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流程再造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13598例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99例。观察组实行注射流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注射流程,对比两组渗漏、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注射位置的渗漏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高压注射用造影剂再造流程,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还可预防造影剂渗漏情况的发生,以及对组织构成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注射流程再造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由体位分娩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000例为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分娩法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程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不但缩短了产程,还可降低新生儿头皮血肿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传统分娩 新生儿头皮血肿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甲状腺表面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经术前检查发现的单侧甲状腺结节或肿物,取患侧甲状腺表面小切口,行单侧腺叶大部切除术。结果本组共137例手术,切口长2.5~4cm,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45min,包括等待病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极少。所有患者均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住院时间5~9天。结论采用小切口行微创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明显加速产程进展,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产程进展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第一产程中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208例待产产妇,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全程常规仰卧体位分娩。观察组108例,第一产程运用自由体位加分娩纠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及胎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纠正胎方位,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及并发症。

  • 标签: 自由体位 第一产程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是在全球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病因。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检测是非侵入性的血清诊断参数,临床上可以监测H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进程,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优化和管理。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核苷(酸)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住院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选择传统平卧位进行分娩,观察组孕妇根据自由体位分娩,可以进行直立位、坐位、俯卧位以及蹲位和侧卧位等的选择。比较两种分娩体位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体位分娩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的减少产妇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性化护理成为了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孕妇分娩过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可促进孕妇实现自然分娩,对孕妇和婴儿都大有益处。本文简要分析自然分娩的意义,阐释了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的方式。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护理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门诊患者乙肝表面抗原感染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交叉感染的各环节,杜绝医源性感染。方法翻查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7月半年间前来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的记录,记录进行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情况。结果进行过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患者共232例,检测率0.947%,阳性19例,阳性率为8.2%。结论口腔门诊为乙肝病毒感染高危科室,为了杜绝医源性感染,应普查乙肝表面抗原,做好医疗器械消毒工作,医护人员注射乙肝疫苗并且戴好防护工具。

  • 标签: 口腔门诊 乙肝表面抗原 医源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皖西地区婚育青年的HBsAg携带率,分析受调查群体13年前后HBsAg携带率的变化。方法对婚育青年以健康体检的形式进行HBsAg普查;HBsAg采用ELISA法检测。结果(1)2000—2013年的HBsAg阳性率随着年龄逐年下降;(2)男性、女性HBsAg阳性率分另为8.30%、5.0%,男女总体HBsAg阳性率6.65%。男、女两者有显著差异(X2=11.75,P<0.01)。结论分析可得出各年龄段HBsAg阳性率有差异,年龄越大阳性越高的趋势,男女之间也存在差异。

  • 标签: HbsAg阳性率 婚检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我院物体表面污染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治疗桌面、治疗车、床头柜、床沿、床头和门把手做了随机污染的抽查并进行了细菌学监测,标本培养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取标本189份,共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19株,污染率为10.05﹪,其中以床头柜9株占47.37﹪,其次床沿6株占31.57﹪,床头2株占10.53﹪,门把手2株占10.53﹪。结论应重视对医院环境表面的清洁消毒,特别是那些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清洁消毒仍然是消除细菌、减少交叉污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 物体表面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自由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的临床影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抽取40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分娩体位分200例对照组(传统体位)和200例研究组(自由体位),对比讨论两组产妇产程和围生结局。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和胎儿窘迫率,研究组比对照组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生儿评分≤7分发生率,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产妇分娩可采用自由体位,可提升其舒适度,产妇恐惧、紧张心理得到一定缓解,存在科学性,缩短产程时间。

  • 标签: 围生结局 产程 自由体位 传统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无创自由体位分娩对孕产妇心理状况及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待产妇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则在次基础上予以无创自由体位分娩。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为6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性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实施无创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提升自然分娩率,提升分娩质量。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负性情绪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设为研究参与对象,共50例。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6年3月份在笔者医院进行治疗。50例患者均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同时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护理。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经护理后,有1例患者术后2个月局部红肿疼痛,1例实施双膝同期置换术,其余患者并发症发生。调查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较为满意,满意度为98%。术后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可弃拐行走。术后患者总优良例数为47例,占94%,与术前的数据比较经χ2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过程中落实手术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手术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报告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126例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主要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是膝关节病变晚期的挽救手术1。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和鼓舞2。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除与假体的选择和精湛的外科技术有关外,正确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亦是获得理想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膝关节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用于检测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的ELISA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对ELISA的不同条件样品类型、加样体积和孵育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筛选最佳条件;并采用三种不同的临界值计算方法,判断最佳临界值。结果采用优化后方法,47例血清阳性对应的唾液样品中,44例检测结果为阳性;68例血清阴性对应的唾液样品中,63例检测结果为阴性。血清和唾液样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高,κ指数为0.87。且该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达到92.6%和93.6%。结论优化后的ELISA方法在唾液样品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唾液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方式,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胎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顺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46.7%),而经阴助产率(11.1%)和剖宫产率(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经阴助产率(24.4%)和剖宫产率(28.9%)(P<0.05)。结论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自由体为分娩,可显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娩方式。

  • 标签: 产妇 胎头位置异常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怀孕37~42周经阴道头位分娩的初孕妇3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试验组采用自由体位,分析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和宫颈撕裂等情况。结果自由体位在促进产妇顺产、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减低宫颈撕裂率方面均有明显效果。结论自由体位分娩方式以母婴为主体,符合产妇意愿,产妇在第二产程中轻松、舒适,体力充沛,有利于产程进展、自然分娩。

  • 标签: 自由体位 分娩 第二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住院的84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产妇采用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设为对照组;一组采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具有良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待产观察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