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依据是否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将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与实验组(n=20例),实验组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患儿不接受任何干预,实验组接受20次生物反馈干预后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结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多动症患儿症状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小儿多动症存在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多动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本院收治的20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治疗组,各100例,两组患者使用舍曲林100mg/d、阿普唑仑0.4mg,睡前服用,连续四周。治疗组再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连续两周。结果两组患者HAMA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有效率分别为100%、90%。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广泛性焦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广泛性焦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焦虑评分、精神因子分以及躯体因子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远期结局良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生物反馈 老年焦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失眠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应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SQI各个维度与总分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各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0.05),总分上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患者治疗中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失眠 脑电生物反馈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5次/周,治疗10次,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总时间。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抑郁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使用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科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病人98例,其中49例患者以基础康复治疗手段作为方法并以其作为参照组,另49例患者选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配合治疗并作为观察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MA以及BI评分等都与参照组有差异,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也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区别,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的使用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价值评价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之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探究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应用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治疗时间前后顺序分组纳入,单一组50例患者进行单一针刺治疗,联合组50例则进行针刺+电子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展开分析。结果治疗四周之后,联合组患者BI评分、FMA评分以及NBD评分均明显优于单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针刺+电子生物反馈,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病 针刺 治疗 电子生物反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精神病患者实施循环质量反馈模式,分析效果。方法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52例精神病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6例患者行循环质量反馈模式,纳入对照组的2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率96.15%、护理纠纷发生率3.84%、风险事件发生率3.84%、满意率96.15%、护理质量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精神病患者实施循环质量反馈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病 循环质量反馈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实施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两周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且两者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 米氮平 年抑郁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麻醉学应用PBL教学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名我校就读的医学生,进行研究,在麻醉学的教学中,将所有学生分组采用以PBL教学,应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学生是否对本次的教学满意。结果经过授课,66名学生全部满意该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意见反馈可知虽然整体的教学时间较长,但是效果好。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该法充分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促进该门学科内容的全面掌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做以相应的修改。

  • 标签: PBL教学 麻醉学 角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实施齐拉西酮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54例。针对参照组行齐拉西酮药物治疗,为研究组实施齐拉西酮药物治疗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指标和接受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焦虑忧郁指标、缺乏活力指标等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焦虑忧郁指标、缺乏活力指标的步等低于参照(P<0.05)。结论齐拉西酮口服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齐拉西酮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临床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TD)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6例来我院进行TD(由慢性精神分裂症所致)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待所有患者疾病确诊后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之后分组再次给予观察组患者脑电生物反馈的预后干预,结合患者TD恢复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药物+脑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运动障碍评分较理想,有明显的脑电功率增高表现,两组数据比较后具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用于TD治疗效果理想,患者脑部脑电功率可以得到显著强化,运动障碍减轻,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 迟发性 运动障碍 脑电生物反馈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生物反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医院诊治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1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各7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取脑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基本的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98.16%,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总效率为72.64%,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患者使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速度有了较高的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的治疗效率。

  • 标签: 脑电生物反馈 精神分裂症 迟发性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适合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400例,统计调查对象的MDRB菌株数量、主要感染部位等信息,分析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现状、临床分布特点。结果调查样本中共统计出31例MDRB,MDRB感染率为7.75%;医院感染患者有24例,共发生37次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23次,占62.2%,皮肤软组织感染8次,占21.6%,泌尿道感染4次,占10.8%,血液感染3次,占8.1%,其他感染5次,占13.5%。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有效降低离不开监测力度的加强和消毒隔离的及时性,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MDRB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从而有效地控制感染。

  • 标签: 感染控制科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创新认知个体无形心理容积集合系统,立足心理承受、心理控制、心理极值的内涵,分析心理承受、心理控制与意识构成关系的要素,即生物学机制、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分析心理极值的内在反应,即疾病反应、免疫反应、药剂效应,并简要叙述本研究的调查进程、调查证据、控制资源情况,结合个体共性、差异性、社会性的整体功能,从综合层面来剖析解释心理承受和心理控制的表象和实质。从多学科多元研究人体心理承受和心理控制极限范围,深入发掘个体无形心理容积集合系统。

  • 标签: 心理承受 心理控制 极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预防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原发性高血压为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适当的加强自身的管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中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疾病之一,通过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戒烟戒酒、减轻体重、保持良好心态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危害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控制食品细菌检验箱的使用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食品细菌检验箱检验结果常常出现的误差,进行总结验证。结果正确对待检验样品稀释倍数、准确控制加样时琼脂温度并掌握培养基煮沸时间等有利于减少食品细菌检验箱的使用误差。结论食品细菌检验箱是一项对卫生防疫工作极为重要的卫生装备,减少误差可以有效提高食品检验和食品卫生监督的质量。

  • 标签: 食品细菌检验箱 使用误差 琼脂温度 培养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方法总结医院内感染的类型、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分析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建立健全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组织和制度,落实消毒和灭菌及传染病人隔离措施,合理布局工作区间,加强宣传教育等是管理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通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工作,医院内感染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管理与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应用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糖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差的人数方面均有所减少,且接受糖尿病教育的观察组降低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在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教育,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教育 血糖控制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