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HBX蛋白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几种和乙组,分别采用乙肝疫苗处理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处理,处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分析,乙组的比例低,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处理后,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已经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观察分析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对该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被诊断为合并乙肝孕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使用乙肝疫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进行治疗,对比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所携带的乙肝病毒和两组婴儿的一般资料都无较大差异,患者在治疗后所携带的乙肝病毒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婴儿携带乙肝病毒率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相比于单一的使用乙肝疫苗来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更好,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浆白蛋白、尿素氮、尿肌酐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24h尿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浆白蛋白、尿素氮、尿肌酐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治疗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临床检验 乙肝五项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疑似乙肝病毒携带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并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之后,检出的阳性率为72.09%,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的阳性率为54.69%,说明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进行检测,相对于采用酶联免疫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慢性乙肝人疗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46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6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作为观察组,在实施护理三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阴性率、谷丙转氨酶正常比例、总胆红素正常比例分别为73.91%、78.26%、67.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慢性乙肝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指标在病毒肝病诊断中的变化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5例病毒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检者的生化检验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ALT、CHE、AST、TBil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肝功能各生化指标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的PA水平低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肝癌LAP水平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ADA水平低于慢性肝炎和肝癌水平,慢性肝炎水平低于肝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生化指标在病毒肝病中诊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检验指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苷类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其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乙肝,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使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苷类抗病毒药 慢性乙肝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型哈尔滨市丙型肝炎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分型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得到病毒的基因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8例丙肝患者血清标本中,成功扩增core片段139例,扩增成功率为87.97%。在139例片段中,HCV1a型8例,占5.76%;HCVlb型67例,占48.20%;HCV2a型42例,占30.22%;HCV3a型11例,占7.91%;HCV3b型5例,占3.60%;HCV6a型6例,占4.32%。结论哈尔滨市HCV基因型主要以1b型为主,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他地区HCV基因型的分布比较一致。

  • 标签: RT-PCR 丙型肝炎病毒 测序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B组的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B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48周B组CR和eGFR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 标签: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观察,所选取患者均采取抗病毒治疗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依从优良率90.63%显著优于参照组68.75%,且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能有效改善行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 标签: 全程护理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10µ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7个月和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282.38和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1.12%,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129.57和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5.56%,7月、12月GMC分别为40.18和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92.98%(225/242)、86.52%(77/89)和72.22%(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83.54%(198/237)、80.49%(66/82)和77.14%(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1~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各级医院及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门诊、住院、出院300例慢性乙肝患者,就乙肝防治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防治的认知中,完全知晓率最低的是传播途径,为2.91%;部分知晓率最低的是复诊指征,为29.82%;不知晓率最高的是复诊指征,达到60.73%。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防治认知水平有限,提高乙肝患者的疾病认知及复诊指征知晓率,对预防乙肝、延缓肝硬化及减少肝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乙肝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与乙肝标志物和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乙型肝炎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7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对这7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以及表面抗体(HBsAb)等乙型肝炎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并最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病毒复制指标(HBVDNA)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胆碱酯酶(CHE)进行检测。结果大三阳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组)患者血清中的HBVDNA阳性率和定量结果都比其他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患者中HBVDNA的阳性率比HBeAg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BVDNA载量之间患者的血清AST、ALT两者指标水平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BVDNA载量越高,患者的血清AST和ALT水平随之增加。三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水平与患者的病毒复制情况和炎症程度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对于患者肝炎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与评价,需要将患者的病毒复制指标和乙肝标志物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客观和准确。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复制指标 乙肝标志物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效果及对疾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乙肝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抗病毒总有效率,记录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抗病毒总有效率92.5%大于对照组患者抗病毒总有效率65%,实验组患者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余血小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治疗方案 乙肝 抗病毒效果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具有的临床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与本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适龄婴幼儿共8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婴幼儿均在本院按常规注射程序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并对其初次接受疫苗接种及疫苗接种全程结束后的机体乙型病毒抗体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相较于首次接种,接种完成后的所有婴幼儿乙型病毒抗体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85例婴幼儿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1例,发生率为12.94%。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可有效增加接种者体内乙肝病毒抗体数量,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需要在基础公共卫生医疗中贯彻实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