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瑜伽放松训练对睡眠障碍患者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的睡眠障碍患者经过筛选分为对照组(抗抑郁、抗焦虑和安定类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在抗抑郁、抗焦虑和安定类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正念瑜伽放松训练,每次90分钟,3次/周,连续治疗4周),每组各22例。两组均在实验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和HAMA量表总分和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MD和HAMA量表总分和PSQI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瑜伽放松训练对睡眠障碍患者的的抑郁、焦虑和睡眠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正念瑜伽放松训练 瑜伽 正念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分析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哮喘住院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到对照组中,将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观察组明显较长,觉醒次数观察组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指数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患者睡眠时间的同时减少降低了患者的觉醒次数和睡眠质量指数。

  • 标签: 睡眠综合护理干预 哮喘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160例妊娠晚期孕妇分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n=8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80),对比两组孕妇不同时间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5%及睡眠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对比P<0.05;组间负性情绪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实验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孕妇的睡眠质量。

  • 标签: 妊娠晚期 睡眠质量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有睡眠异常的老年患者150例,按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7例,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法。疗程前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来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量明显下降,PSQI总分为5.60±1.76分,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为8.44±3.21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且具有见效快、无创伤、无副作用的特点,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安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耳穴压豆 老年患者 睡眠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睡眠质量指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可得,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52±3.02、68.78±5.50,对照组分别为11.76±3.65、53.71±3.67,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睡眠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夜间醒来时间、睡眠时间更低,睡眠质量更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睡眠状况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改善 中风恢复期 睡眠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观察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改善骨牵引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牵引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的护理方案。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进行比较,并且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2组患者的睡眠治疗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疼痛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骨牵引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显著提提高骨牵引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骨牵引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其睡眠障碍所起到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出现睡眠障碍的临床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达到93.8%,高于对照组的7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缩短治疗时间,使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集束化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和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变异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药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治疗及改善睡眠的方式联合治疗疾病。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平均SBP(115.48±8.41)mmHg、SBPSD(9.10±0.36)、SBPCV(7.01±0.54)、SAS(23.51±0.58)分、SDS(25.60±0.49)分、睡眠质量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心理治疗以及睡眠干预联合应用到高血压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 标签: 心理治疗 改善睡眠 血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行舒适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影响。方法选在我院治疗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8例,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划分成常规组与舒适组,每一组44例,观察护理有效性。结果舒适组睡眠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行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消化内科 睡眠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改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期间消化内科收治治疗的14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每组7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行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消化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结果组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利于疾病治疗预后。

  • 标签: 舒适护理 住院患者 消化内科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诊疗的焦虑症患者62例,依据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划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即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对比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焦虑症患者而言,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运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焦虑症 睡眠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平均分作两组,即常规组60例,观察组60例;常规组60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 睡眠质量 负性情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此外干预组针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SAS分、SDS分)及睡眠质量(PSQI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8周后,干预组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8周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情况,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护理经验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士的睡眠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13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睡眠质量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摘要睡眠质量好者20名(15.4%),一般91名(70%),差者19名(14.6%);睡眠质量差者以年龄偏大者居多。睡眠质量好者其个性特征倾向于外向情绪稳定型,睡眠差者则倾向于内向情绪不稳定型。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心身健康,也有可能影响对患者正常的治疗过程。提示应关注护士睡眠卫生,科学布置工作班次。有报道显示1,成人中15~30%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及早醒新问题。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非凡的职业群体,由于其职业特征,睡眠质量新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他们,且被人们所忽视。

  • 标签: 护士 睡眠质量 心身健康 睡眠质量调查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
  • 简介:目的治疗睡眠恐怖症和探讨其形成机理.方法采用催眠疗法对睡眠恐怖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睡眠恐怖症被很快治愈。结论睡眠恐怖症患者具有童年的性创伤;想满足性欲望与同时害怕引起性痛苦是导致患者产生睡眠恐怖症的根源。

  • 标签: 睡眠恐怖症 形成原因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睡眠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然而睡眠质量却经常被患者忽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目前我们更多的关注药物治疗,未能特别重视睡眠问题。可以说,如何能够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改善病人的睡眠条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照护ICU患者。提升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疾病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影响睡眠质量因素、患者自身状况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ICU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睡眠 ICU 康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