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城桥街道城区的计划免疫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2002年-2008年在本辖区内出生儿童的基本资料、预防接种证建卡以及基础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辖区常住儿童人数比流动儿童比例高,本地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建卡以及基础疫苗免疫情况均明显优于流动儿童(P<0.01)。居住在农村或城市新村的流动儿童建卡率以及疫苗基础免疫合格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和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了解程度以及计划免疫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计划免疫部门应针对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城市社区 免疫规划 免疫现状 管理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GIS3D技术构建数字城市,发展智能城市。网上医院—远程医疗作为数字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改革现有医疗模式,应用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方面。

  • 标签: GIS 数字城市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征象。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8例海绵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对其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例位于右侧海绵窦,1例位于左侧海绵窦,均呈“葫芦形”生长,CT呈高密度,MRI显示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中1例病例误诊为脑膜瘤,3例病灶手术切除。结论海绵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具有其特征性,但仍与鞍旁及颅底脑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垂体瘤影像表现近似,需认真分析病灶,减少误诊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窦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网络建设作用的分析,论证与建设当前县乡村三级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免疫规划网络。方法文献复习和资料导读的方式,规范性分析法。结果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网络建设运行机制不健全,各个级别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三级的卫生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整体的事业发展需要,导致农村的卫生事业和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论把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定位三级网络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机构的管理功能,促进网络运行机制的科学化发展。

  • 标签: 县乡村卫生事业 免疫规划 三级网络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蛋白海绵用于体表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7—12月分60例体表溃疡创面患者采用生物蛋白海绵贴敷包扎,坚持换药治疗。结果60例体表溃疡创面患者中26例创伤性溃疡、部腹术后切口感染、清缝折线后裂开治疗护理后14天内全部愈合治愈率达100%;20例糖尿病溃疡治愈率95%;14例下肢V曲张溃疡治愈率92.86%。结论生物蛋白海绵对溃疡创面的治疗有良好的作用,能促进溃疡创面的修复和愈合。

  • 标签: 生物蛋白海绵 溃疡创面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对信息系统的依赖将越来越大,信息系统的局部或全局的瘫痪,不仅对医院的正常业务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医院的形象和服务质量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本人主要以管理者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医院信息网络安全进行设计及规划,提出了对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及防范措施。

  • 标签: 医院信息化 医院网络 内外网融合 网络安全 VLAN划分 网络分层
  • 简介:摘要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和体会。介入治疗是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颈动脉压迫实验,术后精心护理和防治并发症,为患者顺利康复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颈动脉海绵窦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痔疮术后的有效止血方式。方法将120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凡士林纱布填塞,试验组采用明胶海绵加凡士林纱填塞布。24h后观察两组患者拔出填塞物后伤口渗血情况和术后一周内换药次数。结果试验组伤口渗血程度和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术后采用明胶海绵加凡士林纱填塞布比常规单纯凡士林纱布填塞出血量少,且1周内换药次数也减少。

  • 标签: 痔疮术后 出血 明胶海绵
  • 简介:摘要髓质海绵肾,简称海绵肾,是一种以肾椎体的乳头管和集合管呈梭形或小囊状扩张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外观似海绵。本文旨在探讨超声诊断此疾病的临床意义,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汕头市免疫规划现状调研,了解全市免疫规划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为今后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对汕头市2013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实施、规范化管理、接种率监测、接种人员培训和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汕头市2013年加强免疫规划规范化建设后,常规接种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在99.74-99.80%,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在99.61-99.72%,保持较高的免疫接种率水平,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覆盖率达100%,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结论合理配备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及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化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及人员培训,以确保汕头市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规范化建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在肛瘘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按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的原则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主伤口予明胶海绵覆盖创面。治疗时间3-5周,观察2组伤口痊愈时间。结果2组均痊愈。治疗组43例痊愈时间为21-28天。对照组43例痊愈时间28-40天。2组痊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能够缩短肛瘘术后伤口痊愈时间。

  • 标签: 明胶海绵 肛瘘 手术 伤口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具有完整临床数据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DSA特征。结果DSA表现为造影剂自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分支溢人海绵窦,海绵窦及眼静脉等早期显影,并且可清楚的观察到瘘口位置、大小、静脉引流及侧支代偿情况。结论脑血管造影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的金标准,并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脑血管造影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7期
  • 机构: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纳米科学工程师研发出了一种凝胶,这种凝胶中含有能够吸附细菌毒素的纳米海绵。这种凝胶有望用于治疗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这种细菌产生了对所有青霉素的抗药性,常常被称作“超级细菌”)导致的皮肤和伤口上的感染。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这种“纳米海绵水凝胶”能够把被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皮肤上的损伤减小到最小。这项研究发表在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原蛋白海绵对鼻出血鼻腔填塞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鼻腔填塞治疗的鼻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新型的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材料进行鼻腔填塞止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凡士林纱条进行鼻腔填塞止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填塞治疗鼻出血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出血 鼻腔填塞 胶原蛋白海绵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在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骨缺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系四肢长管骨骨折接骨板或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性愈合,入院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病人。在完成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治疗组在螺丝钉孔洞中和间隔置入Ⅰ型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未置入胶原蛋白海绵。术后14d、30d、60d和90d对2组患者进行X光摄影,观察影像学图像评价治疗效果。同时结合随访结果,对比较治愈时间并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术后14d,2组影像学无差异。但是术后30d后,2组影像学差异显著,表现为治疗组在骨痂形成方面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疼痛感觉消失更快。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3±1.7月,与对照组的8.6±2.4月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功能评价整体优良率为71.87%,与对照组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型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骨缺损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I型胶原蛋白海绵 骨缺损 人体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鼻出血患者时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鼻出血患者共65例,均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5例患者在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进行局部填塞止血后,有59例患者鼻出血得到有效改善,治愈率为90.8%。结论在鼻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高膨胀止血海绵,能够迅速止血,而且操作简便、患者的痛苦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膨胀 止血海绵 鼻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灵活运用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1例T11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导致脊髓损伤的康复疗效。方法运用Boath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平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作业治疗训练、本体感觉等综合康复治疗进行1年的康复训练。结果治疗一年后,肌张力和肌力恢复接近正常,Barthel指数量表提高了40分,Berg平衡量表提高了19分,脊髓损伤程度分级(ASIA标准)由B级提高到D级。结论灵活运用运动控制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该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导致的脊髓损伤疗效显著,但尚需病例积累和系统化疗效评价和研究。

  • 标签: 康复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运动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诊断资料,其中,脑内型43例,脑外型17例,60例均行常规CT头颅扫描,8例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和病灶病变情况。结果病灶部位主要分布在脑表面的皮质和皮髓交界区域,可合并多个病灶,脑内型主要为单发,额叶、顶叶、颞叶为主要病灶部位,病灶部位边界清晰,合并出血的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CT诊断显示主要病变为单发或多发斑片状钙化,采用碘海醇对比剂行增强扫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集中在额叶、顶叶和颞叶,CT诊断表现边缘清晰的类圆形高密度灶,病灶密度大多不均匀,合并出血时,病灶可短时间内增大,造影剂增强后可出现病灶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根据其特有的CT诊断表现,可将其与脑膜瘤相区分,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CT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通过5例颈内海绵窦瘘患者血管内栓塞手术的临床护理,总结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控制血压及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术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