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50例患者作为本次案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以及相同设备拍摄冈上肌出口位影像资料。常规组采取常规摄影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与简化之后的摄影方法。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拍摄成功率以及医师对成像的满意度。结果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改良后的一次拍摄成功率与成像满意度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冈上肌出口位摄影方法的改良价值较高,能够更好的优化摄影效果,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冈上肌出口位 摄影方法 技术改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原料药是配制制剂时需要大量应用的原料药物,其一般作为药品中的有效春分而存在,这种原料药无法被直接服用,但是却是不可或缺的药品生产元素。我国是较大的原料药出口与进口国家,出口原料药产品的数量与质量相较过去,提升得极为明显。但是从现代的原料药出口情况来看,产品附加值过低、产品过剩以及国际性问题也在增加,为了将出口原料药工作受到的阻碍因素消除,国家与生产商需要找出正确的出口策略。

  • 标签: 中国药品 原料药 障碍 策略 药品出口
  • 简介:摘要由于人们饮食不节、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等原因,便秘患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本病不但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患者身心健康。解除本病的困扰是我们急待解决的话题。本文将对直肠粘膜内脱垂所致便秘的相关概念、中医治疗以及西医治疗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28例因排尿困难就诊的女性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造影及膀胱镜检查等确诊为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平均最大尿流率11.3mL/s,平均剩余尿量180ml.所有患者接受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和α-受体阻滞剂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后平均住院4d,所有患者排尿顺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0月随访,平均最大尿流率25.7ml/s,平均剩余尿量30m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及膀胱镜检查可准确诊断功能性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内括约肌切开术及α-受体阻滞剂治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膀胱出口梗阻 诊断与治疗 性功能 排尿 Α-受体阻滞剂 切开术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伴肉芽增生的治疗护理方法,案例分析了腹透管出口感染原因,从换药方法、调整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腹膜透析管出口处感染及肉芽的发生。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管 感染 肉芽增生 导管 护理
  • 简介:患者女,20岁。自幼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劳力性胸闷、心悸1年。体格检查:发育稍差,皮肤黏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杂音,并町触及震颤,P2不亢进。心电图:窦性心律、右房大、心室肥大、心肌损害。胸部X线片:心脏大小、形态无异常,肺动脉段未见明显突出,主动脉结小,双肺血不多,双肺纹理清晰,其余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起源异常、永存动脉干。

  • 标签: 肺动脉狭窄 房间隔缺损 左室双出口 肺动脉起源异常 劳力性胸闷 收缩期杂音
  • 简介:摘要:出口梗阻型便秘又被称为直肠型便秘,即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者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分为三种类型,即直肠无力型或弛缓型,痉挛型,肠外梗阻型。三种类型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同时发病。出口梗阻型便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需要及时就医诊断,辨别疾病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盆腔多重造影应用于诊治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较明显,能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盆腔多重造影 诊治 出口梗阻型便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出口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肛门后正中扩肛术,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肛肠功能以及术后6个月的排便情况。结果:①40例患者中82.50%的患者便秘症状消失,12.50%的患者便秘症状好转,5%的患者便秘情况无明显变化。②术后患者的钡灌排空延迟率为12.50%,肛管蠕动波紊乱率为7.50%,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阴性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治疗前的100.00%、100%以及17.50%(P<0.05)。③术后1个月患者排便次数以“≥5次/d”为主;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以“3-4次/d”为主;术后6个月以“1-2次/d”为主;术后6个月的排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肛门后正中扩肛术在出口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及肛肠功能。

  • 标签: 肛门后正中扩肛术 出口性便秘 应用效果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8岁,体重19-5ks。自幼有运动性心悸.气短.轻度紫绀.不喜蹲踞,于1995-10-16人院.查体:西肢末梢轻度紫绀.杵状指(肚).胸骨右缘2~4肋间可扪及收缩期细震颤,可闻及3/Ⅳ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星单一音.胸片;肺缺血.心接凹陷.右房及右室增大,

  • 标签: 紫绀 右室双出口 轻度 畸形 外科治疗 查体
  • 简介:探讨直肠黏膜内套叠致出口型便秘的治疗。将60例直肠黏膜内套叠致出口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施行部分直肠黏膜切除术(STARR),对照组施行传统消痔灵多点注射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观察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P〉0.05);但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RR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导致出口型便秘临床疗效明显。

  • 标签: 出口型便秘 直肠粘膜内套叠 STARR手术 消痔灵多点注射
  • 简介: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域全流场浓度测量问题,使用空间分辨率为7.4μm/像素,最大时间分辨率为10000帧/s的CCD高速摄像系统获取流场图像,采用周长阈值、面积阈值以及“亮点”法确定像点中心坐标等颗粒像点识别技术,对上述流场浓度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其测量值与采用其它方法的实测值基本相同。

  • 标签: 浓度 测量 图像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对6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0例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30例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观察指标参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 口梗阻型便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院这一期间收治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42例患者,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参照组42例患者中,仍有10例患者出现导管出口感染问题,感染率为23.81%,实验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出口感染问题,感染率为7.14%,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的导管出口处和隧道处进行严密观察,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进行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腹膜透析导管出口感染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全面了解患者出现导管出口感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从而确保护理效果。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 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在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以“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非侵入性诊断方法”为关键词,检索2008年1月—2014年1月有关BPH合并BOO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压力-流率测定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但此方法具有侵入性,而且价格昂贵、过程复杂。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非侵入性诊断BPH合并BOO的方法有无尿动力学测量方法和非侵入性的尿动力学方法。无尿动力学测量方法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超声测量等,非侵入性的尿动力学方法包括最大尿流率、阴茎袖套试验、近红外光谱、多普勒阻力指数测定等。这两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具有无创、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结论新的非侵入性诊断BPH合并BOO的方法较传统的压力-尿流动力学检测有着无创、简单、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尚未有充分证据证明能够取代压力-尿流动力学方法,成为新的诊断BPH合并BOO的金标准,其临床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梗阻 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显像技术诊断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的临床检查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患者30例开展研究。30例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显像检查。回归总结盆腔出口区坐骨神经检查中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核磁共振显像技术的检查结果显示清晰,可以实现对坐骨神经和肌肉信号的准确判断,可以准确识别神经。结论:核磁共振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盆腔出口区的坐骨神经检查,对于神经状态与走向的显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显像技术 盆腔出口区 坐骨神经 检查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接受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期间适宜的护理手段。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2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12例)、乙组(13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甲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方式,乙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各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甲组患者较之乙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且各相关指标更优,表示为P

  • 标签: 生物反馈疗法 出口梗阻型便秘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应用SEM-EDS对常见汽车防锈底漆锌系磷化膜晶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根据物证的微观形态特征点分类的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锌系磷化膜物证鉴定的指标体系,对目前交通事故中汽车油漆鉴定方法进行新的重要补充。

  • 标签: 微观形态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 锌系磷化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X线投照技术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2例肩关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摄取肩关节前后位,观察组摄取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片,对比两组对肩关节病变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投照技术在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中更能突出显示肩关节病变,尤其是在明确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等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

  • 标签: X线投照技术 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 诊断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方法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诊治高度疑似晚期前列腺癌(PCa)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优缺点,为此类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分别用去势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常规方法(常规组)和TURP(TURP组)分别诊治85例和81例高度疑似晚期PCa合并BOO患者,比较两种方法在病理确诊、安全性、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区别。结果16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均恢复排尿,3例并存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有2例患者再次出现较明显BOO症状而行二次TURP后恢复排尿。TURP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BOO、PSA和QOL优于常规组(〈0.05)。结论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TURP可作为诊治高度疑似晚期PCa并BOO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膀胱出口梗阻 前列腺切除术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