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检测的90份不合格血常规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和结果失误的原因。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历资料,分析患者血液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生理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结论临床上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因此会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应当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结果 因素 影响
  • 作者: 崔媛李童童万立惠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的保存时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8年6月期间9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集90份静脉血,且均进行EDTA-K2抗凝处理,标本放置的室温为17-26℃,在0min、15min、2h、4h、6h、8h重复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比较每个时间点的检查结果。结果不同时间点的MPV(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不同时间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静脉血标本不同的放置时间,除了对MVP有影响外,其余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检查结果均不受影响。
  • 作者: 冯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例。B组给予常规护理,A组加用细节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小儿肺炎患者行细节管理可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苦参制剂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制剂,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DNA和HBVE抗原(HBeAg)转阴情况,血清HBVDNA含量,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VDNA、HBeAg转阴率分别为93.48%(43/46)、86.96%(4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7%(28/46)、54.35%(25/46);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HBVDNA含量为(9.01±0.44)×10^2copy/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5±0.55)×10^4copy/ml;两组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制剂联合常规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可抑制HBV活性,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苦参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经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观察对比常规心电图与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对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的特异度与敏感度.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对本组患者检查结果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86.88%、85.71%,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的68.85%、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特异度与敏感度高,适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平板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人工流产后行盆底电生理治疗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育龄女性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为术后采用盆底电生理治疗,对照组100例术后未采用盆底电生理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有无月经量减少、宫腔粘连、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组术后月经量减少率为4.98%,宫腔粘连率为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0%及6.00%,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时间为(26.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1±2.1)d,子宫内膜厚度为(9.26±0.96)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0.93)mm及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电生理治疗能促进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及促进月经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易实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流术后盆底电生理治疗 促进 子宫内膜修复
  • 简介:目的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各为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行牙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经牙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为96.67%,亦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隐裂牙牙髓病行牙冠修复联合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隐裂牙牙髓病 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 疼痛情况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同期修复缺损组织,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0.9)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0-65min,平均时间为(55.4±9.1)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12(90.32%),其中包括9例远端皮肤坏死、2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9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结论在对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外踝后穿支皮瓣;踝关节;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应用价值踝关节以及足跟区皮肤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伤,并且也是临床对组织进行修复的一项难题1。相较于传统的背部或腹部皮瓣选择方式来说,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具有更为灵活的制备方案2。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本次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区间介于54-78岁,患者平均年龄数据(61.6±7.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纳入本次实验。(P>0.05)。1.2方法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所有患者均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保证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进行皮瓣缺损修复。在对患者进行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取,将患者的静脉、神经和动脉完全暴露,将其进行切断,结扎,并在远端做好皮瓣制备,将皮瓣周缘切开后掀起,使患者的神经以及营养血管包裹在皮瓣内,纵行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游离患者的静脉浅层,并纵行切开筋膜组织,形成含神经经在内的皮瓣蒂。皮瓣选择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损伤皮瓣缝合,注意连接患者的神经,保证患者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1.3评价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皮瓣制备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价皮瓣修复效果。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皮瓣成活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常规降压药物联用对反勺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反勺型高血压患者6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DBP、SB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BP、SB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常规降压药物联用治疗反勺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DBP、SBP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反勺型高血压 降压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与常规抗结核药物联用对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空洞闭合的改善和痰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80例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3DZETh/9DTh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3DZETh/9DThV治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6、12月后的空洞闭合痰菌的转阴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空洞闭合的改善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其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配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有效清除了痰菌,改善了临床症状,加快了空洞的闭合。

  • 标签: 耐药肺结核 临床疗效 左氧氟沙星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0.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0.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0.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含铂化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