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适宜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图、文、声、像并茂媒体课件使得教师好教,学生好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受很多方面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媒体课件 解剖教学 应用
  • 简介:实验教学是解剖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实验考核是评价学生观察标本好坏标准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将这一技术引入解剖学实验考核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研室利用Powerpoint、数码照相机和相关软件制作了解剖学实验考核软件,经近年来使用,具有诸多优势,值得推广,同时为计算机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实验考核 解剖学 多媒体技术 软件制作 多媒体教学 数码照相机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科学,是医学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医学基础课基础,同时也是医学临床课基础.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媒体技术 人体解剖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计算机网络是当代科技发展产物,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处理于一体媒体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将它引入中等卫生学校课堂教学已逐渐在普及,它无论在时间、地域、师生交流方式以及学习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具有开放性,能将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教学过程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 标签: 医学教育 多媒体教学 正常人体学教学 应用
  • 简介:是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医学名词大约1/4源于此,同学们往往认为内容多,零碎、枯燥无味,难学难记,记乔而易忘.

  • 标签: 《正常人体学基础》 多媒体课件 制作
  • 简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普及,教育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引起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作为当今社会现代教育主要形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我校在《组织胚胎学》教改中实践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网络教学 多媒体 教改 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理论课,而中枢神经系统又是解剖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此部分教学复杂、抽象,名词繁多,学生学习时负担重、压力大,难懂且易忘.而目前高校学生扩招和教学时数缩减等更增添了这部分内容教学难度.

  • 标签: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中枢神经系统 解剖学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染色结果。用pH值6.0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内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内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在神经细胞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成因也有解释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检测是一种更好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对31例围产儿肝体表投影及大小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肝上界在右液中线大多位于第7肋-8肋间隙平面(87.1%),在右锁骨中线大多在第4肋间隙平面(70.9%),在左锁骨中线以平第5肋-6肋间隙平面者最为多见(93.5%)。肝下界在右腋中线位于肋下缘以下0.74cm(100%),在右锁骨中线位于肋下缘下方2cm(100%),在左锁骨中线多位于左肋弓下缘以下1.9cm(64.5%)。在右锁骨中线,肝上、下界之间距离平均为3.67厘米。肝左、右两端之间最大距离平均为6.21cm。

  • 标签: 围产儿 体表投影
  • 简介:1932年一位名叫Barr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Scott和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医学用语是指医务人员、各医疗部门在临床应用、科研及教学、医学基础及医学服务等实践中所使用专门语言。关于什么是医学英语,一种较为普遍接受观点是,凡涉及到医学诸领域英语,包括特定词汇、短语、习惯用语、句子结构等都是医学英语。《医学英语教学大纲》载明:“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有效途径。各校均应在3、4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可见专业英语是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重要工具。

  • 标签: 医学英语 教与学 大学英语教学 专业英语 英语学习 医务人员
  • 简介:用光镜观察了80例人胎和4例新生儿脾。结果表明,脾发生可分两个阶段,血管网阶段:一直持续到胎12周,脾原基由空充质细胞,网状纤维和小血管构成,在网状纤维间和血管内填充大量红细胞,少量晚幼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脾不具备淋巴器官结构特点,淋巴组织形成阶段:12周后随淋巴细胞聚集,脾内淋巴细胞逐渐增多,部分细胞密集成团,至14周时红髓,白髓雏形已可分辨,15-16周时动脉周围淋巴鞘与脾小结开始形成,脾索与脾血窦已能区分,18周时脾已具有淋巴器官结构特点,从19周一直到出生,红白髓进一步发育完善。

  • 标签: 组织发生 人胎
  • 简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组长是个十分重要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组长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至关重要。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当好教学组长?具备何条件呢?作者认为教学组长应有较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较丰富教学阅历;对从事形态学专业还应具备良好绘图技能及操作技能;要有较强责任心及组织能力,要把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作为己任。教学组长主要职责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组长应是本学期(年)教学核心,既是教学计划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教学计划实施者、监督者,要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来看,改革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一个教学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教学活力,恢复教学本来面貌。把教师教学比喻为t燃烧蜡烛”显然是片面的,悲观。教学应是培养人类知识继承者摇篮,教师应是培养具有开拓者精神先导者,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而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到承上启下桥梁作用。当好教学组长,应自己首先并带动全组教师认真做好以下三个具体问题;①讲课内容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切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②讲课内容应与教学方法同步,即以不同教学方法来讲授相应

  • 标签: 教学组长 条件 职责 教学质量
  • 简介:在64例成人整尸(男41女23)128侧下肢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和腓浅神经等结构在踝前位置及与邻近结构关系;测量大隐静脉、足背动脉等血管外径、隐神经等神经宽度、厚度与深度,它们与内、外踝及胫骨前肌腱等结构距离及彼此间距离.结果与结论:①大隐静脉均经内踝前外侧上行至小腿,在内踝平面位置浅表恒定,是理想静脉切开部位.静脉距内踝前缘最突点1cm,距胫骨前肌腱1.5cm,关系较恒定,可用此二结构作为静脉标志,多数情况静脉经此二结构连线内侧2/5与外侧3/5交点深面;足背动脉在伸肌支持带深面且距静脉在2.5cm以上,静脉切开不会伤及动脉;且动、静脉关系恒定,动脉可以作为静脉标志.②腓浅神经均于浅筋膜内经踝关节前方下行布于足背与趾背皮肤,在踝前行于足背动脉外侧,可用动脉作为神经阻滞标志;腓浅神经多为其两条终支经踝前下降,在足背多与隐神经和腓肠神经吻合,故当其阻滞时最好从动脉搏动点进针向外踝方向注药同时阻断其两条终支并最好同时阻滞隐神经与腓肠神经.③腓深神经与腓浅神经可能存在吻合,腓浅神经阻滞时最好同时阻滞腓深神经;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伴行,动脉搏动即为其标志.④足背动脉在踝前位置恒定,恰位于两踝之中点,是踝前神经阻滞时有用标志.

  • 标签: 前区 区解剖 踝前
  • 简介:脊髓损伤(SCI)修复是医学界面临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想方法,但是世界各地许多学者已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以及脊髓再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动物损伤模型、评价方法和治疗措施,研究过程中有很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来探求稳定性较强、能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脊髓再生、功能恢复方法;最为科学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神经移植
  • 简介:探讨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方法对5个颅骨外所需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各项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颅内结构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标识区域内。结论头部体表定位与颅内结构关联性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体表定位,在手术入路及体表判定颅内结构定位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定位 颅内结构 关联性
  • 简介:过去常用经典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定位线立体存在部位,现在广泛使用DAB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取Wistar大鼠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恒冷箱切片(厚7μm),进行以下实验:Nadi反应:切片入孵育液(N-苯基-对-苯二胺3mg、1-羟基-2-萘酸3mg溶于二甲基亚砜0.1ml,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混匀后过滤)室温30min.入Lugol碘液2min,入5%硫代硫酸钠4min,入1%醋酸钴60min,蒸馏水洗,甘油明胶封固.DAB法:切片入孵育液(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9mg,细胞色素C15mg,混匀后过滤)室温5min.切片用缓冲液清洗,入蒸馏水,甘油明胶封固.HE染色:切片先用10%Formalin固定10min,再做常规HE染色.对照:Nadi反应和DAB法都用迭氮钠预孵育5min(10ml缓冲液中含6mM迭氮钠),再入含6mM迭氮钠孵育液中孵育,以下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DAB法还用不含细胞色素C孵育液做对照.实验结果:HE染色切片显示组织结构正常.Nadi反应阳性产物为黑绿色颗粒,可见弥散现象.DAB染色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很少见有弥散现象.对照切片结果:用迭氮钠制酶活性Nadi反应有弱阳性产物,而用迭氮钠DAB法细胞色素C切片均呈阴性反应.我们认为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经典方法Nadi反应存在反应产物弥散现象,用迭氮钠抑制酶活性后仍有阳性产物出现,因而该法只能表明线粒体存在,而其定位不够准确.DAB法方法简便,反应产物不易扩散,可较准确地定位线粒体存在部位.另外,DAB沉淀物能与四氧化锇反应形成锇黑,可用于电镜观察.经以上实验观察和比较,我们认为无论从反应特异性、定位准确性,还是电镜应用性等方面看,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DAB法都优于Nadi反应.

  • 标签: 反应比较 氧化酶法 法反应
  • 简介:肝细胞核因子6(HNF-6)属于肝细胞核因子家族中ONECUT蛋白家族,是肝脏内调控基因特异性表达一类转录因子,在肝脏较多表达,并含有在进化上相当保守DNA结合区,通过与各种靶基因调控区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靶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对肝细胞分化和代谢过程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HNF-6不仅参与肝,胰发育调控过程,还参与肿瘤、组织再生等多个生理及病理过程调控。现对HNF-6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综述如下:

  • 标签: 肝细胞核因子6 器官发育 肝脏再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