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养老院与医养结合机构中老年人对整体服务的评价,对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探究,为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素质提供参考。方法将所有参与调查的老年人分为养老院与医养结合机构两组,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养老机构的规模、人员配备、整体环境、生活服务、医疗服务、费用),由调查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填表,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二项Logistic分析对机构服务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两组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医保情况、经济状况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对两组被调查者所在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表明,养老院中,年龄越小、已婚、且健康和经济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对机构服务评价越好;医养结合医院中,年龄大、独居、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评价较好。机构规模、整体环境对机构服务评分影响不大,人员配备、医疗服务水平使医养结合机构评分显著升高,而随着费用的增加,老年人对机构服务的评价趋于下降。结论医养结合模式更适合高龄、独居、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人员配备更为合理以及费用的降低能够促进老年人入住医养结合医院,人员配备不足、费用偏高成为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促进医养结合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应针对现阶段的不足及制约因素使之不断完善,最终能在更大范围借鉴和推广,真正解决国家的健康养老难题。

  • 标签: 养老院 医养结合医院 服务质量 可持续发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实验室分离和药敏实验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经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230株铜绿假单胞菌统一按照标准操作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对结果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于50%的抗生素有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包括氨曲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本教研室尝试将微课应用于《实验诊断学》的实验教学,并进行效果评价和反思,旨在为该课程的实验课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微课应用于该课程的理论及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标签: 微课 实验诊断学 实验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给药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咪达唑仑 持续静脉泵入 小儿癫痫 缓解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质量持续改进在肾穿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肾穿刺的患者,共61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肾穿刺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肾穿刺的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9/30)96.67%,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3.3±1.1)分,住院时间(4.0±1.2)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31)3.23%、出血(2/31)6.45%、腰痛(5/31)16.13%、肾周血肿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持续改进在肾穿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质量持续改进 肾穿刺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抽取本院在2017年2月-12月期间,门诊共开具的用药处方300份,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与措施,并抽取本院2016年2月-12月期间未实施处方评价的门诊处方300份,将两组进行划分,前者为观察组,后者为对照组,观察在处方点评实施后,两组用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量,以及观察用药处方实施处方点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用药处方进行整理,可以发现在进行处方点评前,用药处方不合理率为8.3%,进行处方点评后,用药处方不合理率为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处方点评后,各个用药指标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中,实施处方点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合理处方的数量,提高用药处方的质量提高,并且对于持续改进处方质量优质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处方点评 处方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48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感染管理持续性质量改进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质量改进成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治疗质量提高,患者治疗后满意度高,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持续改进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坏死临床少见,预后凶险。总结分析骨髓坏死(BoneMarrowNecrosisBMN)的实验室特征及临床,以提高对骨髓坏死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方法对9例确诊BMN患者实验室特征和临床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确诊的患者中,其中原发病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为骨髓转移癌,1例为骨髓转移癌并溶血性贫血,1例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骨髓坏死。本文病例主要以骨痛、发热、贫血及出血倾向为主,可合并感染、肝脾肿大、溶血性损害,同时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医学检验细胞形态学及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BMN的认识,掌握其特点,对异常的骨髓形态学特征及异常的实验室结果及临床加以综合分析,使BMN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确诊,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骨髓坏死 实验室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在心肌梗死病患便秘中的运用与成效。方法2016年8—2017年10月心梗患者20例,以便秘为主题,全科室护理人员参加学习、讨论,对心梗便秘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来评价效果。结果对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问题解决实用质量持续改进后,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增加,宣教内容具有针对性,有效率明显提高;便秘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问题解决实用质量持续改进后,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时间有明显缩短,能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提高医患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心肌梗死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纸塑袋包装环节质量持续改进方法与效果。方法改进方法包括规范尖锐器械包前保护措施;制定所有需要纸塑袋包装器械的裁剪规格;明确器械包装重量要求;设置纸塑包装岗位培训与准入;明确质检班职责,每周总结反馈1次。以2016年7—12月改进前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作为本底值,与改进后2017年1—6月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前后,包装袋破损、封口不合格、纸塑袋裁剪规格不规范等质量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纸塑包装环节采取以上改进方法,可降低包装密闭不合格事件的发生,促进纸塑包装操作规范,提高纸塑包装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纸塑包装袋 包装环节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库药品管理中持续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药库中使用的500种药品进行研究,在药品管理中,对比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药库药品的近效期和混淆情况。结果实施改进后,药库药品的近效期的药有3例,药物混淆的有5例,与实施质量改进前相比,明显有减少。在实行持续改进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库药品管理中持续质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药品管理中的不足,减少近效期药物和混淆药物出现的可能性,促进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实行。

  • 标签: 药库 药品管理 持续质量改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綦江泌尿结石成分分析及预防指导。方法从2017年7月—20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泌尿结石132例患者,是綦江居住5年以上的泌尿系结石症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并对据取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分析结石形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选取1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对患者的结石分析、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可全面的判断患者泌尿结石成分,对其精确的进行预防指导。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结石分析、血液分析和尿液分析以及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的治疗方法,可清楚的判断患者泌尿结石成分,对患者以后的预防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其这132例患者预防性很高,预防满意度达到100%;其对照组复发率为0%。结论这种提取患者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成份分析的方法,可针对性的分析出泌尿结石成分,对泌尿结石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该方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泌尿结石 成分分析 预防指导 红外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掌握食品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食品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的规定检测。结果与结论2016年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10份问题样品,合格率大于90%,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也不可忽视,建议有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的修订等方面完善提高、解决食品安全的难点及热点问题。

  • 标签: 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 监管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都托幼机构儿童手卫生现状,为制定我托幼机构手卫生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新都203家托幼机构儿童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新都托幼机构水龙头数量存在不足,平均7.03个儿童共用一个水龙头;肥皂的提供率仅为67.98%,且23.15%的香皂和肥皂放置方式不合理,不易保持干燥;儿童平均每天洗手次数为6.63次,78.33%的托幼机构选择使用毛巾干手,且普遍存在毛巾集中悬挂现象;分别有76.35%、71.92%、71.43%的托幼机构希望获得清洁剂选择、干手方法和洗手步骤方面的知识,宣传视频和专题讲座是最受欢迎的宣传方式,分别有80.30%和75.37%的托幼机构选择。结论新都托幼机构儿童洗手频次和对洗手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水龙头的配备和清洁剂提供方面还存在不足,毛巾集中悬挂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手卫生工作。

  • 标签: 托幼机构 手卫生
  • 简介:摘要实验诊断学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合理选择检验项目、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一门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重要桥梁课程,做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总结近年来在临床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经验,探索思考教学方法与途径,以便逐步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临床思维 教学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持续改进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持续改进方法前后的各项工作质量评分数据、医疗器械抽检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此来评价PDCA持续改进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后的环境状态、设备管理、包装质量、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后的清洗合格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临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前;湿包发生率明显低于PDCA持续改进方法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PDCA持续改进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从而显著提升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包装质量。

  • 标签: PDCA持续改进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性人文关怀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做好入科前访视、入科时量表评估、出科后的指导,规范护理工作增强护理支持系统,让病人及重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护理过程、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以达到减少ICU谵妄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比较持续性人文关怀开展前(2015年1月-2015年12月)和开展后(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性的人文关怀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各指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的优质护理中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的举措,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重症监护病房深入推广。

  • 标签: 持续性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少院内感染是建立安全医疗环境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正在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提出,在进行医院管理评价时,需要持续改进医疗资料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管理核心,并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作出明确的规定,探索出管理感染的持续质量改进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本文阐述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情况。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 感染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76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优质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在优质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疗效以及自理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机率,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后,可有效对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 优质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