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郑氏“热补针法”治疗阳虚型功能便秘(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阳虚型FC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热补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2例。热补针法组以双侧天枢、上巨虚施以热补针法,双侧支沟、照海、曲池、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常规针刺组取穴同热补针法组,针刺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时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常规针刺组为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郑氏“热补针法” 功能性便秘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成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62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实验组采取椎体后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椎体指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椎体高度、ODI指数上均较术前时刻提高,Cobb角较术前时刻降低,而实验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体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满意,显著改善患者椎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实施椎体后成形术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录本院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计82例,其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临床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9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组间数据分析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阶VAS评分数据较之对照组术后各阶段VAS评分数据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较之对照组同项护理质量评分数据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统计学分析存在意义(P<0.05)。讨论:基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病理表现,在行椎体后成形术以后的护理干预阶段,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生理状态恢复,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临床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训练伤爆震耳聋患者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36例训练伤爆震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6例患者致伤的相关因素,总结并实施护理措施,评估36例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有18例治愈,有15例好转,有3例无效,护理有效率为91.67%;36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3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7.53±4.98)d。 结论 分析训练伤爆震耳聋患者的相关因素,制定并且实施具有针对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使患者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训练伤 爆震性耳聋 相关因素 有效护理措施 干预效果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全面提高耳鼻喉科治疗质量,进步保证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5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体检,总结耳鼻喉科慢性咳嗽的病因。结果:通过体检,我院35例患者均为因慢性咳嗽引起的耳鼻咽喉炎。结论:慢性咳嗽患者不宜单方到呼吸科就诊,应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耳鼻咽喉疾病 慢性咳嗽 临床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与丙戊酸钠(VPA)所致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8年至2021年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集团妇幼保健院单用VPA的0-14岁癫痫患儿108例:按10~20mg/kg/日(A组)、20~30mg/kg/日(B组)、30~40mg/kg/日(C组)三个剂量分为3个治疗组,每组36例,同时收集各治疗组VPA治疗个月后的血药浓度和肝功能指标,并利用测定完VPA血药浓度的血液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的检测,各剂量组组内再按照不同基因型分为快代谢亚型、中代谢亚型和慢代谢亚型。结果 ①各治疗组间肝功能指标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各代谢亚组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癫痫患儿 CYP2C19 丙戊酸钠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护理模式在脑部器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部器质精神障碍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4例),分别开展优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进行组间抑郁、自我效能与智力水平的评定与对比。结果:护理后各组HAMD、GSES、MMSE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突出(P<0.05)。结论:优护理模式应用于脑部器质精神障碍患者中能够促进患者抑郁状况与智力水平的改善,提高自我效能。

  • 标签: 一病一优 护理 脑部器质性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有40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来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的治疗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双号入院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所获得的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其参与血小板生成的全过程。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心律失常、水肿等,极少伴发意识障碍。本次报道临床所见1例使用rhIL-11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伴发意识障碍的病例,以为广大线临床医生提供经验。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心律失常,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注射ω-3鱼油脂肪乳对结肠癌手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98名择期手术的非转移期结肠癌患者,实验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ω-3鱼油脂肪乳,对照组49名患者于术后每日常规治疗+50%葡萄糖注射液。术后监测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无明显差异。第3天,WBC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31);CRP、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7)。第5天,WBC、CRP、PCT、IL-6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后肠外营养中加入ω-3鱼油脂肪乳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发生。

  • 标签: ω-3鱼油脂肪乳 结肠癌 术后治疗 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患者应用头孢孢的各类药物时,与其他多种需要进行联合使用所存在的各类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对相应的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进行综合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过程中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应用头孢类药物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的500份病例中,对其不良反应的案例进行查找,并且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共计500份病例当中有66份病历存在着不良反应,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患者在对头孢类药物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联合其他类西药在很大几率上有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而各类不良反应再发生过程中其自身所拥有的神经类不良反应较为常见于普遍。结论:患者在对头孢类药物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如若与其他需要进行综合的应用,将有可能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需要进步对患者的用药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且对药物连用所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有效的探析,以此使临床用药得到有效的优化。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西药联用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21年2月收治的1例非典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并对其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过程作回顾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早发现、早明确诊断、早治疗、及时的手术与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后,该患者转危为安并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对非典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的观察、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快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骨筋膜室综合征 动态护理 全面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疼痛改善情况、两组治疗配合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I级以及II级人数占比率57.78%、46.67%高于对照组33.33%、2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配合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根管治疗术,采用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全面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常规根管治疗术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急性牙髓炎 治疗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精细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的3月到2019年4月。总共入选冠心病患者80例。在患者入选后应用掷骰子方式完成分组。实验组与常规组总例数相同。常规组主要是提供常规寻访以及相关的饮食护理。实验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各项指标统计结果均有意义,P<0.05。结论:基于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具备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普及。

  • 标签: 阿司匹林 冠心病 上消化道出血 精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为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般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类型和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制定针对的干预策略。结果:患者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35.38%)和复方制剂(17.69%)为主,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以皮肤(53.08%)和消化系统(23.85%)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用药时间长(34.62%)、滴注速率快(31.54%)、药物浓度高(14.62%)。结论: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多样,提示医护人员采取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提高用药安全和有效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研究期内选取100名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在药物联用前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评价不同用药方式的安全。结果:联合用药后,患者过敏、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伤等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联合用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存在诸多用药不良反应现象,针对此问题,建议后续临床在使用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用时,需对药物的作用、性质进行明企鹅,再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出具用药方案,以降低用药不良反应,提升临床用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西药 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注射器喂药方式在婴幼儿口服给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婴幼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喂药方式,研究组则接受注射器喂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婴幼儿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家属的喂药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家属的喂药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注射器喂药方式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婴幼儿患者的服药依从,进而提高其家属在婴幼儿口服给药治疗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一次性注射器喂药方式 婴幼儿 口服给药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