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质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肠粘连、腹胀发生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1)研究组术后发生肠粘连1例、腹胀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3例、腹胀4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骨折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对缩短排便、排气时间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骨科 胃肠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术后恢复治疗中的促进作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某人民医院的胃肠手术患者中的48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应用术后一般常规护理,称为常规组,B组采用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称为实验组。持续护理三周,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正常排气时间的恢复总有效率为83.3%和75%,而A组恢复总有效率为62.5%和45.2%;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A组为33.3%。结论对胃肠术后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胃肠术后 快速康复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护理。方法通过对15例DGF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结论在肾移植围手术期注意防止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早期进行血液透析、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止感染发生、加强心理护理足提高移植肾DGF治愈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肾移植术后 肾功能延迟恢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腹疗法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妇产科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4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应用振腹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结果治疗组出现第一次肠鸣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后使用振腹疗法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及早恢复,故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肠功能紊乱 振腹疗法 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护士督导弱视训练对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儿38例,按照患儿弱视训练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护士督导下进行训练,对照组患儿在家进行训练。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两组患儿视力恢复程度相当,(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督导下进行弱视训练能更好地促进患儿术后视力恢复,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弱视治疗 护理督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得32例老年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命体征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观察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无死亡,1例寒战,1例躁动。普外科手术15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骨科手术13例中有7例上肢骨折患者采取4例为优,3例为良,6例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肛肠科手术4例患者中3例患者麻醉效果为优,1例患者为良。神经外科手术3例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更有利,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 麻醉方式 老年患者 术后 麻醉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4例剖宫产产妇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产妇均按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比较两组产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率。结果两组产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常规组短。排便率高于常规组。结论口服理气通腑汤联合艾灸能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理气通腑汤 艾灸 剖宫产术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康复对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0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中医护理康复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中医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康复 下肢骨折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52例。根据患者术后HSS评分量表,将评分大于50分者,定义为功能佳组,将评分在50分以内定义为功能差组。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功能差组和功能佳组性别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功能差组和功能佳组术前HSS评分、年龄、手术时间、需要术后镇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术前HSS评分、年龄、手术时间及是否需要术后镇痛。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孕栓肛塞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及排气排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缩宫素组)和观察组(卡孕栓组),两组胎儿娩出后均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对照组术后缩宫素20U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天。研究组术毕卡前列甲酯栓1mg直肠给药,术后2天卡前列甲酯栓0.5mgbid直肠给药。分别观察两组术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宫底下降高度及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结果两组术后2小时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宫底下降高度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剖宫产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孕栓肛塞可有效地减少二次剖宫产术后24小时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缩短术后首次排气及排尿时间。

  • 标签: 缩宫素 卡孕栓 出血量 子宫复旧 排气 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利用不同的麻醉手术方式对老年病人手术后在麻醉恢复时期不同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总结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这一时期的70名曾经接受手术治疗的多种疾病的老年病人,科学比较选用不同麻醉形式对病人手术以后麻醉恢复阶段的不同影响。结果70名手术麻醉病者有11名予以全身的麻醉,手术前麻醉效果皆达到优的程度;其中的32名手术患者实行的是腰麻与硬膜外的麻醉方式,29名达到优的级别;对17名患者予以颈丛与臂丛神经阻滞方式的麻醉,中有13名患者麻醉效果达优;仅有10名患者手术前给予局部麻醉,有3名效果达优。结论鉴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都有所衰退,身体对麻醉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在对病人进行临床手术治疗时应依照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种类、个体生命特征,总体予以评价分析,才能为其择优选取最恰当的麻醉形式,拓展术前的麻醉效果,以利于病人术后的健康恢复

  • 标签: 老年人 术后麻醉 恢复期 探索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与刺激等诸多因素影响,使胃肠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往是依靠胃肠功能的自然恢复、采取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护理。但这样往往需要48—72小时或以上才能排气。为缩短这一过程,减少术后的各种不适,我科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叠加应用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中医措施的早期干预,取得了临床满意功效。

  • 标签: 穴位注射疗法 护理 肠蠕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2例。对照组给予常的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并比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髋部骨折 肢体功能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癌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病人除常规护理外,还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以后,比较两组病人肩关节的活动能力和护理的疗效,并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如伸展、屈曲和旋转等)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实践中为恢复乳腺癌病人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患侧肩关节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围手术期所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36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处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处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临床处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收治的60例路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Fugl-Mayer运动评分(FMA)为66.5±17.2分,对照组为45.2±16.5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路脑外伤 运动障碍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选择我院收治的肠胃术后患者开展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探索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作用及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针对胃肠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胃肠手术 胃肠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应用益母化瘀颗粒治疗效果及对月经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人工流产患者64例,均为我院妇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人工流产术后不用药物(对照组,n=30)与应用益母化瘀颗粒(观察组,n=34)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人工流产病例术后恢复总有效率为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持续出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正常月经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后,取益母化瘀颗粒口服,可缩短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加快月经恢复,且具较高安全性,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 标签: 益母化瘀颗粒 人工流产术 效果 月经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环形痔实施微创手术及外剥内扎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重型环形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47例,B组47例,A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B组实施外剥内扎术,对两组手术创伤及术后恢复状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B组为34.04%,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环形痔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能减少创伤,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 重型环形痔 外剥内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血通络治疗仪穴位治疗对硬腰联合麻醉阑尾切除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硬腰联合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术后均出现急性尿潴留,常规留置导尿管。治疗组加用气血通络治疗仪分别对气海、关元穴位进行穴位治疗,30min/次,1次/日,连续治疗3日;温针灸组加用温针灸疗法;对照组常规留置导尿管。观测3组疗程结束后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温针灸组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血通络治疗仪穴位治疗对改善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显著疗效。

  • 标签: 椎管内麻醉术 急性尿潴留 气血通络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