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危病人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98例重危病人气管切开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型颅脑损伤413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例,格林巴列综合症2例,喉阻塞15例,双侧声带麻痹10例,外伤致气管断裂22例,气管异物7例,呼吸道烧伤12例,破伤风感染4例,狂犬病5例,甲状腺术后3例。术前立即予氧气吸入,备好吸引器、气切包、吸痰管等抢救用物,并根据病人的体型选择合适的气管套管;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与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如何配合,以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为避免术中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对择期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禁食禁饮4小时以上;备好吸痰管及头灯;备好碘伏,无菌敷料,缝合针、线;准备一小枕垫于患者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充分暴露气管,并且固定好头部,以便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应配合医生及时清理痰液;手术结束后注意清点手术器械,防止缝合针等小器械遗留于手术术腔,检查插管是否通畅。术后给予吸氧、吸痰,定时更换无菌敷料,及时翻身拍背,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结果经过原发病精准治疗及精心护理,498例中,原发病治愈拔管出院356例,戴管出院15例,因原发病死亡127例,498例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术作为抢救呼吸道阻塞患者的急诊手术,在重危病人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手术期护理与手术同样重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由于直接或者是间接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导致的颅脑组织出现损伤,依据病患不同程度的病情,可将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以及特重型四种,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定义重型颅脑损伤是指伤后昏迷时间超过六小时或者是再次昏迷病患,临床治疗原则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抗感染、手术等为主;而给予重型颅脑损伤病患气管切开给氧是必要的救治措施之一,此操作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病患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从而加重病患的病情,因此需要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工作,而本文简要探讨了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患气管切开护理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固定正畸患者常规刷牙和牙周洁治对其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的影响效果。方法我们对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固定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刷牙加用牙周洁治护理患者的口腔,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刷牙护理方式护理其口腔。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经过口腔护理,固定矫治3、6个月的时候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对正畸患者使用常规刷牙加用牙周洁治进行护理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组织状况,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洁治 正畸患者 牙龈指数 菌斑指数
  • 简介:富含脂肪的食品曾经被认为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罪魁祸首,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这些疾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碳水化合物,而且碳水化合物还有好坏之分。

  • 标签: 糖指数 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合物 葡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行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症特点及常见并发症类型,深入分析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问题。未出现因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的情况,且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参数已明显改善。结论: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病症特点及常见并发症类型为依据,向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避免患者死亡的情况发生,令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术后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组(61例)及对照组(31例),分别测定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及钙化评分。结果血压组ABI与CACS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照组中ABI与CACS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ABI降低与CACS相关,ABI可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

  • 标签: 高血压 踝臂指数 钙化积分
  • 简介: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吸痰术的认识与实践。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8月~2018年2月,研究人员来自两家医院从事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包括ICU、EICU,共87名护士组成。所有参与者得到问卷调查,并对33名护士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实施气管内吸痰(ETS)操作进行评估。结果大多数ICU护士获得较高的问卷调查分数,但现场操作考核分数较低,与知识问卷结果脱节,与学历高低以及工作时间有关联。33名护士中,只有10名护士(30.3%)在ETS前患者进行胸部听诊,无菌操作、吸痰来回次数、什么体征观察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以适合所需的临床实际技能,这些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来预防。

  • 标签: ICU 吸痰术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时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以参照组和实验组区分100例神经外科行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每组50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保证行气管切开手术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手术成功率,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 气管切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双频指数(BIS)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调控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40例患者根据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调整麻醉深度,观察组40例患者按照AAI及BIS变化调整麻醉深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及皮质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1时的HR及MAP均明显降低(P<0.05),T2时,观察组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糖及皮质醇均得到明显变化(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AI、BIS同麻醉深度、应激反应密切相关,进行联合检测对于调控麻醉深度,降低过度应激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 麻醉深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建立人工气道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治愈16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均为院内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加强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重度烧伤 吸入性损伤 气管切开术 气道 护理
  • 简介:目的预测未来某医院的入院人次,为医院管理服务.方法应用指数平滑法对2001~2004年该院的入院人次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下一年各月入院人次.结果发现该院人次呈上升趋势;指数平滑参数α=0.45,2001~2004年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9.88%.结论指数平滑法可以很好的模拟入院人次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动趋势,并可用来对未来入院人次进行预测,为拟定医院管理方案提供科学资料和理论依据.

  • 标签: 指数平滑法 入院人次 医院管理 医疗服务 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BLUE方案FATE方案对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床旁超声扫查,研究患者心肺变化情况。方法:回顾分析60例麻醉苏醒室低氧血症患者心肺超声情况,比较不同手术患者低氧血症的心肺超声表现有无异同。结果:发现低氧血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肺水肿,其中普外科患者B7线为主,胸外科患者B3线为主,脊柱外科患者B3线及碎片征为主;心脏超声发现多数患者下腔静脉大于2cm,下腔静脉变异率小于25%。结论:联合心肺超声可发现患者肺部异常征象;外科手术术后氧合指数降低与手术部位有关,应注意液体过负荷倾向。

  • 标签: 床旁超声,外科术后,低氧血症,肺水肿,下腔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踝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入院的男性高血压患者 400例,其中吸烟者 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吸烟的男性高血压患者 9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吸烟的天平均支数分为 A组、 B组、 C组 ;根据吸烟年数分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