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链抗体具有分子量小,免疫原性低,组织穿透力强,特异性强等优点,通过重组DNA技术将链抗体(singlechainantibodyfragment,scFv)基因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具有scFv特性和所融合的效应蛋白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已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就scFv融合蛋白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单链抗体 融合蛋白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彩超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动脉患者围产结局,为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早期干预及减少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产前超声筛查为脐动脉胎儿1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脐动脉孕周及围产结局。结果19例常规彩超检查诊断为脐动脉患者,终止妊娠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脐动脉,其中,12例为单纯性脐动脉,9例终止妊娠方式选择剖宫产,3例为经阴道分娩,新生儿产后Apger评分1分钟均在8分以上;6例合并为胎儿结构异常,围产结局均为经阴道引产;1例死胎。结论常规围产保健胎儿彩超行胎儿系统筛查时应常规行胎儿附属物检查,包括脐带血管的检查,发现脐动脉者应结合羊水穿刺等其他检查手段,排除胎儿合并其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

  • 标签: 产前检查 出生缺陷 单脐动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方法从2012年1月对门诊输液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基础病、急重症患者建立护理记录,详细客观的记录输液全过程。结果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结论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明确责任,减少医疗纠纷,便于举证倒置,维护患者的权利,保护医护人员自身,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输液患者 护理记录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下肢手术中采取侧腰麻和喉罩通气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下肢手术的高龄老人患者,年龄85—97岁,ASAⅡ--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人,喉罩通气全麻组(R组)和侧腰麻组(S组)。R组选择静脉诱导后喉罩通气,静吸复合维持,而S组予以侧腰麻,取患侧侧卧,穿刺部位L2-3间隙,用25G的腰穿针刺入蛛网膜下隙,推注重比重混合药液3ml后,患侧侧卧位15min,调节手术床以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待麻醉平面固定后平卧或摆放手术体位,开始手术。记录R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喉罩置入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喉罩即刻(T4)、拔出喉罩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组推药前(T0)、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45min(T5)的MAP、HR的变化及术中使用升压药情况。结果T0时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R组MAP、HR均较T0有明显改变(P<0.05),使用升压药例数多(P<0.05),S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侧腰麻在高龄老人下肢骨折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优于喉罩通气全麻。

  • 标签: 单侧腰麻 喉罩通气全麻 高龄老人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双子宫取环的方法子宫为一空腔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子宫为胚胎着床,发育、成长的所在。也是胎儿娩出的器官。临床上99.99%的子宫都属于正常形态,即阴道,单子宫。此次偶遇的患者,碰到阴道,双子宫,甚感惊讶,遂共学共勉。

  • 标签: 单阴道 双子宫 取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术护理记录单在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其书写质量。方法通过对1500份手术病历中手术室护理记录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500份手术室护理记录中,查出存在问题的手术物品清点21份,手术安全核查记录18份。结论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学习,强化护士法律意识,规范书写格式及程序,提高手术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手术护理记录单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档病案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存在缺陷,探讨提高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质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个护理单元1560份归档病案成人患者住院首次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对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检查的1560份护理病历中,共有72份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存在缺陷,占病案数的4.6%,共出现缺陷次数153次。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书写病历的标准化意识,以保证医疗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 缺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观察60例经过131I治疗的叶Graves,病患者和双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和比较131I治疗叶Graves,病和双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分别采取131I治疗,治疗后均进行随访观察,通过对比131I治疗后甲状腺缩小程度及治疗疗效的情况,来分析131I治疗叶Graves,病及双叶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结果叶Graves,病131I治疗组治疗前后甲状腺体积缩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痊愈43例(71.7%)、好13例(21.7%)、无效4例(6.6%),有效率93.3%,治愈率71.7%。双叶Graves,病131I治疗组痊愈46例(76.7%)、好转11例(18.3%)、无效3例(5.0%),有效率95.0%,总治愈率76.7%。结论对于叶Graves,病采取131I治疗,其疗效与131I治疗双叶Graves,病并无明显差异。叶Graves,病患者,针对甲状腺显像中摄锝功能亢进的一叶甲状腺组织进行估重,采取131I治疗,只要治疗剂量得当,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治疗后随访,均可达到有效的疗效。131I治疗叶Graves,病,具有有效、安全、经济的优点。

  • 标签: Graves,病 核素治疗 131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采用切口治疗的37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36例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出现皮肤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无感染、骨不愈合、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按照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9.2%。结论采用切口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可暴露两处骨折端,减少多切口对血管的损伤,因剖离的范围小从而降低了发生皮瓣血运障碍的可能性,有利于骨折端的愈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单切口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结节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间行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8例,并将1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进行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在碘-水基图与水-碘图上定量测定碘、水含量,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λHU)并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相应部位的CT值。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证实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碘、水含量及λHU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腺瘤组在碘、水含量之间均高于甲状腺癌组(P值均<0.001);对于混合能量下的CT值,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腺瘤组与甲状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结论能谱扫描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对于区分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诊负责制记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透析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护士首诊负责制,即由主管护士全程负责病人的首次透析,包括首次透析前的准备、记录工作–首次透析中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实施并进行评估–诱导期透析健康教育–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将健康教育分配给责任护士;对照组实施常规首次透析治疗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病人满意度和诱导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结论首诊负责制模式可明显提高病人首次透析时的安全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首诊负责制 首次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侧皮质固定治疗青少年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青少年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侧皮质固定并进行早期前臂旋转功能锻炼,3—12月后取出内固定,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9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估标准评估。优4例,良4例,中1例,骨折均愈合。结论该术对青少年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支撑良好,无术后复位丢失,且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青少年桡骨小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指掌骨钢板 单侧皮质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金属环和吉妮节育环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到所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期妇女25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80例放置吉妮节育环,对照组178例放置金属环,分别于放环后1、3、6、12个月后进行随访,对两组实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节育环脱落率、移位率、月经异常发生率和妊娠率均较低,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吉妮节育环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金属单环 吉妮节育环 避孕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病种质量控制急诊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STEMI病人7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救治时间窗提前,由院前急救医师负责接诊本组STEMI病人,确保STEMI病种质量控制的严格实施,并与导管室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医师联系,均在急诊室集合等待会诊。病人入院后以病人实际情况以及病人家属沟通情况为依据来选择合理的再灌注疗法,并将病人直接送入CCU或者导管室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者PCI治疗。结果本组STEMI病人经在院接受院前以及院内急救处理以及由急诊科全力参与实施的STEMI病种质量控制方案后,病人再灌注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P<0.05);急诊室-开始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DTN)、急诊室-导管室(door-to-lab,DTL)、急诊室-首次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B)以及停留于急诊室的总时长均有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接受院前抢救处理的STEMI病人而言,病种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有利于缩短其发病后进行再灌注治疗所需时间,使再灌注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单病种质量控制 心肌梗死 再灌注 急诊科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输液计划页面整洁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拟定并实施对策。结果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使病区静脉输液计划页面整洁率由改善前的66%提高到95%。结论品管圈活动运用在提高输液计划页面整洁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输液计划单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