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说服力强、数据客观、稳定性强的生化指标,它可以反应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人体血糖代谢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84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HbA1c、空腹血糖(FPG)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FP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FPG和HbA1c之间存在着正相关;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明显相关。结论HbA1c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根据HbA1c检测值合理用药。HbA1c和血糖指标的联合检测更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的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探究发生贫血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奉节县中小学学生500名,分析其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统计低血红蛋白发生率与学生年龄段和性别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165名贫血学生,发生率为33.0%,大部分为边缘性贫血,没有检测出中、重度血红蛋白。其中各年龄段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红蛋白发生率有所降低,但是在13岁时又显著升高,之后又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在性别分布方面,女生的低血红蛋白发生率高于男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血红蛋白对中小学生的发育和生长有着严重影响,且发生率较高,应当加强预防,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贫血率降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学生 血红蛋白 检测结果 贫血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我国约有1亿糖尿病患者,但只有不足1/3患者的血糖控制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的目标。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委、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表示,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肝糖输出增加是Ⅱ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环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因疑似糖尿病的60例就诊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在60例患者中,18例耐糖量正常,10例糖调节受损,32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显示60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为(5.95±0.60)%,其中20例HbAlc<5.7%,12例5.7%<HbAlc<6.5%,28例HbAlc≥6.5%。结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具有在糖尿病诊断中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与TC、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各指标有一定关联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确诊的GDM患者5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41例为对照组。均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HbAlc和hs-CRP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空腹HbA1c和hs-CRP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在巨大儿、早产、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HbA1c和hs-CRP水平与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二者水平对诊断、监测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细分为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等数量的体检健康的儿童为对比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过数据的计算和对比,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对糖尿病患儿微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含量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比组,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儿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儿。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利于预防和监控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变化,很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0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患者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糖测定、总胆固醇测定以及HbA1c测定比较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bA1c>8%的患者中发生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明显多于HbA1c≤8%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同时还能有效监测患者的合并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监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1月~2014.12月反复住院病例360例,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DM组),DN组220例,DM组140例,测定A1C数值和尿微量白蛋白值。结果经Cox回归分析,A1C-SD、MeanA1C作为单独变量与微量白蛋白尿呈高度相关性,以年龄和性别加以矫正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异与微量尿白蛋白存在显著相关。结论A1C-SD作为独立变量在糖尿病时微量尿白蛋白发生中起作用,对于糖尿病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290例,监测孕妇妊娠早期(6~12周)、中期(20~26周)、晚期(35~38周)的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中孕、晚孕三期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铁蛋白缺乏与血红蛋白缺乏发生率在不同孕周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孕周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中孕与晚孕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在中孕与晚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中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00);妊娠中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晚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3.7,P=0.000)。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监测孕妇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补铁治疗,有效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标签: 铁蛋白 血红蛋白 妊娠妇女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传统方法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的CD55、CD59对PNH患者外周血检测结果,了解传统方法与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对PNH患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酸溶血试验、蔗糖溶血试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0例PNH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的CD55、CD59阳性率和蔗糖溶血试验无明显差异(P>0.05),明显高于酸溶血试验(P<0.05),酸溶血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蔗糖溶血试验P<0.05,三种方法分别和对照组相比,P均<0.05,说明三种方法检测PNH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上的CD55、CD59诊断PNH与传统的酸溶血试验和蔗糖溶血试验相比,不仅特异性好,敏感性也好,但技术要求非常高,仪器和试剂成本也较贵,比较适合大医院开展;传统方法酸溶血试验特异性高敏感性低,蔗糖溶血试验特异性低敏感性高,但两者费用低廉,容易操作,109

  • 标签: 酸溶血试验 蔗糖水溶血试验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流式细胞术 CD55 CD59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01月—2015年01月入住我院的45~75岁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及随机选取的正常人群2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糖、HbA1c、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腰椎和股骨颈BMD及相关生化指标等进行检测。将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分为Ⅰ组,其中AER<300mg/24h为ⅠA组,AER>300mg/24h为ⅠB组;HbA1c>7%分为Ⅱ组,其中AER<300mg/24h为ⅡA组,AER>300mg/24h为ⅡB组。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ⅡB组股骨颈BMD明显低于ⅠA组、ⅠB组和ⅡA组(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BMD显著降低,且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最为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白蛋白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糖化清蛋白两项指标上的不同表现,并判断这两项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5例与糖尿病肾病患者25例,分别以其疾病类型命名,并进行HbAlc与GA水平的组间对比。结果在以上两种糖尿病的诊断中,GA要比HbAl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诊断正确率。结论为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应酌情选择灵敏性与准确率较高的检验方式进行相关指标检验,这样可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清糖化清蛋白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达标(HbA1c<7%)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对22例未合并和34例合并DN的HbA1c达标的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3天,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等指标,并测HbA1c、血脂等。结果HbA1c达标合并DN组SD、MAGE、MODD均显著高于无DN组(P<0.05)。结论血糖漂移是HbA1c达标的T2DM患者DN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漂移。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糖漂移 动态血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清肌红蛋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AMI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肌红蛋情况,比较两组的血清肌红蛋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yo、cTnI、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检测其血清肌红蛋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MI 血清肌红蛋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在开放检测系统中的性能验证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1,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实验方案2。对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的开放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总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等进行性能验证3。结果自配总蛋白试剂在检测低、高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均符合原配试剂的相关标准;准确度试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试验中实测值与理论值呈高度相关;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结论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中利用开放检测系统使用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对降低检测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配总蛋白试剂 开放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金标法快速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份血液标本,均进行全血CRP的检测,分别进行金标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标法重复性显著优越于免疫比浊检测(P<0.05)。对比两种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种检测回收性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0min、40min检测稳定性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60min、90min、120min检测稳定性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金标法进行全血的CR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时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单、准确性好的优点,抗干扰能力强、回收性好、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开展。

  • 标签: 金标法 免疫比浊法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哮喘合并感染诊断的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合并感染患儿及40例单纯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PA(前白蛋白)、CRP(C-反应蛋白)及WBC(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患儿的PA、CRP显著低于单纯哮喘患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与单纯哮喘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和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儿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病毒感染与单纯哮喘患儿WB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组患儿与单纯小儿哮喘患儿W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患儿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可有助于判断哮喘患儿有无感染现象,并也有助于判断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小儿哮喘 感染 前白蛋白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检测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