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延平区托幼机构餐饮具卫生状况。方法使用大肠群快速检测纸片。结果桶、盆等大餐具的合格率较碗、杯、调羹等小餐具的合格率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意义(x2=5.53,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纸片法对于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大肠群的有效性。方法对98份水样分别用纸片法与多管发酵法进行总大肠群检测。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大肠群阳性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方法大肠群MPN值符合率为96.93%。结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相对于多管发酵法,纸片法更加省时、省力,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 标签: 大肠菌群检测 纸片法 多管发酵法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肠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运用到给营养同食物卫生实施检查期间的成效。方法选择饮料、白糖、果冻、坚果、饼干、蛋糕与矿泉水一类食物内的352个样本,并借助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大肠群加以测算,探究相应的检查成果。结果检查通过的样本一共309个;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样本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一致,均即87.78%,二者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即100%;这之中,借助两类方式对大肠群加以检查的成果一致的一共333个,检查一致率即94.60%,没有通过的19个样本内有9个检查成果稍有差别,即占据样本的2.57%。结论大肠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相应的检查成效较优,可以检查出食物内的大肠群,以更好地对营养同食物卫生加以监管,检查价值极大,成效显著,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埃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大肠埃希采集培养及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杆菌常引起各种肠内外感染,是腹泻和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很多是条件致病菌,且有许多细菌对很多抗生素天然耐药。有些细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检验 操作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条件对大肠埃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3株大肠埃希(25922),均对其实施血平板培养。在分别在复温30min、1h以及6h的营养条件下对其生长情况,尤其是生物膜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复温30min后,大肠埃希菌落有所生长,在复温1h后的菌落数量最多,在复温6h后菌落数量有所下降。并且在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查后显示,在复温1h后的生物膜厚度明显高于复温30min以及复温6h,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复温1h的营养条件下,更有利于大肠埃希生物膜形成。

  • 标签: 不同营养条件 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形成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降低大肠癌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确诊的89例大肠息肉,总结分析病人临床表现、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的关系。结果89例大肠息肉中,以左半结肠为多;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且息肉越大,恶变率也越高,非腺瘤性息肉均未见癌变。结论腺瘤型息肉与大肠癌高度相关,其中绒毛性息肉恶变率最高。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均应及时切除与活检,可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 标签: 大肠息肉 内镜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大肠癌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30例大肠癌患者,并对其围术期护理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0例大肠癌患者中,首次排气时间(2.82±0.84)d,首次排便时间(3.23±1.25)d,静脉输液时间(4.23±2.23)d,进食时间(1.97±1.11)d,下床时间(1.23±1.34)d,平均住院时间(10.27±2.22)d。结论对围术期大肠癌患者行优质护理,可得到满意疗效,且预后良好。

  • 标签: 大肠癌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6例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直肠癌14例,结肠癌12例,腺癌19例,乳头状腺癌3例,黏液腺癌3例,绒毛状腺癌1例。结论目前不是首选检查方法,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其主要临床意义为预测预后,指导手术及协助确诊。病理以腺癌为主,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肠镜检查,可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广西岑溪市人民医院广西岑溪543200)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收治50例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综合护理措施,总结疗效及临床价值。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及综合护理治疗后,47例术后恢复良好,肠造口排便通畅,未出现肠吻合口漏,其余3例并发切口感染。三年存活者38例,存活率达76%。结论正确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大肠癌 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了解大肠癌筛查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大肠癌的筛查和知识宣教,比较筛查前后人们对大肠癌的认知度的影响。方法对江镇社区55岁以上居民进行筛查大肠癌,采用大便潜血检查和问卷调查筛出高危人群,再对高危人群行全结肠镜检查进行最终确诊,并统计分析大肠癌在江镇社区居民中的认知度。结果江镇社区常住居民7.4万人,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进行大肠癌的筛查,2014年和2015年居民在2013年筛查后均大多再次筛查,具体数据如下2013年筛查人数为3500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525人,占筛查人数为15.0%,肠镜人数为389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5人;2014年筛查人数为700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102人,占筛查人数为14.57%,肠镜人数为10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零;2015年筛查人数为1526人,大便隐血阳性人数400人,占筛查人数为26.21%,肠镜人数为56人,检出恶性肿瘤人数为2人。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大肠癌筛查后,患者认知度要好于筛查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筛查以及大肠癌知识宣教,患者认知度提高明显,筛查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社区,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早诊率和治愈率,具重要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筛查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细菌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为临床提供确切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到我校附属医院就诊的持续腹泻或间歇2-4周内复发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110份作涂片和细菌培养,取25份正常人的粪便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110份的粪便标本涂片检查发现杆菌/球菌比例失调;细菌培养除正常标本中含有的群外,还培养出克雷伯氏,金黄色葡萄球,白色念珠和奇异变形杆菌等其他群。大肠杆菌明显增加,乳酸杆菌明显减少,双歧杆菌和肠球菌较正常减少。结论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慢性腹泻的重要原因,要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慢性腹泻 菌群失调 菌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4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超声引导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患者30例,术前进行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护理措施,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有1例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没办法忍受疼痛中断治疗,其余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肿瘤灭火率为93.33%,严重并发症没有发生。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肝区胀热感和疼痛症状出现,26例治疗后出现发热症状。讨论术前进行健康教育,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分析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术中操作,以此确保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大肠癌肝转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梭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散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给予酪酸梭散可有效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酪酸梭菌活菌散 胆红素水平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宣汉县不同行业的餐食具卫生状况,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对餐食具进行抽检和检验。结果2011年抽取不同行业餐食具共1219份,合格1037份,合格率85%。结论宣汉县部分行业消毒效果的合格

  • 标签: 餐食具 大肠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采用乳酸胶片胶囊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像,数字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分别给予乳酸阴道胶囊与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治疗后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分析,实验组患者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95.0%;常规组患者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67.5%。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13.24);复发率分析,实验组复发率为0.0%,优于常规组复发率10.0%,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χ2=9.51)。结论采用乳酸阴道胶囊治疗念珠性阴道炎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临床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乳酸菌阴道胶囊 念珠菌性阴道炎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大肠癌属于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但一些患者术后的恢复比较慢,伴有一定并发症,严重者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因此围手术期的综合调理和治疗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度以及降低和减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科对进展期大肠癌在围手术期根据整体观、辩证施治使用中医中药临床观察能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一定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大肠癌 中医中药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合并大肠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为所有患者实施大肠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价治疗的效果。结果33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患者住院时间在12d到22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16.51±4.02)d。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大肠癌手术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患者治疗后均能够快速恢复,具有恢复速度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特点,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大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50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采用均经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13.0±5.5)分,术后患者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为(123.0±5.5)分,术前与术后的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0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年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为无瘤生存,生存率为90%。结论总而言之,对大肠癌患者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 大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方法、术后护理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3例,记录术前准备、手术护理配合,术后护理,统计术中并发症,术后疗效。结果43例中,完整剥离42例,1例因术中出血过多,中转开腹切除病灶。其中术后出血2例,出血率4.6%。穿孔2例,穿孔率4.6%。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行之有效方法,更好的肠道清洁,娴熟的医护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以及高效的心理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