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在神经阻滞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04月,对我院收治50例行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患者展开分析,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单用神经刺激仪操作)、研究组(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操作),两组各25例。结果研究组阻滞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仪可以大大提高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臂丛神经阻滞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B超引导应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上肢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盲探方案进行麻醉引导,实验组患者则应用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痛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效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但实验组患者向头延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中,实验组患者发生率为4(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10(2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上肢手术 麻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神经入路麻醉临床效果探究。方法选取我院66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单一入路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肌间沟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操作时间、感觉、运动阻滞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复合选择性腋窝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缩短操作时间,达到完全上肢神经阻滞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 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以低容量局麻药行靶向神经阻滞效果。方法72例ASAI或II级急诊或择期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IIIII组均采用传统异感法行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和20ml。比较三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I组阻滞成功率高于III组,明显高于II组,起效时间I组快于III组,I组、III组明显快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低容量局麻药神经阻滞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 靶向 臂丛神经阻滞 低容量局麻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引导下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阻滞实施上肢手术150例,C5、C6、C7横突入路分别为52、50和48例。评价阻滞后30m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总优良率为98.5%,C5、C6、C7入路分别为94.8%、92.9%和96.1%。其中C5入路对腋神经,C7入路对尺神经阻滞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阻滞,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整个肩部上肢手术要求。

  • 标签: 低频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横突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颈深+颈浅)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锁骨骨折病人128例。采用颈(颈深+颈浅)联合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麻醉阻滞效果完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低浓度局麻药颈联合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肢手术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74例接受上肢手术治疗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37例麻醉用药选择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7例选择为单纯罗哌卡因,对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肢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相对于传统盲探下神经阻滞优越性和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我院采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上肢手术20例(超声引导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盲探异感法神经阻滞(盲探阻滞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生命体征变化、神经阻滞效应和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成功率均优于盲探阻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探阻滞并发症高于超声引导组,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有助于使麻药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提高麻醉质量。

  • 标签: 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接受麻醉上肢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对照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X2=10.53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麻醉上肢手术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对老年患者实施肌间沟神经组织麻醉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4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后,以超声引导实施麻醉患者为A组,以神经刺激器定位实施麻醉患者为B组,AB两组各20例;在不同引导和定位之下,两组患者均予以0.33%罗哌卡因20ml实施麻醉,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起效时间等。结果A组进行麻醉所需要时间为5.0±1.1min,穿刺注射成功率为98.65%;B组麻醉所需要时间为7.2±1.5min;穿刺注射成功率为78.91%。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上肢手术患者实施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时,以超声引导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并且麻醉效果快。因此,在临床中可应用该方法实施麻醉。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患者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肌间沟阻滞,观察组肌间沟入路和腋路阻滞。记录穿刺操作实践,对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以及麻醉效果分别记录并观察。结果对于痛觉阻滞情况,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30min后,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完全阻滞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较多,P<0.05;对于运动阻滞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注入药物15~30min后患者运动阻滞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好,P<0.05;对照组麻醉总效率为71.4%,而观察组总效率为1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上使用具有良好安全性,且麻醉效率非常理想,阻滞操作时间却较长。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 腋路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收诊时间在2017年2月~2017年5月期间符合实验研究标准104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52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进行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于对照组52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性全身麻醉,对所有患者手术期间身体情况进行密切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拔管时间、镇痛药物用量、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等情况。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效果满意度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8.6%。实验组患者手术完成后准确拔管时间为(8.1+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1.0+3.8)min,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痛药物实际使用量为(0.045+0.002)mg,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0.055+0.036)mg。两组患者之间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镇痛药物瑞芬太尼使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手术效率提升,提高患者对于麻醉手术治疗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