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认知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实施认知疗法治疗,比对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结果所有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SDSS评分、ITAQ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认知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了解大肠癌筛查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大肠癌的筛查和知识宣教,比较筛查前后人们对大肠癌的认知度的影响。方法对江镇社区5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大肠癌,采用大便潜血检查和问卷调查筛出高危人群,再对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进行最终确诊,并统计分析大肠癌在江镇社区居民中的认知度。结果江镇社区常住居民7.4万人,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进行大肠癌的筛查,2014年和2015年居民在2013年筛查后均大多再次筛查,具体数据如下2013年筛查人数为3500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525人,占筛查人数为15.0%,肠镜人数为389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5人;2014年筛查人数为700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102人,占筛查人数为14.57%,肠镜人数为10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零;2015年筛查人数为1526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400人,占筛查人数为26.21%,肠镜人数为56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2人。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大肠癌筛查后,患者认知度要好于筛查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筛查以及大肠癌知识宣教,患者认知度提高明显,筛查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社区,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具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筛查 认知度
  • 简介:摘要认知疗法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其主要理论基础是通过认知引导使患者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医疗者的引导和药物的使用,改变患者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治疗好自己的心理疾病,本文通过分析认知疗法的常用技术和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认知疗法的适应症,说明认知疗法对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作用。

  • 标签: 认知疗法 抑郁症治疗 焦虑症治疗 适应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妇女乳腺癌认知及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社区的300例妇女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仅予以防癌知识的宣教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乳癌知识的健康教育、乳腺的自我检查等,观察两组妇女对乳腺知识的认知和自检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妇女的乳癌认知度评分以及乳腺自我检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妇女的乳癌认知度评分以及乳腺自我检查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妇女乳腺癌认知度,加强妇女对乳腺的自检行为,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乳癌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女乳腺癌认知 乳腺自检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学知识在高三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和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三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的认知途径、范围、深度及对心理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不容乐观,认知途径广泛,渠道相对集中,渠道的非科学性,导致一知半解、误区丛生。讨论高三学生对心理学具有很高的学习需要,心理学的普及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认知渠道仍需拓展。

  • 标签: 高三学生 心理学 认知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偏执型人格障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认知疗法步骤,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社会功能恢复。结论使用认知疗法治疗偏执型人格障碍有效。

  • 标签: 偏执性人格障碍 认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手术后产生认知功能障碍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MMSE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11%,MMSE评分平均为(14.58±5.22)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MMSE评分平均为(26.76±1.69)分。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使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且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折患者 术后认知障碍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

  • 标签: 认知行为 抑郁症 自我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学历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护理在相关知识需求、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方面的认知现状;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不同学历注册的在职护士4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对肿瘤护理相关知识需求、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的认知在不同学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学历肿瘤专科护士对肿瘤护理的认知与第学历护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应该建立有效的专科护理模式,使更多高学历的护理人才进入肿瘤专科护理队伍。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现代社会的高发疾病,其发病与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相关,属于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综合征。脑血管疾病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之一,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率逐渐上升,而该病群体的不断增多给社会和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目前,尚无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因而必须探索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提供一些参考经验。本文以皮层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为研究对象,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研究,旨在提高VCIND危险因素认识程度,提升VCIND防控效果。

  • 标签: 痴呆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将10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平均身体整体状况评分为(9.8±1.2)分,对照组中患者的平均身体整体状况评分为(8.2±1.6)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瘤 认知护理 应激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对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8例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作对照组,仅根据不同疾病类型给予针对性治疗;另选取38例作研究组,在不同针对性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期间的心理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3.15%,对照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为26.31%,两组患者心理焦虑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口腔疾病 心理 影响
  • 简介:情绪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具有心境化特点,其情绪活动不仅可以针对某一特定客体产生,还可以在事过境迁、时过境迁之后,由于大脑中所留下的情绪刺激痕迹的作用,潜意识地、非针对性地指向任何事物,尤其会影响他们的主体活动--学科学习。而人的情绪、情感与行为主要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不合理的知识观念、信念引起不同视角的或错误的评价、推论、判断,引发情绪性质的行为反应。目前,临床心理学界已初步形成一种共识: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产生或多或少都包含有认知的偏差或歪曲,所以认知结构的改变在各种临床心理辅导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试图运用认知结构分析和临床暗示学习训练技术帮助一名长期情绪消沉大学生解除她的学习困扰。

  • 标签: 情绪活动 认知结构 情绪消沉 临床心理学 行为反应 非智力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分析实习护生认知度现状及其差异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实习护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对儿科50名实习护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率100%,护生对所调查内容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5%。结论感染儿科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有待提高,实习医院应加强实习护生上岗前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及行为。

  • 标签: 感染儿科 实习护生 医院感染 认知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三级甲等医院的义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方法以分层抽样法选取600例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其中医生200例,护士400例,以医生为医生组,以护士为护士组,对比两组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结果医生组对个人死亡态度、对患者死亡态度、对临终关怀态度及了解临终关怀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护士组(P<0.05),而两组需学习临终关怀学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医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护士,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护士临终关怀的教育。

  • 标签: 三级甲等医院 医生 护士 临终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对预防抑郁症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0%。结论认知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够有效针对病情得到控制的抑郁症患者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中应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自我管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护理对乙肝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00例患者接受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依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乙肝患者认知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 标签: 乙肝患者 认知护理 生活质量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诊断试剂质量评价方案的建立,为本院选择性价比高的体外诊断试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新健康成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酐测定试剂盒(肌氨酸氧化酶法)为例,通过对该试剂的试剂空白、批内精密度、测定范围、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体外诊断试剂质量评价方案。结果本次检测结果可见,试剂空白≤0.0075;批内精密度≤2.78%;测定范围相关系数r=0.9998,在0.0,70.0μmol/L区间内,︱绝对偏差︱≤4.5μmol/L,在70.0,10608.0μmol/L区间内,︱相对偏差︱≤4.84%;分析灵敏度≥0.0275;准确度︱相对偏差︱≤3.18%。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体外诊断试剂质量评价方案,有利于更加准确的掌握产品质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减轻患者负担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可靠的辅助支撑。

  • 标签: 体外诊断试剂 试剂空白 批内精密度 测定范围 分析灵敏度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入诊我院的60例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文拉法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症合并抑郁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文拉法辛 认知行为 帕金森症 抑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