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内胆癌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肝胆外科收治25例患者定为研究组,观察影像学检查情况、治疗方法。并选择同期单纯肝胆管结石患者25例为对照组,对比性观察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肝胆管结石内胆癌特点。结果经B超确诊9例,CT确诊13例,MIR确诊21例,MIR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检查,P<0.05;研究组CA19-9与CE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AFP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降低漏诊、误诊率,应对长期反复出现胆管炎症状患者,考虑肝胆管结石内胆癌,并给予多重检查确诊。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规则切除术治疗内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不规则切除手术内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35例接受完整随访,30例完全治愈,优良率85.71%(30/35),42例手术患者术后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4.29%(6/42)。随访2年后35例患者中残留结石5例,残留率14.29%(5/35)。结论不规则段切除内胆结石具有残石率低,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不规则 肝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胆结石采取不同方式治疗的长期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3月~2004年3月接收治疗的122例内胆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6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胆管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内胆结石患者采取胆管成形术,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将其作为治疗内胆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保守治疗 肝门胆管成形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肝胆管结石7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9例进行传统治疗,对乙组39例进行切除治疗。观察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4.36%,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肝切除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在胆管结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2月间我院经手术明确诊断为胆管结石的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并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所见结石位置、大小等结果做对比。结果114例胆管结石患者全部经手术明确诊断,其中梗阻型结石者85例,非梗阻型结石29例。术前行彩超检查检出109例,检出率高达95.61%,5例漏检病例占4.39%;术前超声对结石部位定位准确者105例,准确率92.11%,定位失准9例主要为肥胖以及局部解剖结构难以分辨或结石位于三段(胆管上段、胰腺段、壶腹部)分界部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胆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性高,且具有无创、经济、无辐射等优点,故可作为可疑人群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超声 肝外胆管结石 定位诊断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对照组22例。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残留率为6.94%,对照组为36.36%,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5例残留结石者均为内残留,对照组残留结石8例中,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内残留结石5例,两组均在胆道镜下再次取石,经T管造影显示取镜结石。结论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使用纤维胆道镜能明显减少残石率。

  • 标签: 纤维胆道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残石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60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有57例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转为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94分钟,术中平均失血35~19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72小时,无切口感染及术后出血及残余结石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及T管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结石残留、术疼痛并发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外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高效、痛苦轻、恢复快、残留结石发生率小等优点,同时可有效减少LC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肝外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诊治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B超、CT诊断肝胆管结石及定位病灶为手术提供依据,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经胆总管胆道取石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取石,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纳入40例肝胆管结石,行联合手术后,31例患者结石清除,9例残留结石。9例残留结石患者择期再手术取石,6例患者结石取净,3例结石残留,总结石清除率为92.50%(37/40);肝功能不全7例、创面胆漏3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00%。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肝胆管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为7.50%。结论正确诊断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治疗的关键;肝功能不全是术后主要并发症,需加强术后并发症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诊断 治疗 多处肝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管结石的患者50例,对全部患者均采用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种诊断方法的检测,腹部CT检查外胆结石患者26例,阳性率为52%,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出外胆结石患者45例,阳性率为90%,通过阳性率比较,核磁胰胆管成像明显高与腹部CT的阳性率,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对外胆结石的进行分别诊断,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更高,检查结果更准确,对于外胆结石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标签: 腹部CT 核磁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结石 对比分析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系统结石的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4例胆管系统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周后,通过T管用30—40%泛影葡胺造影检查,结果显示,33例没有出现结石残留现象,占97.05%,1例内胆残留结石,占2.95%;手术治疗3个月后,从T管插入胆道镜取石成功。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系统结石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结石残留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系统结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患者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与观察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此类疾病效果较为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考察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患者84例,其中,46例患者接受配合双镜联合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记为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胆管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术后恢复速度,并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管镜联合腹腔镜 肝胆管结石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合并内胆汁淤积(ICP)患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9例ICP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胆汁酸的升高可使胎儿宫内缺氧,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猝死。结论ICP发病与激素、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及早发现病情并了解严重程度,辅以综合的药物治疗,加强母婴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转氨酶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胆管细胞癌CT的表现,总结分析其医疗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2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与ERCP检查,记录分析影像表现,并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诊断的符合率为77.27%,CT也提供了很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的诊断符合率为95.45%,CT诊断结合ERCP诊断的符合率是100%。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合上ERCP可以得到更好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外胆管细胞癌 CT诊断 ERCP诊断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及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治疗3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有显著疗效,已痊愈出院,有5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程度好转,其余3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为90%。结论对本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胎儿早产死胎窘迫等症状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min120.28±11.67vs141.36±13.52)、术中出血量(ml79.35±9.71vs146.34±12.25)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d3.23±1.21vs4.93±3.34)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0vs18.75%)、结石复发率(0vs21.87%)、残石率(6.25%vs25.006.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手术方式 肝胆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类型及如何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9月到201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共120例,比较同种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I型中采用BDE+HJS、HT+BDE的次数较高,同时HT联合BDE消除结石的几率为100%,Ⅱ型中采用HT+BDE、HT+HJS治疗患者的次数及消除率较高;Ⅲa型中采用BDE、BDE+HJS的次数较高,同时其他清除结石的几率均为100%,HT分别于多种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中,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治疗应该依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发病不同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62例ICP病例资料按照孕周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是ICP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孕周<36周组的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均明显高于孕周较长的患者组,新生儿评分也较低。孕周>38周组的新生儿评分也不太高。本组研究三组产妇在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孕周与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临床确诊后要密切监护,36~38周可能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阶段。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孕周
  • 简介:摘要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并发症,一般开始于30周后,其症状内在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肝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为皮肤瘙痒。该病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胎儿身上,会增加早产、病死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找出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病情相应控制,保护好母婴的生命安全,并重点研究胎儿的预后工作。本文将在文中对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新进展以实验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胎儿宫内缺氧 机制 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