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一例DNA实验室成功经验的管理与运作模式,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浅谈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比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与2012年应用PDCA循环管理以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1年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之前,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2012年应用此模式累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例。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加强护理安全,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MR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采用3.0T高场强磁共振检查仪,对我院收治的58例后循环缺血(PCI)患者行头颈部血管增强3DTRICKSMRA检查。结果58例患者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18/58例(31.03%),椎动脉迂曲12/58例(20.69%),椎动脉V2段狭窄2/58例(3.45%),椎动脉V4段狭窄2/58例(3.45%)。基底动脉狭窄2/58例(3.45%),大脑后动脉狭窄7/58例(12.07%),15例未见异常。结论磁共振3DTRICKSMRA在后循环缺血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PCI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磁共振成像 3D TRICKS MR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用于新职工的管理对提高院感意识的影响。方法利用PDCA循环原理进行新入职工的管理根据新入职职工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措施和计划并实施,通过检查,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以加强对新职工的管理,使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从而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原理可以有效提高新职工的院感意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提高。

  • 标签: PDCA 新职工 院感意识 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验证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Hcy)在迈瑞BS400生化分析仪上的测定结果能否满足需要,特开展本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对Hcy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干扰试验指标进行系统评估。结果天内精密度(用不精密度CV%值表示)小于3%,天间精密度CV%小于5%;在0.0~50μmol/L范围内,线性偏差小于10%,相关系数r为0.9997;质控偏差在10%范围内。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2540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该试剂完全符合临床应用要求,且操作简单,能适用于迈瑞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生化分析仪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输液操作,确保输液安全。方法运用PDCA循环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连续抽取心理科老年病人,输液量在2瓶或2瓶以上的10天的输液单,根据输液单的记录,进行输液速度的统计分析,然后实施执行、检查、处理等管理循环进行整改,3个月后重新抽取相关的输液病人进行输液速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病人快速输液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PDCA循环用于老年人输液的管理,突出强调了个性化的护理特征,使护理更有针对性,同时患者能及时反馈输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确保输液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 老年人 输液管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外循环意外失血,通过各种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患者失血,利于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血液净化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意外失血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并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HPLC法测定血浆中紫杉醇的药物浓度,用药动学计算软件3p97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脂质体平均粒径为(95.9±0.3)nm,平均包封率(97.21±0.22)%脂质体和注射液的AUC/CL分别为752.878/0.0133和387.665/0.0258。结论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显著延长了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的驻留时间,实现了药物的长循环作用。

  • 标签: 紫杉醇 长循环 脂质体 药动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PDCA循环在终末病历护理记录质控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1000份归档的终末病历为观察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病历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质控护理记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质控方法质控。结果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后质控缺陷率降至10%以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记录质控,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护理记录质控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哮喘发作后的抢救和护理,减少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分析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哮喘病人资料,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预防,分析术中发生哮喘的原因及对症的抢救和护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护理,改善呼吸功能,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痊愈出院。讨论总结术中哮喘病人的抢救及护理、预防,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 标签: 体外循环 术中 哮喘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是用人工心及人工肺维持人体血流及氧供应,体外循环过程是非生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的危害要大于心脏。体外循环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却居高不下,我院在近期体外循环手术后,有三例发生脑栓塞,经过对三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的活动情况的观察,及时通知医师进行诊断,做出相应的处理,运用整体护理的观念,制定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体温循环 脑栓塞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康胶囊改善微循环和降血脂功能的药理作用。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根据微血管口径的变化,判断药物改善机体微偱环的作用;采用喂养大鼠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药物的降血脂及其抗氧化的作用。结果心脑血康胶囊5.12g生药/kg剂量能明显扩张小鼠耳廓微血管(p<0.05);2.56g生药/kg剂量能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p<0.05),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p<0.05),升高HDL-C(p<0.05),降低大鼠血清MDA含量(p<0.05),提高SOD、GSH-Px活性(p<0.05~0.01),其中1.28g生药/kg剂量能明显降低MDA含量和GSH-Px活性(p<0.05)。结论心脑血康胶囊能扩张小鼠耳廓微循环,改善机体微循环;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 标签: 心脑血康胶囊 高脂血症 降血脂 抗脂质过氧化 改善微偱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管紧张素-2(Ang-2)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 简介:摘要构筑PDCA循环为基础的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质量、服务、安全管理等持续改进,不仅适用于二级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而且有助于巩固医院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 标签: PDCA 管理 评审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