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应用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上肢骨折患者94例作为样本,按双盲法分组标准均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麻醉;后者实施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麻醉。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镇痛效果。结果干预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组,镇痛评分低于常规组,镇痛持续时间大于常规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接近,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地佐辛联合运用在神经阻滞中可获得确切麻醉效果,镇痛效果佳,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地佐辛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行上肢及锁骨手术行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而实验组患者行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持续输注 右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沟法神经阻滞在肩、上肢部手术治疗患者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肩部和上肢部手术治疗患者30例,应用肌间沟法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术中无痛,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手术。结论肌间沟法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安全简单,有效,适合于肩部和上肢部手术中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法 肩部和上肢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率改善情况。方法本次实验展开基础病例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患者96例,研究采用分组方式进行,患者采用单双号抽取方式进行平均分组,按照n=48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布比卡因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使用罗哌卡因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率。结果两组患者在起效时间方面效果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麻醉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不论是采用布比卡因还是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可改善麻醉后并发症,整体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超声引导 下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进行上肢手术患者,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0例,低浓度组选择采用0.45%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中浓度组选择采用0.6%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高浓度组选择采用0.9%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低浓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低浓度组(36例)、中浓度组(28例)、高浓度组(26例)。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高浓度组都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对比3组麻醉效果,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短;对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高浓度组则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长(P<0.05)。对比3组不良反应状况,高浓度组不良反应率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高(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运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执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浓度增加麻醉起效时间会随变短,镇痛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都会变长,不良反应机率上升,需依据病人实际病况,选择恰当罗哌卡因浓度。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期间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152例,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A组(n=51)、B(n=51)、C(n=50),三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4%、0.5%,比较注入30min之后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注药30min之后三组患者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效果比较,C组与A组比较,各神经麻醉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C组与A相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较短,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长,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浓度在0.3%—0.5%之间时,浓度越高神经阻滞效果越好,麻醉起效时间越短,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会随之延长。

  • 标签: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6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平均分为A组(低浓度)、B组(中浓度)及C组(高浓度),每组20例。记录三组麻醉情况。结果(1)C组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等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三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三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效果存在明显不同,因此临床中应通过具体情况科学采用罗哌卡因浓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神经阻滞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上肢骨科手术治疗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1)注药后30min,两组患者神经阻滞DBP和SpO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BP水平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2)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以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分数明显降低。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定用于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右旋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临床表现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时,只要准确进针,无误穿刺,多数患者均可麻醉成功且无并发症出现。

  • 标签: 颈神经丛阻滞 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下肢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于我院64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盲探式腰-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n=32),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麻醉失败率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率等相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在提高麻醉效果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率,更具安全性,更实用于老年患者,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器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与坐骨双重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予以腰与坐骨双重神经阻滞麻醉。结果实验组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麻醉维持时间均显著长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与坐骨双重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安全有效。

  • 标签: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下肢骨折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乱数表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30例行上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展开对比实验。予以对照组传统针刺异感法,实验组则采取超声引导法。对比二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长、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其持续时长等各项临床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P<0.05)。结论于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锁骨上臂神经阻滞(超声引导)可有效缩短麻醉时长和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长。

  • 标签: 锁骨 臂丛神经阻滞 老年 上肢骨折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外科救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依据使用不同麻醉进行分组,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5例,实验组使用腰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方法,常规组患者使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手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不同麻醉方式在手术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比较,实验组在手术中使用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患者,对其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静脉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腰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上均有着有益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丛联合坐骨神经 小剂量丙泊酚麻醉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分娩2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给予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100例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给予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最终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21例,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例,6.00%),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血清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利于提升产妇顺产率,减少对产妇凝血系统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锥管神经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全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睡眠状态影响。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三科择期在全麻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方式(PCI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侧加用单次股神经阻滞,对比两者术后患者临床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睡眠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1d、术后2d睡眠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侧单次股神经阻滞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改善患者睡眠状态,可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神经阻滞 全麻膝关节置换术 睡眠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喉上神经内支阻滞联合气管内局麻在困难气道患者中运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麻醉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32例接受喉上神经内支阻滞+气管内局麻后行气管插管患者,测量患者在围插管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患者有30例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插管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时所测得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喉上神经内支阻滞联合气管内局麻在对于困难气道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插管应激反应及生命体征波动。

  • 标签: 喉上神经内支阻滞 气管内表面麻醉 困难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通过调整操作者与患者心态,稳定血管,捏紧针柄,准确定好穿刺进针点、方向、角度及掌握好快速进针力度和技巧措施和方法。结果患者进针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无感觉。结论牢牢掌握稳、准、狠三点静脉穿刺技术要领,可明显减轻静脉穿刺痛感,甚至达到无痛。

  • 标签: 无痛静脉穿刺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每组30人,A组通过超声对坐骨神经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硬膜外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其它处置和方法均相同;两组患者记录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输液量、术后下地活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术前射血分数、性别比、ASA分级、NYHA级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手术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术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输入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超声下神经阻滞方式,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更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关指标产生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医院做半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10例)当做分析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105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全身麻醉,研究甲组是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总结。结果乙组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大于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都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周围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要明显短于全身麻醉,但两种麻醉术后并发症、失血量等情况差异不显著。

  • 标签: 老年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手术指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