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迪对大肠癌放疗后肠道群作用。方法将病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艾迪治疗组)和对照组,选取肠道群中最具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计数,13天后观察腹泻次数,肠道群(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指标。结果13天后对照组中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增多,双岐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治疗组中双岐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增多,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肠癌放疗后肠道群分布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有差异。(P<005)由此,我们认为艾迪对大肠癌放疗后的菌群失调有一定疗效。

  • 标签: 艾迪 肠道菌群 大肠癌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重实时PCR技术,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探索一种可同时且快速准确检测五类致谢性大肠埃希、志贺的方法。方法选择78株大肠埃希、志贺为研究对象,筛选各菌种特有的一些毒性基因,包括aggR、eaeA、ipaH、lt、stlb、stx1及stx2,以这些毒性基因作为PCR扩增反应的检测目标,通过NCBI网站获取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进行引物序列的设计,而后进行PCR扩增反应,对反应产物进行验证从而证实引物的特异性,同时通过反应体系中各底物浓度的配比进行调节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调整,确定最佳PCR扩增体系和条件,最终成功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定五类致泄性大肠埃希和志贺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针对各菌种的毒性基因所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反应的验证,被证实均特异性地扩增出相应的目标基因产物,且在本研究中对78株大肠埃希及志贺的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吻合。结论本研究利用多重PCR技术,成功建立了一种能同时且特异性地检测致泄性大肠埃希及志贺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我们期望这种检测方法可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及在食品检验等方面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方法 毒性基因 内参照基因
  • 简介: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剂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体内药物蓄积水平及其细菌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柔红霉素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体内聚集水平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细菌结构的改变。结果亚抑浓度双黄连分别预处理4,6,8h后,大肠埃希菌体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其中6-8h时较为明显;1/2,1/4,1/8最低抑浓度(MIC)的双黄连预处理6h后,大肠埃希细菌内柔红霉素蓄积程度较空白对照增强(P〈0.05),且不同浓度双黄连预处理细菌后柔红霉素蓄积程度改变具有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双黄连作用后,多重耐药大肠埃希出现分裂相减少、胞膜缺损、胞质流失等改变。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可以增加柔红霉素在细菌内聚集,呈现量效和时效关系,并且能够破坏大肠埃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

  • 标签: 双黄连 多重耐药 大肠埃希菌
  • 简介:从肺与大肠的进化发育关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探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质.认为,肺与大肠有共同的发育学基础,其密切的神经、免疫联系可能是两者生理病理相关的物质基础,具体的联系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脏腑相关 大肠 神经 免疫 中医生理学
  • 简介:摘要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病因与遗传、生活方式、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现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易引起大肠癌。大肠癌须与其他一些具有腹部肿块、腹部绞痛,直肠出血或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的肠道病变相鉴别,包括大肠的良性肿瘤或息肉要产病变如腺瘤、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肠壁脂肪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等;大肠各类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bn氏病、阿米巴肠炎、日本血吸虫病、肠结核、结肠憩室炎、阑尾炎周围炎症性包块、放射性肠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良性直肠、肛管疾患如痔、肛裂、肛瘘等。

  • 标签: 大肠癌 结肠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高龄大肠癌102例,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高龄大肠癌病人病程长、就诊晚,术前并存病及合并症多(8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294%),根治性切除率为696%。结论对高龄大肠癌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高龄并非手术禁忌,有条件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高龄大肠癌 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
  • 简介:通过48例大肠癌误诊漏诊分析及典型病例的介绍,结合有关报道文献,讨论了大肠癌误诊漏诊的原因及对策,提出提高大肠癌确诊率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 标签: 大肠癌 误诊漏诊 直肠指检 肠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酪酸梭二联活散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幼儿功能性便秘患儿66例,根据治疗药物分为2组,酪酸梭二联活散组32例,四磨汤联合酪酸梭二联活散治疗组34例,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多个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87%和942%,2周后2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联合酪酸梭二联活散治疗幼儿功能性便秘明显优于单用酪酸梭二联活散,同时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因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四磨汤 便秘 幼儿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出现的排便异常症状,并分析中药对腹泻症状的治疗效果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53例大肠癌患者伴随的腹泻等排便异常症状,对腹泻的辨证及用药规律进行分类总结,并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3例大肠癌患者中腹泻症状出现最多,有22例,约占41.5%;大肠癌腹泻常见证型以实证居多,约占63.6%;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扶正、抗癌及辨证加减用药三部分;总有效率达77.27%。结论:在治疗大肠癌的基础上针对腹泻的病机加减用药可明显改善大肠癌患者的腹泻症状。

  • 标签: 大肠癌 腹泻 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脚踏进松林,呼吸着松脂的香气,轻踩着绵软的松针,顿觉心情神静。而脚下的泥土中,或许就埋藏着能宁心安神的茯苓。

  • 标签: 菌抱松根化茯苓 中医 产品介绍 药材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血培养分离出病原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状态。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血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收集送检血液标本3975份,分离出病原354株,血培养阳性率为8.9%。其中革兰阳性为201株(56.8%),革兰阴性为153株(43.2%);②检出率排前五的细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氧苄西林几乎完全耐药,暂时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和铜绿假单胞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耐药率均<9.68%。结论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种类多样,耐药率逐年上升,应重视对血培养标本中病原的监控,以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明确的指导。

  • 标签: 血培养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酸梭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时间为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儿实施酪酸梭散治疗,观察组 50例患儿实施酪酸梭散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 IL-6、 TNF-α水平分别为( 20.64±4.08) pg/ml、( 14.32±5.37) u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26±0.83) pg/ml、( 2.14±0.60) u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2.00%( 41/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98.00%( 49/60),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小儿 腹泻 酪酸梭菌活菌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鱼石黄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制麻鱼石黄汤(包括单组份麻黄、鱼腥草、石膏、黄芩)并制作成含药培养基对MRSA培养24h,记录生长菌落数进行分析.结果麻鱼石黄汤抑效果好于单位药。讨论应用麻鱼石黄汤治疗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尤其耐药菌株,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并可避免由于抗菌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或耐药性,提高临床满意度,使药品得到合理应用,对MRSA、临床治疗多采用万古霉素,时至今日,已发现耐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因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感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