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以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24周的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相比,两组PAN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利于改善精神症状,促进其心理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个性化护理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个性化护理方式。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试验组施行个性化护理方式。比较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生活技能训练量表总分、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接近,P>0.05;护理后试验组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生活技能训练量表总分、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纠纷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方式效果好,可改善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总分、生活技能训练量表总分、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减少护理纠纷。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康复 个性化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不同患者实施个性化护患沟通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住院病人满意度量表(IPSQ)对2017年5月—11月(对照组)和2017年12月—2018年5月(实验组)我院精神科恢复期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个性化护患沟通后我科住院患者的专业人员技术和行为、专业人员服务效能、干预、知情权、整体满意评分都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个性化护患沟通可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值得精神科护理人员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性化护患沟通 精神病患者 满意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康复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3月—2018年2月间收入的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纳入51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精神障碍改善状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并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延续性护理 护理干预 延续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噎食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制定预防噎食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案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例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受智力,自理能力,精神症状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且年龄越大发生噎食的风险越高。结论引发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噎食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护士应做好饮食观察和指导,做好家属饮食宣教,制定落实相关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杜绝噎食的发生。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噎食 原因分析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统计我院患者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包括药品品种、用量以及联合使用等情况。结果(1)我院二类精神药品共涉及9个品种,均为口服剂型,其中,278人使用佐匹克隆,149人使用右佐匹克隆,137人使用氯硝西泮,135人使用阿普唑仑,69人使用奥沙西泮,64人使用劳拉西泮,23人使用艾司唑仑,19人使用唑吡坦,8人使用苯巴比妥。(2)分析二类精神药品联合使用情况发现,84.53%单用1种,14.28%联合使用2种,1.19%联合使用3种。结论总体分析,本院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在二类精神药品中,新的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占主导地位,使用相对广泛。

  • 标签: 精神专科医院 二类精神药品 使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在首发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对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满意度和危险品带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首发精神疾病入住我院老年精神科的16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给予患者家属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提供病区制作的《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对照组只给予口头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家属满意度、危险物品带入率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显著高,危险物品带入率显著低,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精神科家属宣教手册》在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明显增强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并能减少病房家属危险物品的带入。

  • 标签: 老年精神科 家属宣教手册 健康知识 家属满意度 危险物品带入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延伸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有助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高用药依从率以及自知力,对社会和谐发展十分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延伸 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肝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肝病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观察组B组,每组50例。A组为常规护理,B组为个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在肝病护理中具有很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评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的因素。方法采取简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有关危险因素的收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等问卷与量表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250例进行问卷调查,随后将调查与检查的结果采取逐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进行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的因素的研究。结果与患者的精神残疾的病情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家庭的气氛、患者的被照顾程度以及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庭月收入。而患者的病程范围以及SANS评分等与患者的精神残疾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的过程中,注意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家庭的气氛、患者的被照顾程度以及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庭月收入等危险因素,在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与训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精神残疾 致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探讨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入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予以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在4个月内应用8节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进行干预,应用NOSIE量表、SCL-90量表、SQLS量表进行前后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NOSIE总分、SCL-90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OSIE总分、SCL-90总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QLS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QLS分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精神康复知识强化课程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症状管理的技巧、提高病识感、提升自尊、提高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服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认识精神病康复的重要性、了解康复的過程、知道如何寻求支援(家庭/照顾者、医疗、社区)等得到恢复,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效果,为精神康复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 强化课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整形美容手术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进行整形美容手术的患者5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护理组,每组各26例。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个性化护理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恢复时间。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美容手术围术期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整形美容手术 围术期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16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治疗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占70.6%),均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在联合用药中,以氯氮平联合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占55.0%)。结论精神分裂症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趋势,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

  • 标签: 住院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病区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BPR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控制,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精神护理 精神分裂症 BPRS评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风险综合征与分裂样精神病临床特点。方法在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之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60例,并同期选取分裂样精神病患者60例,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结果分裂样精神病患者BPRS评分、CAARMS评估情况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患者相比,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存在差异,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更重。

  • 标签: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病风险综合征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100名,纳入本次实验的100名患者,护理人员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最为普遍的护理措施,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9.05±2.56)、SDS评分(40.75±2.24)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46.32±2.53)、SDS评分(50.42±2.31),而护理满意度评分(94.67±2.6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3.56±2.42)。结论对于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加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甲状腺手术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咽炎病人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干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慢性咽炎患者100例,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慢性咽炎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慢性咽炎患者的EPQ评分(EPQ-N、EPQ-E、EPQ-P)、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多数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其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促进其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的改善,且可将其临床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慢性咽炎 个性特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孕妇孕期个性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将我院妇产科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孕妇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通过入院前病情确诊,排除相关禁忌症,同时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产妇选择传统的护理干预方法,而观察组产妇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个性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妊娠完成后统计各组产妇的低体重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人数,计算发病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在低体重儿、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及患儿的人数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采用个性饮食指导和营养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孕妇孕期的体质及免疫力,从而有效避免新生儿出现低体重、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等问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孕妇孕期 个性饮食指导 营养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输液精神病患者护理及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共9例精神病患者发生的输液安全差错进行分析,总结出安全问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结论建立完善的查对制度并且认真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增加相关法律知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规范静脉输液评估流程,对于保障精神病患者的输液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安全差错。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输液隐患 防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