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少年儿童生理特点的原因,对很多传染病易感,学校又是人群密集的场所,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为了切实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发挥疾控机构的职责。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估黄热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以及输入我国后进一步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方法在资料综述、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评估。结果黄热病疫情存在由尼日利亚输入我国的风险,由刚果(金)、刚果(布)、利比里亚输入我国的风险较低。结论黄热病输入后在部分伊蚊密度较高的地区存在进一步传播或流行的风险。

  • 标签: 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黄热病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内江市疟疾防治技术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收集内江市及所辖县(市、区)1950~2016年疟疾防治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划分流行阶段,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评价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内江市自2006年岳未再发现本地疟疾病例。“两根治一预防、防蚊灭蚊并重”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1961~1964年、1975~1977年两次疟疾大流行,发病率显著降低;1983年岳采取以防治传染源为主和以防制传疟媒介和消灭传染源并重方案,巩固了防治成效;至1991年始,连续14年进入基本消灭期且呈持续下降态势,2005年以岳采取定点清除传染源和以“1—3—7”策略为中心的防治措施,自2006年岳未再发生本地疟疾病例。结论内江市在不同时期采取针对性的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标签: 疟疾 疫情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青州市艾滋病疫情的调查和对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深度访谈,分析青州市艾滋病疫情的分布和艾滋病患者生存现状,从而探讨出青州市艾滋病疫情有效的防制办法和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状态的策略。方法(1)定性访谈法对青州市艾滋病疫情进行现场调研,全面了解青州市艾滋病疫情现状。(2)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青州市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时间、空间、人群的三间分布分析。结果通过对青州市艾滋病疫情进行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群分布的分析,发现青州市艾滋病患者中有60%以上的人是由于配偶间传播而感染艾滋病的。这是青州市艾滋病疫情如此严峻的最大原因。结论(1)外籍媳妇是青州市艾滋病疫情如此严峻最重要的原因;(2)通过破解性别失衡,加强外籍媳妇艾滋病筛查工作,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来减少外籍患病妇女传播艾滋病;关键词青州市艾滋病疫情;艾滋病患者;生存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安庆市2005~2017年血吸虫病发病情况,分析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强度。方法收集血吸虫病病情、螺情相关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05~2017年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6447.217,P<0.001);全市血吸虫病人数由2005年9082人下降到2017年1704人,下降了81.24%;全市已连续7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近两年未查出阳性耕牛。2017年钉螺面积6464.11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6.98%;全市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未查出阳性钉螺;全市钉螺密度和阳性钉螺密度逐年下降,2017年钉螺密度和阳性钉螺密度分别是0.13只/0.1m^2、0.00只/0.1m^2较2005年0.84只/0.1m^2、0.00316只/0.1m^2下降了84.66%、100%。结论安庆市通过血吸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已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但钉螺存在扩散的风险。

  • 标签: 血吸虫病 流行强度 钉螺 地方病
  • 简介:2018年9月(2018年9月1日0时至9月30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7种33656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8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8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2520例,死亡34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73%。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庆市南川区2013~2017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南川区共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34起,累计报告病例595例,疫情数和病例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疫情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学校和幼托机构是高危场所,病毒分型以季节性B型占比较高。结论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形势严峻,冬春季是高发季节,应重点加强学校和幼托机构流感防控工作。

  • 标签: 流感 流行病学 病毒型
  • 简介:目的研究2011-2016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客运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人口密度和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对艾滋病发病数影响的时空变化特性,为预防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时空加权泊松回归模型,采用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和迭代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对系数函数进行估计及可视化,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下宏观因素对艾滋病发病数影响的时空非平稳性。结果全国各地区艾滋病发病区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和变化趋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宏观因素对艾滋病发病数的影响各不相同。结论拟合优度诊断统计量(R^2,AIC,MSE)验证时空加权泊松回归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泊松回归模型,更好地反映时空数据中时空交互效应和非平稳特征,表明中国艾滋病发病数的时空分布与四个宏观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艾滋病 宏观因素 时空加权泊松回归模型 时空非平稳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一起幼儿园BV型流感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为防控校园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病例定义并搜索病例,填写个案调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共搜索到病例23例(其中住院病例6例),男女不同性别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的12份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6份阳性,均为BV亚型。病例平均潜伏期3天,住院病例与非住院病例在治疗天数和"食欲减退"这一临床表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是一起BV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流行,出现病例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及时、规范治疗是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乙型流感 爆发疫情 幼儿园
  • 简介:目的对武汉市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市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2012~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361人,血检阳性数6872人,共粪检6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0,现场调查2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2017年武汉市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武汉市
  • 简介:目的分析龙岩市≥50岁年龄段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该年龄段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龙岩市2005-2017年报告的老年(≥50岁)HIV/AIDS病例信息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7年龙岩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682例,其中年龄≥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例282例,占41.35%;老年病例占比重由2005年的27-27%上升到2017年的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HIV/AIDS病例平均年龄为(63.09±9.25)岁,其中以50-69岁居多,占74.47%(210/282);男性220例,女性62例,男女性别比为3.55:1。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66.3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72.28%;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41.14%。病例以医疗机构发现为主,占79.08%。感染途径以性接触感染为主,占99.29%;其中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96.45%,经同性性接触感染占2.84%。结论2005--2017年龙岩市老年人艾滋病疫情呈增长态势,应采取适合于该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老年人 流行病学
  • 简介:2017年4月,吉林省柳河县发生了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属全省首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市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高度关注此次疫情,分别亲临现场,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或指导,要求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柳河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卫生、质监、畜牧、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参与,圆满地完成了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查清了感染了来源,取得了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续发病例的良好佳绩。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感染H7N9禽流感 疫情处置
  • 简介:目的了解扬州市江都区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扬州市江都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7年扬州市江都区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2例、乙类传染病18种14034例,死亡76例,年均发病率为131.6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各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1)。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最高(61.82/10万),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50.05/10万)、肠道传染病(18.32/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最低(1.46/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和痢疾。结论扬州市江都区2008-2017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严防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我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与规范,提高报告质量。方法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报告质量分析查找传染病报告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三级组织架构,加大考核力度,定期督导与核查。结果2017年7-12月,中心共报告传染病6232例,漏报率0%、及时率99%、准确率100%、完整率100%、一致率100%.结论将PDCA循环方法应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中,可有效提高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烟台市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HIV/AIDS)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区域,为制订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I和局域自相关统计量(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ntocorrelation,LISA)分析烟台市HIV/AIDS的空间聚集性,运用空间扫描统计量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探索烟台市HIV/AIDS热点区域.结果1992-2017年,共报告现住址为烟台市的HIV/AIDS病例1007人,以同性传播为主,在乡镇(街道)水平上呈空间自相关性(Moran'sI=0.2575,P

  • 标签: 艾滋病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聚集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选择2016.8月-2017.5月间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为患者提预防护理措施,评价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共79例患者,发生透析低血压情况为7例(8.86%);经及时处理均改善;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护士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早期护理预防与处理可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常见难愈合性伤口处理方法及其效果的探讨。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神经外科从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患有压疮、伤口延迟愈合及气管切开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全程整体干预的情况下,按照统一方法评估、清洗和清创后进行换药治疗。结果压疮患者均痊愈出院;延迟伤口中,1例手术清创缝合后继续换药治疗,痊愈出院;气管切开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预防压疮、伤口合理处理、选择适当的敷料及正确地护理,可促进伤口愈合的速度。

  • 标签: 护理 神经外科 难愈合 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方法。方法本文开展分析的资料是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收入诊断以及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30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阳性),实施回顾分析,对30例患者开展随诊,分析其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全子宫切除术及广泛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总例数与再次宫颈锥切术例数、未行处理例数比较,P<0.05,展示数据之间比对和检验的统计学意义,患者的2年内复发合计率仅为3.33%。结论宫颈上皮高度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病理结果影响其术后处理方法的选取,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的患者常选取全子宫切除。

  • 标签: 宫颈上皮 高度病变 宫颈锥切术 切缘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于急性症状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了常规的治疗,而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他们都是在经过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此项研究的,在经过了相应的治疗之后,针对两个组别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展开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105例患者中,生存下来的患者有63例,其生存率达到了60.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27例患者,生存下来的患者有44例,其生存率只有34.6%,这样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有着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实有效的真正对于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有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 急救处理 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