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质量过指标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方法:通过翻阅文献,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明确手术室质量评估指标,对过程指标在我国多家医院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二级与三级医院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方面的应用覆盖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针对指标应用覆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差异性,三级医院的物品供应质量、仪器设备管理质量的应用率较低,二级医院在手术供应管理质量以及跌倒坠床管理的覆盖率较低。结论:过程指标在三级医院的应用覆盖率整体优于二级医院,在手术室安全检查方面等质保在二级与三级医院中的覆盖率对比有一定的差异,手术管理者对调查指标中最重视的因素为感染控制、安全核查、标本管理等,物品供应这一指标还未得到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二级医院的重点放在了提高供应质量、加强跌倒坠床管理上,三级医院的重点则是提高物品供应质量和仪器管理质量上。

  • 标签: 手术室护理质量 过程指标应用 调查现状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护理敏感质量过指标中应用质量管理系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的ICU患者62例,分为31例的参照组、31例的研究组。其中参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检测ICU护理敏感质量过指标,研究组运用质量管理系统检测ICU护理敏感质量过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敏感质量过指标录入耗时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敏感质量过指标中应用质量管理系统,减少了指标检测耗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质量管理系统 ICU护理 护理敏感质量过程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兔模型愈合过程中带钢板螺丝钉固定与去钢板螺丝钉所承受的最大载荷及最大点能量变化。方法采用7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模型,术中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骨折的胫骨平台,分别于术后当天,1、2、3、4、6、8周取材胫骨标本,7个时间点各取10只大白兔、共70个兔胫骨标本,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胫骨内侧髁垂直压缩试验,分别测量带钢板螺丝钉固定及去除钢板螺丝钉后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最大点能量。另取10只健康大白兔的胫骨标本,测量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组。结果模型组最大载荷及吸收能量术后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于3周时达到最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后开始逐渐降低,在8周时又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测量值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兔模型愈合的早期过程中,骨折愈合强度呈由低至高然后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的愈合。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兔模型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制药企业有了很大进展,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制药企业实用角度出发,列举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常见的“质量过剩”现象。结合当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理念对企业在识别“质量过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改善过程中易走入的误区进行论述。

  • 标签: 质量成本 质量过剩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向量(VCG)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和敏感性。方法观察20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变化,并对比VCG变化阳性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改变阳性率。结果T环振幅小于QRS环振幅的0.2者观察组116例,阳性率58%;对照组29例,阳性率29%。此116例中ECGT波改变49例,阳性率24.5%。VCG的改变比ECG的改变的阳性率高。结论VCG的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向量心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量过少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经超声检查确诊为羊水量过少的孕产妇7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我院产科收治的羊水量正常的孕产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剖宫产(61.4%)和发生阴道难产(5.7%)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7%和1.4%),观察组(54.3%)孕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研究组(54.3%)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7%),且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量过少对孕产妇和围产儿有不利影响,会迫使产妇更多的选择剖宫产,阴道难产率也明显上升,会明显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妊娠晚期 羊水量过少 孕产妇 围产儿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榆栀止血颗粒用于阴虚血热型经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阴虚血热型经量过多患者 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43)和对照组( n=43)。对照组给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榆栀止血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经期失血量 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期失血量 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 88.37%,对照组为 6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榆栀止血颗粒治疗阴虚血热型经量过多及改善中医症候具有确切疗效。

  • 标签: 榆栀止血颗粒 阴虚血热型 经量过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诊所2021年1月-2022年1月过敏性鼻炎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积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鼻痒、鼻塞、流涕、喷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未见,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 标签: 穴位贴敷疗法 针灸治疗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离体皮肤冻伤模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创缘表皮干细胞(ESC)的运动趋化作用.方法体外构建三维皮肤等价物全层冻伤模型(创面呈孔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情况.另将冻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创面区添加PBS50μL/孔)、SDF-1组(创面区添加100ng/mLSDF-1,50μL/孔)和AMD3100组[创面区用100ng/mLAMD3100(50μL/孔)处理30min后,添加SDF-150μL/孔],观察各组创缘中ESC的分布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冻伤后3、7d创缘间质内SDF-1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及AMD3100组相比,SDF-1组创缘基底层整合素β1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且部分阳性细胞向上层表皮迁移聚集,创缘ESC数量更多,表皮细胞层数增加.结论SDF-1促进ESC向创缘迁移聚集参与创面修复,这可能是ESC参与创面修复过程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冻伤 趋化因子CXCL12 表皮干细胞 三维皮肤等价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8例心电图QRS波形正常的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患者,同期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项检查中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其他2项检查结果比较,对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图检查的准确性进行评判。结果8例患者心电图QRS波形正常,1例伴有V1-V3导联ST段上抬,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变化,2例为正常范围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符;8例患者的心电向量检查结果均符合相应部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前壁、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1例,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符。结论心电向量检查对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心电向量检查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另选体检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方向各壁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Ve)与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结果A组Ve仅5个节段(基底后壁,中部前壁、侧壁和后壁,心尖侧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组大部分节段(中部后壁、下壁和后间隔,心尖部室间隔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组的多数节段SR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及中部侧壁、中部前间隔除外),B组多数节段SR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中部前间隔除外);A、B组之间比较,仅基底部侧壁及后间隔有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舒张功能,VVI参数SRe有望成为一种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新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无斑块部位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频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跟踪颈动脉的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测量各项指标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弹性系数和僵硬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肱动脉内径变化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长轴的收缩期径向最大运动速度、最大应变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无斑块部位短轴的径向运动速度、旋转率、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径向运动速度与弹性系数呈负相关(r=-0.464,P=0.002)。讨论VVI技术可检测血管壁的弹性变化,颈动脉运动的机械不一致性和不同部位的力学指标差别,有可能作为动脉硬化早期检测和定量评价指标。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最常发生在血管的弯曲或分叉等结构较复杂且容易出现涡流的位置。传统的多普勒超声成像无法精确检测和显示血流中的涡流信息。血管壁面剪应力是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的重要参数,在出现涡流的位置上精确计算出这个参数的值需要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

  • 标签: 超声成像技术 颈动脉硬化 血流 应用 向量 多普勒超声成像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扭转运动进行初步分析,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有改变.方法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30名.常规测量有关左心功能参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二尖瓣口E、A峰值血流速度等.速度向量成像模式下在系列胸骨旁短轴观图像上测量收缩期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舒张期和等容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EDV、ESV、SV明显减低,A峰增高(P<0.01)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扭转角度和扭矩增高,解扭转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基底部峰值旋转速率、峰值解旋转速率减低(P<0.05)心外膜下心肌的CS、CSR明显减低(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和速度较正常人增高,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形变能力下降,以心外膜下心肌下降更为明显.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扭转 肥大性心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及修补术前后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9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I组)修补术前后、10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Ⅱ组)及17例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观察心尖四腔心切面右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结果I组术前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高于I组术后、Ⅱ组和对照组(P〈0.05),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高于Ⅱ组,但与I组术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后收缩峰值速度、应变与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右心室壁各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右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易受容量负荷的影响,而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能真正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望成为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房间隔缺损 右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正畸模型测量中,采用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7月—2022年12月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13例,为其提供正畸治疗,并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和常规模型制取,分别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对两种方法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数字模型、传统模型TW、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TD(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上颌与下颌D-RMS均值均在0.2mm范围内。结论:证实数字化模型扫描技术能够获得与传统印模技术相同的模型,且可大幅降低制作成本,保证其使用的精度和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模型 扫描技术 口腔正畸 测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