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密切接触(密接)的密接(次密接)感染率,评估新冠病毒感染次密接的感染风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且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密接(与指示病例有明确的暴露时间)及其次密接进行持续医学观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密接和次密接的动态核酸检测结果,评估密接和次密接的感染风险。结果追踪调查了符合纳入条件的密接4 533例,14例密接转归为新冠病毒感染,感染率为0.31%。共追踪了次密接4 201例,均未发生后续感染。结论密接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采样检测核酸结果为阴性,该次密接无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密切接触者 次密接 感染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分析与67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接触的98例密切接触肺结核筛查情况。结果98例密切接触中,感染患肺结核15例,感染率为15.31%,传播率为22.39%;15例密切接触的感染中,PPD试验结果与X片检测结果相符率为100%,阳性率为46.67%;密切接触卫生知识知晓率为46.94%,卫生行为形成率为40.82%。结论涂阳患者随地吐痰不良卫生行为是造成密切接触高感染率的根本原因,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肺结核传播。

  • 标签: 涂阳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筛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刘士敬博士介绍说,人感染禽流感后引起的主要病理变化和人的流感很相似首先是侵袭呼吸道,造成发烧、咳嗽、打喷嚏、头痛等,甚至有些消化道改变,如腹泻、转氨酶的增高等,资料上记载禽流感感染后预后良好,但是目前从越南的情况看,这点值得怀疑和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感染后的很多情况和SARS有些相似如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免疫功能迅速下

  • 标签: 士敬 人体免疫系统 主要病理变化 禽流感病毒 预后良好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筛查情况,为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通知》的要求,对学校密切接触进行结核可疑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或胸部X线等检查。结果2018—2021年广州市越秀区学校共发现学生肺结核患者161例(2018年42例,2019年50例,2020年38例,2021年31例)。大学生73例(45.34%),中专及高中学生74例(45.96%),初中生8例(4.97%),托幼机构6例(3.73%)。其中男性患者83例(51.55%),女性患者78例(48.45%)。发现的161例学生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48例(29.81%),病原学阴性患者113例(70.17%)。通过对161例确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筛查密切接触7 698例,其中7 667例密切接触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结果中,强阳性326例;有6 193例进行胸片筛查,胸片表现为异常38例,在7 698例密接中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例。结论通过对学校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筛查,可及早发现结核患者并杜绝传染源,从而防止学校结核疫情的发生。

  • 标签: 结核 学校 密切接触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发病进行调查。方法结合某一学校高三年级在一周内相继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学生,也引发了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校高中年级学生3000余名学生接触进行结核病筛查,同时对初筛结核菌素反应呈现为阴性的学生进行隔离,在2个月重新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学生开展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结果与结论经过对学校结核病暴发及密切接触发病调查之后,结果显示与病人接触越加密切,其感染的机率也就越高,也提示着学校在出现结核病暴发时应当注重对学生筛查的连续性,并且完善疫情处理程序,进而有效控制疫情。

  • 标签: 学校 结核病暴发 密切接触者 发病调查
  • 简介:<正>自2003年年底,我国部分省市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禽类禽流感疫情,并在一些国家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为了更好地判定和处理禽流感的密切接触,对其进行及时科学的医学观察和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在人间的发生

  • 标签: 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人禽流感病例 处理原则 在人间 人流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的结核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我院管理的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案例实施X线胸片的检查,了解具体肺结核感染的具体情况,分析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结果:结合数据资料得知,排菌量增多,感染例数增多,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数据资料得知,<15岁和>50岁的年龄段受众的感染几率比较高,分别是24%和24%,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性肺结核密切接触也会出现肺结核感染的情况,诱导性因素比较多,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对感染现象规避,避免出现严重的感染情况。

  • 标签: 开放性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结核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人群进行观察,分期其出现肺结核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市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基础,将患者密切接触列为研究对象,依照我国的规章制度对不满14周岁的接触行PD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实验);对超过14周岁行X射线扫描胸部检查,对存在风险进行下一步的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结果:经筛查,与涂阳疾控中心收录的367例肺结核患者存在密切接触的对象共计1089例。结论:在肺结核密接人群中,年龄偏大、高痰菌更容易出现肺结核,故应当加大对该类人群的筛查,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完成防控目标。

  • 标签: 涂阳 密接 传染疾病 筛查
  • 简介:摘 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当前学校中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以及在密切接触中的续发情况。首先,我们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学校进行数据采集,详细地分析了结核病的流行趋势与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跟踪调查,深入探究了结核病密切接触的续发情况。结果显示,学校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仍然严重,且结核病密切接触的续发率较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控制策略,以期降低学校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提高密切接触的管理效率。

  • 标签: 结核病 学校 流行病学 密切接触者 续发率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校结核病疫情密切接触的筛查与研究。方法用透视X线机及细菌学检查对全体学生进行结核病检查和体检同时进行结核病接触史调查。结论肺结核密切接触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时做好密切接触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 标签: 结核病 接触者 在校学生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肺结核密切接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水平,分析两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肺结核密切接触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43名痰涂阳性肺结核家庭密切接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5%的肺结核密切接触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处于低水平,4.90%的肺结核密切接触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处于高水平,98%以上的肺结核密切接触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处于中高水平,肺结核密切接触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处于低水平。结论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少部分肺结核密切接触采用消积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利用度低,经济困难家庭是需要关注的群体。

  • 标签: 肺结核 密切接触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结核病防治知信行调查。方法选择本县2015.1-2016.1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286例,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为今后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获取材料的知晓率电视知晓率为61.38%,广播知晓率为55.77%,上网知晓率为51.22%,看报纸知晓率为43.75%。患者家庭密切接触调查其对疾病基本知识的知晓度,在是否传染中知晓度为55.24%,对传染途径的知晓度为35.31%,临床症状知晓度为31.11%,是否能够治愈知晓度为44.41%。结论需要对肺结核患者家庭密切接触结核病防治知信行状况有待提高,增加对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肺结核 家庭密切接触者 结核病防治 知信行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肺结核密切接触采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于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肺结核密切接触。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效果。 结果:两组肺结核病知识掌握评分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高(P<0.05)。两组主动筛查、结核感染以及发病情况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主动筛查较高(P<0.05),结核感染以及结核发病率较低(P<0.05)。 结论:在肺结核密切接触中采取健康教育,可提升密切接触的肺结核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其主动筛查,降低其结核感染以及发病率。该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结核 密切接触 知识掌握 主动筛查 结核感染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密切接触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临床资料及其密切接触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报告病例共2 716例,各年分别为504、425、796及991例;2015年以5月份最多(72例),2016年和2018年以8月份最多(68例和144例),2017年以7月份最多(115例)。4年共报告男性1 517例,女性1 199例,男女比为1.3∶1。<1岁龄儿童占比79.7%(2 165/2 716),其中<6月龄儿童占比74.4%(1 610/2 165)。报告病例中门诊治疗1 605例(59.1%),年龄M(Q1,Q3)为5(3,11)月龄,住院治疗1 111例(40.9%),年龄为4(2,7)月龄;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6月龄分别有876例(54.4%)和734例(45.6%),6月~2岁龄分别有575例(63.5%)和331例(36.5%),>2岁龄分别有154例(77.0%)和46例(23.0%),两种治疗方式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治疗中年龄为<6月龄的住院时间是(8.5±3.9)d,6月龄~2岁龄的是(7.1±3.7)d,>2岁龄的是(6.8±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收集到270例的617名家庭密切接触的百日咳病原学检测数据,患儿母亲阳性检出率最高(34.9%)。结论2015—2018年百日咳报告病例逐年波动性上升,夏季高发,1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门诊治疗多于住院治疗,其年龄明显比后者大;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比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家庭密切接触中,母亲可能是儿童感染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特征 密切接触
  • 简介:摘要本指南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密切接触隔离宾馆的卫生防护要求,包括场所要求、个人卫生防护和管理要求,适用于改造为密切接触隔离场所的宾馆,包括宾馆饭店、培训中心、疗养院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宾馆 卫生防护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的确定及医学观察情况,为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有密切接触一般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对密切接触采集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定确诊病例。结果1 665名密切接触中在医学观察期发病的有10例,占全市所有确诊病例的30.30%,10例密切接触确诊病例多为确诊病例近亲属,与确诊病例最晚接触时间最长为8 d,最短为0 d。10例密切接触病例构成了6起家族聚集性疫情。结论在COVID-19防控工作中,某市积极追踪确诊病例传播证据链,及时确定密切接触,将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人群纳入密切接触管理,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全市近1/3的病例在医学观察期发病,做到了传染源有效管控和切断传播途径,及时阻止了聚集性疫情的扩散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 简介:  【摘 要】目的 探究控制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感染及预防服药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2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家庭中产生密切接触的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例数为 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服用,治疗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控制管理感染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结核菌数检出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阴性、一般阳性检出率大于对照组( 70.00%>58.33%; 25.00%>13.33%);强阳性检出率小于对照组( 5.00%<28.34%) P<0.05。结论 给予患者控制感染管理措施联合药物治疗利于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的感染率,该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家庭;预防服药;阳性检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the infection of close contacts in the family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Method 120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designated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uberculosis in our city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The people who had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families were the main subjects of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rugs. Th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d the tuberculosis of the two groups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 number. Results the negative and general posi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 58.33%; 25.00% > 13.33%); the strong positiv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00% < 28.34%) (P < 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combined with drug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fection rate of close contacts in the family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is mode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控制肺结核患者学校中密切接触感染情况以及服药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01月-2021年02月的90例控制肺结核患者学校中密切接触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情况以及服药效果。结果 有卡介苗接种史和无卡介苗接种史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各组接受治疗及完成治疗情况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 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