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病理结果、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术后病理结果上,两组乳腺癌、局灶性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等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手术指标上,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手术及切口愈合时间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7.5%较对照组22.5%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瘢痕小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发乳腺小结节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患儿共计80例,均为2018年5-10月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在盲选法方式下,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传统的红光闪烁加海丁格光刷和遮盖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半年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说明用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较为可观,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 标签: 网络多媒体弱视训练系统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本院通过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探究组(n=21例)和对照组(n=20例),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探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实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探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4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使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 标签: Quadrant微创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 疼痛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肠手术后便秘开塞露灌肠效果。方法从本院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肛肠手术治疗后便秘患者中选取5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灌肠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开塞露灌肠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排便情况(有无大便、用力排便、排便不尽感以及大便密结干硬)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肛肠手术后便秘患者采用开塞露灌肠可有效改善患者排便情况,减轻切口疼痛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肛肠科 术后便秘 开塞露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献血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以双盲随机分组法将我基层献血站接收的479例献血分成常规护理组(n=239例)和整体护理组(n=240例),对比和分析两组献血人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护理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83%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60%(P<0.05)。结论对献血使用整体护理措施,有利于献血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反应问题的影响,拥有着较高的献血质量。

  • 标签: 献血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甲基苯丙胺滥用在戒毒后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江苏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经过戒毒治疗后的甲基苯丙胺滥用100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与100例健康女性(B组)的心理状态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综合总分分别是(165.39±23.55)分、(129.57±15.79)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A组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大于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女性甲基苯丙胺滥用在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比较差,需要加强心理护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心理干预方法,改善心理状态,避免再次出现复吸。

  • 标签: 女性 甲基苯丙胺 滥用者 戒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建设适合本社区的失智老人社会支持体系、针对失智老人照护的心理健康测评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近几年在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积极心理学对人群影响的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照护是失智老人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失智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随着失智老人数量增多,在社区对失智老人及其照护开展照护平台,即家庭外喘息服务1,建立积极团体心理治疗,让照顾保持着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提高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失智老人 照护者 积极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形美容受术进行鼻整形术,分析对体像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3月选择6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完成鼻整形术的患者,分析患者术前、术后体像障碍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术前无体像障碍42例,占65.63%,术后无体相障碍58例,占90.63%,术前、术后比较体现术后比例值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体像障碍的部分CMSS评分情况与术前非体相障碍患者相比分数更高,其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进行鼻整形术的患者极容易在术前发生体相障碍,可通过手术改善,且术后不会有体像障碍进展表现。

  • 标签: 鼻整形术 整形美容受术 体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无偿献血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151974例献血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以ALT不合格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ALT不合格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献血史、职业、体重指数等,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51974份血液标本经检测后,16212份标本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10.67%(16212/151974)。ALT不合格组男性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小学及初中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公务员、职员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超重(BMI>25)比例高于ALT合格组(P<0.05)。结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体重均是影响无偿献血ALT不合格的因素,可将女性、高文化程度、非公务员和职员、正常体重的人群作为献血招募计划目标人群,以提高合格血液的采集比例。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 不合格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508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乐山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508例献血为研究对象,对508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508名无偿献血中,轻度反应418例,比率为82.28%,中度反应82例,比率为16.14%,重度反应8例,比率为1.57%;其中心理因素引发不良反应322例,饮食因素引发不良反应40例,睡眠不足引发不良反应57例,采血环境引发不良反应46例,穿刺疼痛引发不良反应30例,晕针晕血引发不良反应13例。结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引发因素中,心理因素占较高比例,应加强对献血心理疏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照护对学龄前哮喘儿童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5月31日在上海市某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接受哮喘治疗的90例学龄前(0~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治疗护理并做好门诊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途径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哮喘儿童照护(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及气道管理能力,降低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对两组患儿急性发作及就医情况、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遵医行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急诊就医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干预后正确用药、避免诱发因素等遵医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提高家庭照护对学龄前哮喘儿童气道管理,能够降低患儿急性哮喘发生次数,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照护者 学龄前哮喘儿童 气道管理 遵医依从性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及老年痴呆照顾角色的转变所带来的困扰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收集老年痴呆照顾100例(痴呆照料组),非老年痴呆照顾100例(非痴呆照料组)作为对照,通过对两组采用困扰量表(NPI-D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观察照顾角色的转变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另收集老年痴呆患者98例,按照单纯随机分组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研究组49例老年痴呆患者施加社区护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MMSE、ADL评分,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痴呆照料组的困扰度得分均数为15.57±7.92,非痴呆照料组为1.48±1.45,两组比较的t检验(t值为11.88;P<0.01)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痴呆照料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数为70.14±9.89,非痴呆照料组为79.02±11.35,两组比较的t检验(t值为-6.59;P<0.01)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同时老年痴呆患者在许多方面给家庭照顾带来很大的负担,直接导致照顾生活质量下降、困扰度上升。

  • 标签: 老年痴呆 照顾者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本血站在血液初筛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采取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以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和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方法采用质量管理PDCA(计划、设计、检查、执行)理念,分析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过程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性地消除影响的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检查监控,提升献血服务能力水平,提高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结果通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主动召回108份因初筛试剂特异性不足,易致“错判”的献血;2015—2018年度血液采集后检测合格率平均值达到98.78%。结论血站应高度重视献血血液初筛过程中诸多影响因素,分析不足,加强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为献血服务的能力,提高采集血液检测合格率和确保血液安全供应。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干预在对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各45例为试验组(采用为期6个月的系统干预,剔除失访,实际纳入39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剔除失访,实际纳入44例);分别在干预后第1、3、6个月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两组GDS-15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各时间点两组GDS-15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QOL-A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各时间点两组QOL-AD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试验组QOL-A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系统干预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老年 社区干预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供血过程中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降低不一致比例。方法针对我血站2009年—2014年出现的血型不一致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得出结果。结果2009年—2014年我站共有157例ABO血型不一致,其中59例初筛血型鉴定错误、51例电脑录入错误、5例标本错误和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引起。针对42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进行进一步检测,其原因有红细胞抗原性降低(12例)、冷凝集素导致(11例)、抗体效价偏低(11例)、亚型(2例)人为判断错误(2例)和不规则抗体(5例)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员工责任意识培训减少人为因素导致血型错误的发生,同时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升实验室相关项目的检测能力。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不一致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奉贤区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筛查阳性结果,探讨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处置对策。方法1466名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进行肺结核症状筛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和X线胸片筛查,观察阳性结果,排除结核感染。结果结核病密接筛查中高校和中专学生PPD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P<0.01),疑似及确诊结核病患者中高校和中专学生也占多数,而X线胸片筛查高校、中专及中小幼儿童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尝试拓展体检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预防治疗、落实监管责任等处置对策,进一步提升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实效。

  • 标签: 结核病 密切接触者 筛查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不同职业、性别无偿献血献血初筛过程ALT、HBsAg、TP项目不合格率差异性,分析从低危人群招募献血的意义。方法通过收集2015—2017年度128782名无偿献血献血初筛ALT、HBsAg、TP三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职业群体、性别间的差异性。结果学生、军人在ALT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军人在HBsAg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医务人员、教师、军人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公务员在TP项目上与总体不合格率相比有差异(0.01<P<0.05)。男、女性别在ALT、TP上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应注意从低危人群中进行招募,学生、军人、医务人员等群体中血液检测合格率明显较高。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初筛 职业 性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A)使用障碍其大脑脑灰质结构改变与精神症状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MA使用障碍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精神状态,并用核磁共振成像(MRI)采集脑结构影像学数据,测定脑灰质体积,比较两组SCL-90评分与脑灰质体积。结果SCL-90量表比较上,两组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使用障碍精神症状与健康体检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和大脑灰质结构改变有关,但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使用障碍 大脑灰质结构改变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剧技术对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分裂症)照料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20例精神分裂照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心理剧技术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量表评估。结果(1)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升高,退避、自责得分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追踪后测试显示,研究组心理弹性总分提升,其中坚韧得分提升明显;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继续提升,退避和自责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弹性总分无明显提升,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退避、自责改变不明显,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剧技术和常规健康教育均能提高分裂症照料心理弹性及改善应对方式,心理剧技术干预效果佳,且有持续改善效果。

  • 标签: 心理剧 分裂症照料者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剧技术对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分裂症)照料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20例精神分裂照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心理剧技术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应对方式、心理弹性量表评估。结果(1)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升高,退避、自责得分下降,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追踪后测试显示,研究组心理弹性总分提升,其中坚韧得分提升明显;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得分继续提升,退避和自责得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理弹性总分无明显提升,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退避、自责改变不明显,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剧技术和常规健康教育均能提高分裂症照料心理弹性及改善应对方式,心理剧技术干预效果佳,且有持续改善效果。

  • 标签: 心理剧 分裂症照料者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