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优选山豆根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物中苦参碱的含量为研究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比较水提醇沉法、60℃酸水浸泡醇沉,pH8-9氨水提取醇沉法、60%乙醇加热回流法等不同工艺的差异。结果60%乙醇加热回流法苦参碱含量较高,苦参碱含量在6.24μg~399.04μg范围里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苦参碱的回收率为100.08%。结论60%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山豆根药材的提取物中苦参碱含量较高,苦参碱转移率最高,提取方法合理、操作简单,适合用于大生产提取工艺。

  • 标签: 山豆根提取物 苦参碱 质量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影像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249例。二组是诊断为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31例。对两组超声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项资料明确统计对比。结果良恶性结节平均直径、患者患病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显著;单发结节的良性率相比多发性结节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男性明显低于女性。对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特点分析可有效提高患者甲状腺结节诊断率,为结节性质的分诊断提供有利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超声影像学 甲状腺 结节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分析、探索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我院的男性健康体检者20名,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要求其分别口服20mg洛赛克肠溶胶囊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两药品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采用3P87软件自动处理所有药物浓度数据后,根据结果可判断奥美拉唑与口服一级吸收一房室开放模型相符合,药代参数主要有V/F(c)=(38.37±18.87)L,CL/F(s)=(18.56±8.24)L/h,AUC=(3397.87±2206.32)nmol/L?h,Cmax=(1156±589)nmol/L,Tmax=(1.93±0.22)h,T1/2=(1.67±1.04)h。结论奥美拉唑与洛赛克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负压静脉穿刺为例,探究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力学原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到2013年来我院门诊输液的病儿900人,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450人和对照组450人,都有同一名护士进行穿刺,研究组病儿使用负压穿刺法,对照组常规穿刺,观察两组病儿的穿刺效果。结果研究组病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病儿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负压穿刺技术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能够显著提高成功率,提高病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 标签: 力学原理 负压穿刺 小儿头皮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弹性成像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57例乳腺肿块的弹性成像结果与手术病检结果对比。结果57例患者中,手术病检示良性病例44例,恶性病例13例,超声组织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92.3%,特异性88.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76.2%,特异性79.5%。结论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传统超声检查,能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超声组织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病理状态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病理状态是否会引起药物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病理状态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 简介:摘要抗生素药物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率,提升治疗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类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特殊性,部分患者或许存在过敏反应,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药物性质进行判定,基于该方式的优越性,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监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流动注射化学分析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进行探究。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
  • 简介:摘要中成药的发展形式很好,问题不少。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因此,其药动学研究不同于化学药物制剂,难度颇大。针对其发展现状,应该从药理临床等方向加强对中成药研究工作。

  • 标签: 中成药 发展现状 复方中药制剂 药动学 研究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对确定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GELightSpeedVCT扫描仪对冠状动脉进行容积扫描并在AW4?3工作站上对68例患者共89支病变血管的225枚斑块进行断面重建、测量斑块平均CT值并根据结果将斑块进行分类。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冠状动脉CTA显示病变血管斑块的性质和管腔狭窄程度,DSA显示对应的病变血管及ECT显示异常灌注区所对应供血血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CTA与DSA二者符合率87.1%,Kappa值为0.823,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冠状动脉CTA与ECT灌注缺损对应的血管二者符合率87.6%,Kappa值0.927,Kappa值>0.75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冠状动脉CTA血管断面重建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而且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治疗和预防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断面重建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在稳定血液透析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对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一次性服用辛伐他汀约20mg,患者用药后采集血液,运用仿真测试检测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分析,得出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然后和文献中正常群体的辛伐他汀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对比。结果利用模型筛选出来的协变量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滤器、BMI以及每周透析时间、透析龄等各种变量都没有相关性。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让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辛伐他汀药物调整。

  • 标签: 辛伐他汀 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使用舒芬太尼诱导全身麻醉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并实施全麻的患者122例,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组观察组61例,麻醉剂为舒芬太尼;对照组61例,麻醉剂为芬太尼。比较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气管插管后2分钟T2、气管插管后6分钟T3、气管插管后12分钟T4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在T1时刻,与本组T0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刻,与本组T0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刻,与本组T0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刻,与本组T0比较,对照组P<0.05,观察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氧饱和度在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舒芬太尼对患者进行手术中的全麻具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特点,并且与血流动力学的一些相关指标的恢复较快,在临床上应积极的予以运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全麻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L组)25例,和有气腹组(T组)25例。两组麻醉诱导后均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患者MAP、HR、PETCO2在悬吊前或气腹前1min(T1)、悬吊后或气腹后1min(T2)、手术开始操作后5分钟(T3)、悬吊结束或气腹结束后5min(T4)四个时间点的MAP、HR、PETCO2的变化情况。结果T2、T3、T4、时MAP、HR、PETCO2.两组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T1时L组MAP、HR变化明显(P<0.05)、(P<0.01)。

  • 标签: 喉罩 悬吊式腹腔镜 CO2气腹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复制家兔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观察平均动脉血压(MBP)及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方法做家兔左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压,右颈外静脉插管测量中心静脉压,碳素墨水缓慢注人家兔耳缘静脉复制急性右心衰竭模型,记录MBP和CVP值。结果MBP进行性下降,CVP进行性升高。结论在短期内右心后负荷增加及前负荷过重会引起急性右心衰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抑郁大鼠中左旋氨氯地平合并氟西汀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抑郁模型,将20只高血压抑郁模型大鼠分成2组,分别为高血压抑郁I组和高血压抑郁II组,高血压I组只给左旋氨氯地平5mg灌胃,抑郁II组除给以左旋氨氯地平5mg灌胃外还给以氟西汀20mg灌胃,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FLC-MS/MS)对血药浓度进行测定,比较其代谢动力学特点。结果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合用氟西汀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Cmax分别为(2.839±0.426)和(2.895±0.447)ng.ml-1,t1/2分别为(46.14±18.06)和(47.21±16.42)h,Tmax分别为(5.966±1.802)和(6.201±1.864)h,AUC0~t分别为(132.5±25.6)和(138.1±36.2)ng.ml-1.h-1,AUC0~∞分别为(155.6±30.2)和(157.7±41.3)ng.ml-1.h-1。结论合用氟西汀不影响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对国内神经外科坐位手术临床护理中关于体位摆放方法与机体血液动力学相互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总结了基本护理方法上的共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 标签: 坐位手术 体位摆放 血液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健康成人不同运动负荷下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7名成年健康成人中,观察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在自主呼吸(SB)和无创辅助通气(压力支持模式,PSV)状态下的受试者做功、潮气量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非极限运动状态时),与自主呼吸时相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减少受试者的呼吸做功,改善受试者呼吸状态。结论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受试者处于非极限运动状态时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

  • 标签: 健康人 运动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两者生物力学作用。方法根据手术方式选择不同,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优良率91.49%,DHS组优良率76.93%。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两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PFNA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儿娩出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平均分为二组,C组选择联合阻滞麻醉,S组选择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5、8、10min及胎儿娩出时的MAP、HR,同时记录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和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及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结果母体术中HR变化,S组与C组麻醉后比较2min和10min有差异,母体术中MAP变化,S组与C组麻醉后5min有差异。二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有差异。二组产妇在胎儿剖出前麻黄碱使用率和胎儿剖出前使用麻黄碱总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胎儿娩出前血流动力学方面比联合阻滞麻醉更稳定,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在胎儿娩出前的使用,是一种相对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 腰硬联合麻醉 七氟醚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拔管后,复苏期高血压患者半卧位30度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2-3级择期全麻下行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患者拔管后将头背板抬高约30度。B组患者拔管后仍保持平卧位。分别记录拔管前即刻(T1)、拔管后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5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及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发生数和降压药使用剂量。结果A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T2-T5时间点明显低于B组,也低于T1(P<0.05),B组变化不明显。A组降压药的使用剂量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患者自述舒适度明显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后,采用头背板抬高30度,血流动力学平稳,降压药使用量减少、恶心呕吐发生少,患者舒适,是高血压患较为安全、理想的全麻复苏期体位。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高血压 体位 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