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对牙列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牙列缺失患者,根据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修复;观察组46例,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修复流程执行操作,根据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等指标,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牙列缺失患者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效果可靠,患者修复后固位功能、咀嚼功能、美观度、舒适度均比较理想,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美学在口腔修复中得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为常规修复,实验组为美学修复,观察患者修复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修复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可应用美学修复修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美学 口腔修复 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一些检验科的检验的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检验中针对糖尿病诊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病人100人,针对这100名病人进行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的检验,并且将检查的结果与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判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特异度。结果经过尿常规的检验疾病呈现阳性的检出概率明显的低于生化检测的结果。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比生化检验的结果要低1。结论对常规的尿检验相比,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准确性、灵敏性与特异度要稍高一些,这一检测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为我国临床的糖尿病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 标签: 尿液常规检验 生化常规检验 糖尿病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研究对象72例本院接收的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分析患者检验后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准确率、阳性率、阴性率。结果通过检验结果分析,接收的72例患者用常规化学法检出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准确率为14例,33例,25例;尿液分析仪检出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准确率为16例,30例,26例,两种检验方法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效果差异不明显,若将其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为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常规化学法 尿液分析仪检验 尿蛋白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短牙弓(shorteneddentalarch)是指针对中老年人的牙齿缺损进行的一种治疗方法,短牙弓修复法是基于传统修复方法之上的一种牙齿修复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短牙弓修复已经受到各国口腔修复医师的重视,技术发展趋于成熟,短牙弓修复治疗法与传统的牙齿修复方法有差异,该方式认为重建完整牙列并不是必须的,一般情况下口内只要留有高于20颗牙齿,就能够满足患者的口腔功能需要。也就是说,口内从左侧第二双尖牙到右侧第二双尖牙,至少有3到5个咬牙合单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证短牙弓修复的临床应用,以期为牙科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短牙弓修复 牙合稳定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接受口腔修复治疗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金属烤瓷牙治疗,治疗组采用二氧化锆修复体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包括治疗从有效率、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及龋齿的发生情况,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29%),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龋齿发生率(0.00%),参照组龋齿发生率(22.8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具有显著效果,可准确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二氧化锆修复体 口腔修复 金属烤瓷牙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女性血常规的进行检查,并分析对妊娠孕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8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查情况。结果经血常规检查后,两组的WBC、RBC、PTL与HB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的WB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BC、PTL与HB又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与正常女性的血常规在WBC、RBC、PTL与HB均存在差异,妊娠晚期孕产妇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于出现贫血情况及时进行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 标签: 妊娠晚期 血常规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送件时间、采血部位、保存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3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血常规检测后,观察不同送检时间、不同采血部位以及不同保存环境温度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除送检5min和12h的血小板检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不同送检时间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和常温环境下保存的血液样本,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对照相仿(P>0.05)。静脉血液样本与末梢血液样本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血方式、送检时间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前牙周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后分别进行传统口腔修复和牙周整复术,对比其疗效。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美观度、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口腔修复之前进行牙周整复术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口腔修复 牙周整复术 满意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器械的常规检查及维护保养方法。方法对120例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科学化的腹腔镜手术设备器械术后清洗、消毒、灭菌操作和管理。结果本院腹腔镜设备和器械均保持正常运转,无术中设备故障导致手术进行受到影响的事件发生,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结论腹腔镜器械的常规检查和维护保养要以科学化的清洗、消毒、保养和灭菌为关键,才有助于保持腹腔镜器械功能的良好,使其在手术中保持正常运转,保障手术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延长设备和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腹腔镜 术前检查 术中使用 维护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冷凝集素的测定方法及意义。方法对30例冷凝集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分钟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并做不同温度下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两次测定过程变化程度由大到小变化MCH、MCHC、RBC、HCT、MCV和WBC,两测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匀后在4℃、37℃下均无聚集。30例标本冷凝集素效价检测结果平均效价(1.070.8)与正常对照30例平均效价(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的血浆与健康成人O型RBC混合后,在4℃的温度环境下聚集,37℃的温度环境下解聚;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集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血常规 冷凝集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 标签: 慢性胃炎 西药 中医辩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瓷冠修复体应用于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328例需全冠修复的患者,进行全瓷冠修复,随访1、3、6、12个月,观察牙冠的颜色稳定性、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全冠边缘密合性。结果全瓷冠修复体均无变色、崩瓷和裂纹,边缘密合,牙周组织健康状况良好,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全瓷冠生物相容性好,美观耐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锆 全瓷冠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义齿修复前后老年患者的行为心理。方法在我院口腔科(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诊的老年义齿修复病人中随机抽取82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在修复后,了解相应病人的满意程度,舒适度以及焦虑程度。结果在进行修复前,老年病人中有42名患者(51.21%)对修复义齿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29名老人(35.37%)有抵触情绪,12名老人(14.63%)对的操作流程不太认同。在成功进行修复之后,半数以上的老人对于修复结果比较满意,有21名老人(25.61%)对于修复后的义齿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焦虑,23名老人(28.05%)感觉自己义齿修复后的舒适度较差而对修复。结论老年病人的身心相对脆弱,对每个老年病人进行个性化的护理疏导,从而更配合的完成修复义齿的治疗过程。

  • 标签: 义齿修复 心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探讨了金属烤瓷冠在牙齿缺损时修复后的的疗效。方法对84例牙体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钴铬合金烤瓷冠进行修复,对照组则采用光敏树脂进行修复,对比两组牙体缺损患者在修复后前牙美学、修复体和牙体颜色以及修复体脱落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牙体缺损的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前牙美学、修复体和牙体颜色以及修复体脱落率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牙体缺损需要修复患者,临床选择钴铬烤瓷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达到咬合器官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临床能够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

  • 标签: 牙体缺损 钴铬合金 光敏树脂 脱落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被应用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进行诊治确诊为贫血的64例患者。给予该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并依据组中患者的贫血类型不同分为32例观察1组(患者为巨幼细胞性贫血)与32例观察2组(患者为缺铁性贫血)。同时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2例)。比对分析三组患者在行血常规检验后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1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血常规检验后,两组组内患者的RBC(红细胞)水平较观察2组的高,但RBC/MCV水平较观察2组的低,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的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比对照组的高,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V(红细胞平均体积)、Hb(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的,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贫血患者应用血常规检验进行贫血鉴别诊断,对患者的贫血诊断较好,且能够清楚的对患者具体的贫血类型进行鉴别与诊断,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 标签: 贫血 贫血鉴定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5例于2016年06月至2017年06月进入本院的病例,血常规专项检查中,以采血技术的差异予以分组,甲组46例施予静脉采血技术,乙组45例施予动脉采血技术,丙组施予44例末梢采血技术,对比WBC值、PLT值、RBC值、Hb值等指标。结果甲组46例采血对象、乙组45例采血对象的WBC值、PLT值、RBC值、Hb值以及MCV值测定结果无显著性,(P>0.05),而丙组44例采血对象各血常规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与甲组及乙组比较,(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患者实施不同的采取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也会不同,末梢采血方法的稳定性低于静脉采血的稳定性,所以说静脉采血更加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尿常规为临床常用检验手段,其检验结果对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帮助,尿液检验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过程中一项必要的检查内容,可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临床在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时,常用到的两种方法分别是尿沉渣镜检法以及尿干化学法。前者操作较为复杂,但诊断准确度比较高;后者操作更为简便一些,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诊断准确率相对偏低。本文中对尿常规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 标签: 尿液 干化学法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血脂患者中乳糜血对于血常规检测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我院医治的高血脂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设为甲组;并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乙组,本次两组均做血常规检测,总结检测结果。结果甲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低于乙组,P<0.05。甲组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平均血红蛋白量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血红蛋白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血小板计数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高血脂患者中,乳糜血对于血常规检测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高血脂 乳糜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对两组比较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与健康志愿者比较,缺铁性贫血患者Hb、RBC、MCV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健康志愿者,RDW和MCH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两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MCV、MCH在诊断缺铁性贫血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诊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