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阴市儿童水痘的流行特征和免疫接种情况,为水痘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江阴市2015年—2017年14岁以下儿童水痘报告病例和免疫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7年江阴市共报告儿童水痘病例219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420.93/10万。发病年龄以4岁~9岁为主,职业主要是学生和幼托儿童。发病高峰集中在5月—6月和11月—12月,占全部病例的58.44%。调查1岁以上免疫史明确儿童1560人,898人(57.56%)接种过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儿童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23岁,晚于未接种疫苗儿童5.86岁。疫苗接种至发病平均间隔5.79年,接种3年后水痘突破性病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江阴市水痘发病仍以低年龄组为主,学生和幼托儿童是高发人群,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尽快落实专项资金,按照无锡市水痘疫苗接种方案的要求免费开展适龄儿童两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儿童 水痘 流行特征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普洱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科学防控猩红热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3—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普洱市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全市共报告猩红热581例,以7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比1.361,全年均有散发病例,发病以4~6月最多。结论近年来普洱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逐年增多,以每年的4~6月居多,托幼儿童人群为主。

  • 标签: 猩红热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江市东兴区的手足口病疫情状况。方法对内江市东兴区疾控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手足口病疫情调查状况进行分析,总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8年1—3月、4—6月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均上升;手足口病患者的发病地区中街道患者较多;夏季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手足口病患者男女比为1.231;年龄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幼托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状况逐渐攀升。结论内江市东兴区的手足口病在夏季及幼托儿童中发病状况攀升,需加强防控。

  • 标签: 手足口病 疫情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控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年9月5日到11月13日共发生水痘病例97例,罹患率3.65%,共出现4次发病高峰,18.56%的病例为中度、重度出疹,79.38%的病例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疫情网络直报率仅17.53%。结论加强学校和医疗机构水痘病例的监测与预警,早期规范处置疫情,首剂水痘疫苗基础免疫后3~5年进行加强接种,是减少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发生的几个关键性措施。

  • 标签: 水痘 暴发 流行病学 接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锡林浩特市法定传染病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锡林浩特市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锡林浩特市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484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为593.79/10万,病死率为0.40/十万。结论我市在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应加强对性传播疾病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把提高性传播疾病重点人群的健康素质和自身防护行为和能力,作为控制性传播疾病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 分析
  • 简介:摘要2017年8月9—11日红河州某市某乡某村出现45名腹泻、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类似症状的村民,年龄最小33岁,最大63岁,男、女之比为1.811,所有病例均直接饮用过某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8月2日批次的桶装水。红河州疾控中心从某水业有限公司生产的8月2日、5日批次的桶装水和一例病例家正在饮用的8月2日批次桶装水及一例病例粪便中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此次疫情为桶装水受到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桶装水 村民 污染 暴发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13年至2017年7034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如东县发病的季节性特点明显,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7月份和9~12月;1岁至6岁是发病的高危人群,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发病率较高,如东县城区发病率相对乡镇较高。结论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手足口病发病率上升,具有季节性、区域性、人群的差异性,如东县要积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腹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以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并且在麻醉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舒张压等各项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三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84例急腹症患者中,30例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36例选择神经阻滞麻醉,18例选择全身麻醉,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无失败结果,全身麻醉中有4例失败结果,失败率为4.76%。麻醉失败的原因有3例是因为未遵循医嘱,2例是由于麻醉方法有误。讨论在手术前为急腹症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时,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严格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麻醉 临床 表现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保障产妇生命健康安全。方法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出血原因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进而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结果加强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产妇损伤和出血状况,也为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剖宫产术中 产后出血 预防 处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遇到异常细胞时怎样进行分析与处理,强调手工涂片复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仪器检测和血涂片镜检对2016年我院临检室53例典型异常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3例标本中检出白血病30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8例,异淋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6例,红细胞系统疾病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结论当遇到可疑异常细胞时,首先对标本、仪器、试剂、质控进行分析,再用不同仪器进行复检,最后手工涂片镜检,并与临床沟通联系。

  • 标签: 异常细胞 白血病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 涂片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伤患者,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伤口进行传统缝合方法,观察组患者伤口进行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处理时间、伤口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伤口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7%,总有效率为48.9%;观察组的优良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愈合快,无缝线瘢痕,瘢痕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医用胶 急诊外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为参照组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处置,针对研究组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睁眼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能够在确保患者麻醉有效率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静脉麻醉方法 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VarianClinacIX型直线加速器常见连锁以总结出临床快速处理方法。方法针对治疗中出现的AIR,HWFA,MLC三类常见连锁,以RV和4DITC系统界面为参考,根据加速器构造原理及其相关参数,运用相关仪器进行测试和分析,先简单后复杂地排除缩小故障范围,找出原因。结果经过科学分析处理,可实现连锁的快速修复。结论该类分析方法能快速有效地修复直线加速器常见故障连锁,及时恢复机器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连锁 分析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室通过场景模拟模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科室应急管理工作,保障紧急意外情况下的医疗及患者安全,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及处理能力。方法通过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每次演练分两组,通过现场实景模拟、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完成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训练,并且总结演练效果,分析两组演练人员的亮点与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演练后增强了我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与应急能力,规范了急救行为,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抢救成功率、急救综合能力以及急救技能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全面、综合的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整体应急能力、抢救能力、急救综合能力及心理素质。

  • 标签: 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处理能力 探讨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异物处理问题,是消化内镜应用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性和难度性较大的工作,为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处理技术和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成效,特选取此领域学者们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消化道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处理消化道异物技术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上消化道 异物 处理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在保证恢复功能的情况下注重患者的美容。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达到优化手术方案及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研究分析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结果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满意。结论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可靠,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颅面部 创伤骨折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导致血常规结果失真的不同处理方法(试剂双重加温法,血浆置换法)效果。方法筛选已经过37℃水浴30分钟结果仍不能被纠正的冷凝集标本,然后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同一机器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结果。结果对于水浴法冷凝集现象仍不能消除的患者,采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与血浆置换法均能使冷凝集标本的红细胞升高,MCV降低。但血浆置换法会使血小板降低。结论冷凝集标本使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优于血浆置换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试剂标本双重加温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胆漏如何避免和处理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至2018年98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出现术后出血47例、胆漏5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随着LC适应症的不断放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胆漏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行手术治疗时,我们可以通过熟练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尤其是在处理Calot三角时样按照一壶三管原则,可避免大多数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出血、胆漏一旦出现,应该及时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出血 胆漏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肩难产处理过程中,使用旋后肩法的效果。方法针对20例肩难产产妇实施前臂法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20例患者使用旋后肩法干预,并归为观察组;观察其分娩情况并对比其结果。结果通过Apgar评分能够反映出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可加观察组的无窒息情况占比较高;比较两组分娩后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可见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可见,其能够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旋后肩法 肩难产 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