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中心卫生院践行“镇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卫生员进行帮扶管理,理论培训和业务指导,如此整合全镇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医疗工作。其有利于卫生局的统一监管,有利于壮大卫生院的规模,有利于提高村卫生员的就诊能力,有利于全镇居民的身体健康。由此能够推进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进程,合理分流就诊人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得以改善,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得以提升,真正为农村居民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30)与西酞普兰组(30),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氟西汀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西酞普兰组(P<0.05)。氟西汀组总有效率为63.33%,西酞普兰组为86.67%,西酞普兰组明显高于氟西汀组(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氟西汀组为26.67%,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在抑郁症治疗中,西酞普兰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比较少,起效快,是治疗首选药物。

  • 标签: 氟西汀 西酞普兰 抑郁症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符合ICD-10抑郁发作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20mg/d,氟西汀剂量20-40mg/d,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时间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1.4%,治愈率51.4%,氟西汀组有效率65.7%,治愈率48.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食欲下降、头晕、乏力等,与氟西汀无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病人安全有效,与氟西汀疗效相当,但起效快于氟西汀。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摘要头孢西酮钠是德国默克公司开发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本品于1979年在德国首先上市,其商品名为“REFOSPORIN”,然后在很多国家上市;我公司作为唯一按照新药申报和研发头孢西酮钠及注射用头孢西酮钠的国内企业,即将获得药品生产批件,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此品种的中国公司。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头孢西酮钠 生产工艺 适应症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芪补血颗粒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考察西芪补血颗粒临床拟用量的安全性。方法大鼠给药相当人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通过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反应、体重、摄食与饮水、血液学及生化学、脏器重量及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研究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食水量、凝血功能、主要器官的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影响,也未见与药物毒性反应相关的明显中毒靶器官及停药后的毒性延迟反应。结论西芪补血颗粒的临床拟用量是安全的。

  • 标签: 西芪补血颗粒 长期毒性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患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共收治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共21例,其中以6个月到7岁为常见。其中高热惊厥17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颅内出血2例,结果经治疗护理后症状缓解,经抗生素控制感染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作好基础护理。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加强安全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病愈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护理
  • 简介:摘要坦西莫司是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首个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治疗晚期RCC的Ⅱ/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坦西莫司对RCC有显著疗效。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本文就坦西莫司的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原料合成、制剂开发及质量研究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坦西莫司 肾癌 靶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喝实践经验,增强西红花的鉴别与应用能力。方法从植物来源、性状鉴别与水试进行辨析。结果通过性状鉴别要点可以简单、快速鉴别饮片。结论提高临床中药鉴别能力,以保证患者用药有效、安全。

  • 标签: 西红花 真伪 鉴别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5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少,延缓了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吡啦西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卡波西水痘样疹临床上较少见,且多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起病急,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原则同水痘一样,如不严重,均是抗病毒治疗及防皮肤及全身感染的相关治疗,经上述治疗该患儿治愈出院,随诊无复发。

  • 标签: 卡波西水痘样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抑郁障碍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HAMD分值改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比较上,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以及艾司西酞普兰均能有效对抑郁障碍进行治疗,然而度洛西汀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且安全性佳,值得普及。

  • 标签: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障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的疗效。方法40例伴有躯体形式疼痛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0例)和西酞普兰组(20例),观察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显示,度洛西汀组和西酞普兰组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而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度洛西汀组HAMD、HAMA及VAS评分均低于西酞普兰组。结论对伴有躯体形式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及西酞普兰均有效,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

  • 标签: 度洛西汀 西酞普兰 抑郁症 躯体形式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病员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乳腺癌病员施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术后加强护理并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及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论通过我们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及指导,病员恢复了病员正常的生活及工作。

  • 标签: 乳腺癌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夫西地酸对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9月葡萄球菌感染病人73例(男性5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岁(18—60岁),单用或联合应用夫西地酸静脉滴注,每天3次,疗程7-21天。结果应用夫西地酸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夫西地酸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 标签: 夫西地酸 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DC)和吉西他滨联合卡铂(GC)方案的优势人群。本研究收集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不可手术的Ⅲb/Ⅳ期NSCLC患者59例,分两组DC组30例;GC组29例。两组患者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得出两方案均可作为一般状态较好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二线治疗方案。但GC方案毒副反应较DC方案更少、更轻,临床应用更安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多西紫杉醇 吉西他滨 卡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度洛西汀对比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共64例,随机将其等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用药,观察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抑郁改善情况,同时对比其治疗安全性。结果相比治疗前,2组治疗2周、4周后的HAMD-17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数据对比相仿(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有头晕、出汗等不适,其中观察组的发生率是6.25%,要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取得与度洛西汀相当的疗效,但其用药安全性更佳,更适合临床普及。

  • 标签: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精神分裂症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西安杨森来士普)与度洛西汀(美国礼来欣百达)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性。方法将来自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病人4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药治疗,B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治疗,两组药物治疗剂量分别为10-20mg/d和60-90mg/d,总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为疗效评定指标,分别评定治疗前、治疗后一周、四周及六周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不良反应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HAMD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B组的HAMD评分要小于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发生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药物治疗起效快,能快速缓解抑郁症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程度高,疗效满意度好。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度洛西汀 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在儿科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间,在我院儿科选择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将患儿为常规组(n=30,常规治疗)和西咪替丁组(n=30,西咪替丁),统计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西咪替丁组患儿临床症状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少;西咪替丁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临床上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西咪替丁 儿科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西汀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加氟西汀治疗)23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25例,治疗前后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分值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更好的应用。

  • 标签: 氟西汀 脑卒中 抑郁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