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程秀琼

程秀琼

(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红河661100)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共收治的60例路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Fugl-Mayer运动评分(FMA)为66.5±17.2分,对照组为45.2±16.5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路脑外伤;运动障碍;早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83-02

1.引言

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所致[1]。严重的颅脑外伤会造成患者脑震荡、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多种损害,进而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及四肢运动功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有研究[2]指出,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四肢功能的改善及恢复。我院对本次的部分患者给予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2.资料及方法

2.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0.2±4.8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0.1±4.6岁。排除合并精神病及其他脏器疾病者。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值得比较。

2.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基础的日常看护、定期巡视及用药等。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时机选在患者意识清醒后,具体内容如下。

2.2.1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仰卧位护理、健侧卧位护理、患侧卧位护理及半卧位护理[3]。其中,侧卧位异常反射会加强,故必须控制好时间(1h内为佳)。患侧卧位的痉挛情况较少,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护理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偏瘫患者,应避免半卧体位。

1.2.2肢体康复

肢体康复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较平稳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肢体进行适当的拍打、抚摸及关节活动,并注意控制力度,保持动作的轻柔。经过适度的被动运动后,可让患者主动运动,包括床上移行翻身、桥式运动、起坐运动等,但必须循序渐进。

(1)坐位与坐起训练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恢复期约4周时,即可进行坐位与坐起训练。若患肢肌力在Ⅲ~Ⅳ级时,患者可取坐位,让躯干平稳以适合进行下床活动,并将床头抬高。躯干和头直立外,两足应保持平放状态,使坐位持续约半个小时,然后进行适当的侧屈、躯干俯仰运动,再配合上肢锻炼。

(2)立位与步行训练

待患者可自行坐稳时,即可进行平位平衡训练。让患者自行站立,并逐渐延长站立的时间,增加不同的站立角度,留意其呼吸、心率等变化。若下肢肌力超过Ⅴ级时,可让患者开始进行步行训练,逐渐训练患者站直、站稳与站久,逐渐撇开支撑物直至能够独立行走。

1.2.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洗脸、洗手及进食训练

指导患者用健手完成洗手、洗脸等日常行为。进食时,让患者用健手取食物放入患手,再由患手将食物送入口中,以达到训练患手功能的目的。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指导其进食前开展口腔操,每次持续20分钟,每日3次,训练其吞咽功能。

(2)床边转移训练

床——椅子的转移训练:让患者坐于床旁,双脚与地面接触,椅子摆放于健侧,然后用健手扶椅子,以健腿为轴,然后进行相应的移动训练,每次持续5分钟,每日2次。轮椅——床的转移训练,操作与上述训练相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Fugl-Meyer运动评分情况,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并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运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所示。

表两组干预前后的Fugl-Meyer运动评分比较(n,x-±s)

3.讨论

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一定的创伤。此时,若是能在早期进行合理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中枢神经系统重塑,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对照组给予了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肢体康复锻炼及日常训练等。从表中可得知,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干预后,两组的Fugl-Meyer运动评分均较之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研究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而言,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非常必要,这对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恢复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功能患者,可有效帮助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与恢复,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护理模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洪菊.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0-91.

[2]卢远新.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康复期恢复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2):62-64.

[3]李爱秀.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颅脑外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484-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