,效果满意,建议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饮食干预 运动干预 护理报告
  • 简介:摘要通过对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畸形的报告分析,介绍了冠脉心肌桥存在的常见部位和此病例中的异常部位。最后阐述了心肌桥在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右冠状动脉 心肌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临床意义,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方法本文通过对2018年1~6月医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288例用药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88例ADR中,口服途径用药占59.7%,静脉用药占30.7%;其他途径用药占9.7%;单一用药占84.4%,联合用药查占15.6%;其中,抗菌药物发生ADR例数共92例,占49.7%;科室用药中,ADR发生以感染科所占比例较大(41.7%),心内科位居第二(33.3%),肿瘤科位居第三(7.6%);临床表现以皮疹(占20.5%)及胃肠道反应(8.3%)占大多数。其中严重不良反应3例(占1.0%),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医院开展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可促使医务人员更加规范用药,对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类癌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以胃肠道、阑尾最为多见,其次是胆道、支气管。原发于卵巢的类癌非常罕见,其发生率不足卵巢恶性肿瘤的0.1%。卵巢类癌可以是原发,也可以是转移。原发性卵巢类癌多为畸胎瘤的一个成分,单侧发生([1])。我院近期收治1例卵巢类癌患者,女,63岁,因"腹痛1年"于2017年2月22日就诊住院。患者近1年偶有腹痛不适,呈阵发性,无明显放射性疼痛,不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无便秘及便血,无胸闷、胸痛、呕吐。下腹部及盆腔CT示:

  • 标签: 卵巢类癌 右卵巢 类癌综合征 畸胎瘤
  • 简介:摘要目的两癌筛查对农村女性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农村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并提出降低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的方法。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县共对20000例35一64岁农村妇女进行筛查,对筛查对象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B超检查、乳透仪、钼靶等乳腺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筛查,宫颈糜烂患者共4205例,占21.0%,宫颈息肉共929例,占4.65%,宫颈癌3例,占0.02%,宫颈癌前病变27例,占0.14%。乳腺增生为472例,占23.6%;乳腺纤维瘤为2例,0.1%,乳腺癌为1例,占0.05%。结论通过对农村妇女两癌的筛查,可以使农村妇女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两癌”的发病率。因此,这项工作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