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学。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有全细胞减少的 163份骨髓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全血细胞减少大体上分为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在本组所统计的 163例患者中,前者有 132例,占 81%,后者有 31例,占 19%。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骨髓诊断时应根据临床特点、病史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先考虑造血系统疾病,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诊断。

  • 标签: 病因学 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症 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脱细胞基质实际就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将组织当中的抗原成分脱去之后所得到的一种材料;当前,其无论是在尿道重建中,还是在尿道修复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围绕尿道组织工程,就脱细胞基质在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探讨,望能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与帮助。

  • 标签: 脱细胞基质 尿道组织工程 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段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 116例诊断为三段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三段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取我院 2017.02 到 2019.01 时间段内诊疗的 9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药组 47 例、联合组 47 例。即单药组使用神经苷脂治疗,联合组使用神经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比较患者治疗疗效。 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74% ,单药组则为 80.85%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单药组炎症因子水平、 NIHSS 评分、 BI 评分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使用神经苷脂、慢性小脑刺激治疗方式,可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增强 NIHSS 评分和 BI 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慢性小脑电刺激 急性脑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自体 CIK免疫治疗方式,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及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存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细胞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状态,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优化机体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标签: 细胞免疫 中晚期胃癌 免疫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苷脂钠治疗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疗效。 方法: 抽选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6 月接收的 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患者 156 例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法分为 2 组,各 78 例,对照组行 前列地尔 + 维生素 B1 、 B2 治疗,研究组行 前列地尔 + 神经苷脂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 前列地尔 + 神经苷脂钠可有效提高 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治疗效果,且用药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 神经节苷脂钠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在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于我院门诊部、住院部、体检部进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者 400例,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分析其检查价值。结果 400例研究对象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出阳性率为 14.50%;其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 79例慢性宫颈炎检出符合率 94.94%, SCC检出符合率 100%, HSIL 检出符合率 66.67%, LSIL检出符合率 50%, ASC-US 检出符合率为 92.86%;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与组织病理学相比,宫颈病变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符合率,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宫颈病变 液基薄层细胞学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 ASAⅠ~Ⅱ级患者 40例,随机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 P组)和异体输血( H组),每组 20例。 P组患者于手术前 1周采血 400mL; H组患者手术前配悬浮红细胞 2U( 400mL),两组均于手术中止血完毕后输入。两组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手术后第 1天、手术后第 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和 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计算 CD4+/ CD8+比值。结果:两组输血前 CD3+、 CD4+、 CD4+/ CD8+和 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术后 1dH组继续下降, P组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 5天 P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H组继续降低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显著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预存式自体输血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孢素 A联合脂肪乳应用在治疗复发性流产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外周血 NK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4月接收的 8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胎治疗,而实验组则联合使用环孢素 A与脂肪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 NK细胞比例情况。结果:( 1)实验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 2.44%,远远低于对照组( 19.51%), P<0.05;( 2)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外周血 NK细胞比例都有所降低,但是实验组的比例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环孢素 A与脂肪乳联合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还能改善外周血 NK细胞比例,治疗效果较佳,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 标签: 环孢素 A 脂肪乳 复发性流产 疗效 外周血 NK细胞比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 。 方法: 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一共选择了 68 例在我院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通过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出 60 例患有肺外结核疾病的患者,主要分析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科室的阳性分布率。 结果: 可以看出男性的阳性分布率要高于女性, 30 岁至 60 岁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比较高,相比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等,呼吸科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最高。 结论: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 肺外结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降低血液病漏诊与误诊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8 年 5 月至 201 9 年 5 月收治的 120 例白细胞计数> 25×109/L 或< 4.0×109/L 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中正常率为 14.17% ( 17/120 ),高于对照组的 7.50% ( 9/12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中,小细胞性贫血占据 20.83% ( 25/120 );大细胞性贫血占据 9.17% ( 11/120 );疟原虫占据 2.50% ( 3/120 );异常细胞占据 10.83% ( 13/120 );提示感染占据 26.67% ( 32/120 );异性淋巴细胞占据 22.50% ( 27/120 )。结论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在疑似血液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漏诊与误诊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 形态学检验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与总结; 方法: 以 201 8年 5月 -201 9年 8月期间以来某医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 6 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回顾式分析的研究方式,对这 6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行总结,最后整理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措施。 结果: 6 0例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接受医院的治疗之后均痊愈并出院。 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对患者展开合理的护理工作,强化术前与术后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手术的成功提出保障,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非常明显,对于患者的术后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嗜铬细胞瘤的起源是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肿瘤,这种肿瘤主要以良性为主,恶性的占比比较小,经相关调查研究,恶性肿瘤占比 6%-10% ,如果患者有浸润或者转移的情况发生,就需要作出恶性嗜铬组织肿瘤的诊断,如果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嗜铬组织肿瘤进行摘除的话风险会比较大,并且患者在术后体质也会比较虚弱,所以需要对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采取高度重视,这样才可以使手术成功的几率增到最大状态。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资料记录于 201 8年 5月 -201 9年 8月期间,某医院一共接收了 6 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患者的构成中,有 4 0例为男性, 2 0例为女性,患者中最小年纪为 26 岁,最大年纪为 58 岁,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可以知道左侧肿瘤的患者为 36 例,右侧肿瘤患者为 24例,肿瘤的直径 3.45-5.31cm 。在我们对患者进入深度了解之后发现,在 6 0例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当中,有 50 例患者都有高血压临床病症,并且其他的 1 0例患者也均因高血压伴发头痛这样的病症接受过住院治疗,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要注意对患者提前采用降压药,在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控制之后,在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接受病理检查之后,可以确诊这 66 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

    1.2 临床方法 在确诊这 6 0例患者均为良性肿瘤之后,对这 6 0例患者需要采用全麻的方式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患者采用侧卧位,手术时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在手术的步骤全部完成以后,针对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具体的护理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做好,在手术治疗前 12 小时开始,要叮嘱患者禁止进食,在手术治疗前的 4-6 小时开始,叮嘱患者禁水,在手术的前一天晚上需要沐浴洗头。在手术治疗的前夕,要格外注意患者的营养补充情况,为患者多提供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合理的补充营养,除此之外,要以科学的方式避免患者感冒情况的发生。 其次,就是术后的护理工作,术后的护理中常规护理,在患者手术之后并且在全麻状态没有完全清醒时候,需要以平躺的姿势使患者休息 6 个小时,应将患者的一面头偏侧,以此方式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在辅助患者吸氧的过程中,要保持吸氧流量是中低的程度,并且在术后对于患者的血压需要进行实时观察。还要就是对术后出血护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在进行切除术之后出血量一般不多,并且创伤的面积也比较小,但是,术后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术后出血并发症,对与此现象,应采用引流管的引流量展开系统的观察,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 200 毫升血性引流液以下应为正常的引流量,并且叮嘱患者的咳嗽力度,在咳嗽时候最好按压住伤口。 最后,要说的就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术后的疼痛一般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主要在最后的康健护理中提起重视,充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既可。 2. 结果 在 6 0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均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在护理当中,医护人员都能积极的开展工作,使护理的效果理想,并且在手术治疗的 5-7 天后,患者就可以出院,对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患者通过治疗,已经恢复了健康。 3. 讨论 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是要在肿瘤的切除基础上保证器官内分泌功能也能保持正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时候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患者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保持肾上腺组织效果,所以,对于肾上腺肿瘤切除中围手术期的处理要格外重视,要确保手术治疗前的准备充足,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增加,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很好的控制与调整,在手术的过程中,也要严格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与内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激素水平波动过大所带来的手术中的风险,在手术的过程中,如果发展患者的血压值比较高,应对患者给与降压药上的调节,这样可以保证手术可以顺利完成,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与患者鼓励,通过以上几点的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探讨与分析,使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 [2] 。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所示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 综合上述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术中能够提升患者预后,提高手术安全性,故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浩斌 , 梁伟 , 赵兴亮 . 两种入路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J]. 腹腔镜外科杂志 , 2017, 22(7):490-493. [2] 郭景阳 , 杨文增 , 张彦桥 . 改良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国内镜杂志 , 2017, 23(5):102-104.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结核病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Mtb)引起的,主要感染先天免疫细胞。 Mtb和先天免疫细胞早期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就 Mtb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先天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72例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随机纳入氟康唑组与伏立康唑组各 3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氟康唑组的总有效率为 77.8%,伏立康唑组为 91.7%,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氟康唑组的真菌清除率为 58.3%,伏立康唑组为 94.4%,伏立康唑组高于氟康唑组;氟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9.4%,伏立康唑组为 5.6%,伏立康唑组低于氟康唑组;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小儿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真菌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小儿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期 肺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6年 10月到 2018年 12月收治的 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口服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结果: IIIB期的有效率为 37.78%,高于 IV期( 29.63%);和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 CD3+、 CD4+和 CD4+/CD8+均有显著升高,而 CD8+显著下降。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被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临床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 年 5月~ 2018 年 5 月本院收治的 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 4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联合布地奈德辅助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儿的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 IL-1β、 IL-12、 CRP、 CRP 及 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中加用布地奈德,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治疗效果 相关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减灭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 2017年 8月 -2018年 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 5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 n=25),对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肿瘤细胞减灭术,对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及患者并发症出现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较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切除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状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显著。结论: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行腹腔镜肿瘤灭菌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更为安全,且患者的并发症更少,组间差异显著,值得临床上的应用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安全性,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定 2018年 9月到 2019年 3月本院收诊的 9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远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47例(葡萄糖注射液)与观察组 47例(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比较两组免疫功能。结果:治疗结束,观察组 CD4与 CD8比值( 1.53±0.31)、 CD4( 36.83±4.65) %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5);观察组 CD8( 23.20±3.18) %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显著意义( P<0.05)。结论: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方法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非小细胞肺癌 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八珍汤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从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中抽取 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 40例接受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另 40例接受八珍汤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 95%高于对照组 57.50%,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给予中药八珍汤治疗,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