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开发了一种基于爬行运动的脊柱康复训练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支撑床体机构和上下肢爬行训练支撑机构,控制系统由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运动控制程序等组成。通过2个直流电机为爬行运动训练提供动力,1个步进电机为脊柱侧弯矫正训练提供动力,1个直线导杆电机控制床体旋转和2个步进电机控制腹部支撑上下、左右移动。上位机采用PCI-1240运动控制卡作为控制核心,实现爬行训练的距离、速度和运动时间等的控制;下位机使用单片机实现对训练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能很好地控制脊柱康复训练仪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以满足脊柱患者康复训练的需求。

  • 标签: 控制系统 爬行训练 脊柱康复 康复设备 运动疗法 系统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悬吊训练技术(SET)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和传统推拿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SET对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核心肌群、肌肉放松收缩和骨盆进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FIM)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法肌力测定(MMT)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4.73±0.45vs3.73±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VAS评分和MMT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试验组疗效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704,-11.147,10.385,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率、治愈显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90.51%±7.11%vs59.26%±10.24%,93.30%vs6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98,P<0.01)。结论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时,采用SET辅助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且经济、方便,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悬吊训练系统 功能独立性评分 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 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价量表
  • 简介:设计一种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科学化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行走能力。本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采用AVR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伺服控制系统作为动力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行走机构来模拟正常步行,实现对患者行走训练,并通过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精度及较好的疗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伺服控制系统 下肢康复 计算机技术 AVR单片机 PID控制算法
  • 简介: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新手在腹腔镜训练箱和模拟器训练过程中不同疲劳水平下的训练效果。2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使用训练训练,B组使用模拟器训练。首次采用脑电信号评价训练过程中的脑力疲劳,定义状态指标F量化疲劳水平;采用眼动特征和完成时间、错误数来评价训练效果。分析两组F值曲线,第1~5次训练两组斜率均为0.17;第6~15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114、0.078;第16~20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54、0.24。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组训练者,脑力疲劳的发生更容易影响其完成时间和注视点个数;对于B组训练者更容易影响错误数、注视时间百分比和注视/眼跳百分比。相同任务下,腹腔镜训练箱相对于模拟器更易于使训练者疲劳,两种训练器都对训练效果有提升,但训练效果不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而一直在提高。当疲劳发生时,训练效果会呈下降的趋势。

  • 标签: 脑力疲劳 腹腔镜训练 脑电 眼动特征 学习曲线
  • 简介:设计出一款多态脊柱康复爬行训练仪.该爬行仪可实现被动形式下的跪撑爬行、攀高爬行、俯式爬行、扭腰摆动等多种爬行训练模式.爬行运动对脊柱有很好的锻炼效果,根据爬行运动设计要实现的动作,利用SolidWorks对训练仪整体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对训练仪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理论分析,并结合SolidWorksMotion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对主要受力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通过运动仿真,三维模型可以实现各种预定的运动模式,而且对关键部件进行的强度校核满足强度要求.该训练仪运动模式多样且结构设计合理,选材强度合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脊柱康复 爬行训练仪 三维建模 有限元 结构设计
  • 简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中老年足部训练系统,利用三轴加速度计、微处理器和无线蓝牙等器件组成数据采集平台,将采集到的足部运动加速度数据,通过无线蓝牙模块传送到智能手机上。利用智能手机平台,引导中老年进行各种下肢肌肉群的训练,用自编的App应用程序进行加速度数据的预处理、小波变换及其重构、去噪和特征提取,获取训练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评估。

  • 标签: 静脉溃疡患者 足部训练 三轴加速度计 小波变换 峰值检测
  • 简介:进一步评价瑞士球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地面力量训练对大学生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增进效益。核心力量训练组(n=13)采用瑞士球(GoFitSwissBall,75cm)上俯卧撑和瑞士球上仰卧起坐;传统力量训练组(n=7)采用地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对照组受试者(n=8)不进行任何相关的专门性训练。力量训练组每周训练3次,每次60min,每个动作持续60s,节拍器控制节奏2s/拍,每种方式3组,共6组,组间间歇5min,训练周期为7周。分别于训练前、训练七周后进行Wingate无氧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对照组前后两次测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核心力量训练组和传统力量训练组中,七周后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以及相对值均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最高无氧功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无氧功率在核心力量训练组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在传统力量训练组也呈显著性增加(P﹤0.05)。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力量训练在提高人体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瑞士球 核心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能力 无氧运动能力 Wingate无氧测试
  • 简介: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下肢肌力、肌肉状态及功能表现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KOA患者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7.35岁。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进入WBV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男女例数相同,WBVT组采用传统治疗+多频振动仪干预,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治疗。疼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肌力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法(MRC分级法),肌肉状态采用Myoton-3设备检测,膝关节功能状态采用WOMAC评定。干预时间为1个月。结果组间基线一致。干预1个月后,WBVT组肌力和肌肉状态有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MT)=6.07,t(Freq)=3.43,t(Stiff)=2.79,t(Decr)=8.97,P〈0.05];VAS和WOMAC数值两组均有下降趋势,WBVT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S)=3.19,t(WOMAC)=2.26,P〈0.05]。结论WBVT可以减轻KOA患者疼痛,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改善肌肉状态和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全身振动训练 膝骨关节炎 疼痛 肌力 肌肉状态
  • 简介:观察大鼠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后骨骼肌一氧化氮(NO)含量、骨骼肌铁代谢及其相关关系,研究NO对不同负荷耐力训练过程中大鼠骨骼肌铁代谢的调节机制。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适度运动组、过度运动组,对照组大鼠不运动,适度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不同负荷的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周后,测定肌四头肌铁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NO含量。过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股四头肌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适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股四头肌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适度运动引起血清及股四头肌NOS提高的结果是增加了NO含量。NO使摄入细胞内的铁增加,向细胞外转运的铁减少,最终增加肌细胞内的贮铁量,保证运动中骨骼肌铁的需求,使机体对运动产生有益的生理适应。

  • 标签: 耐力训练 大鼠 肌四头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铁代谢
  • 简介:据GuptaS(PNAS,July13,2010)报道,科学家已经构造出了一个有关胰岛素的新公式,那就是将这种激素缓慢释放到血液中。这种方法目前仅仅在动物体内进行了测试。如果它能够在人体中奏效,则可以减少胰岛素的注射次数——糖尿病患者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使体内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的。这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可算是一个福音,因为许多人负担不起逐渐释放胰岛素的胰岛素泵。

  • 标签: 胰岛素泵 缓慢 动物体内 发展中国家 血糖水平 注射次数
  • 简介:探寻可替代甘油并简化复温后洗涤过程的较理想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为低温保存红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便利。依据血红蛋白溶液浓度与其在波长为412nm处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建立红细胞回收率评估方法,研究比较了使用5种低温保护剂实现人类红细胞液氮深低温保存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35.5%(w/v)甘油的保存效果最佳,其回收率为97.84%;其次为25%(w/v)右旋糖酐40,其回收率为85.08%;再次之为1M海藻糖(加载并孵育17.5h),其回收率为55.35%;回收率最低的两组为1M海藻糖(未经孵育)和10%(w/v)的二甲亚砜,对应的回收率均不足35%。初步推断:右旋糖酐40是一种可望替代甘油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

  • 标签: 红细胞 低温保存 海藻糖 右旋糖苷 血红蛋白 吸光度
  • 简介:据2010年6月22日MacromolecularBioscience报道,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无需使用支架或非生物制剂进行细胞制作的简单方法。使用组织工程学修复受损器官及人造器官体外生长,培养细胞以形成功能组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赖于一种辅助材料——可生物降解支架。

  • 标签: 培养细胞 无支架 制作 组织工程学 人造器官 中国科学家
  • 简介:我们概括了近年来在植物、人体等多方面的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建立在相干理论基础上的超微弱光子根据发光强度不同与弛豫过程不同两方面,总结了唯象模型下的压缩态参数估计、光子统计熵、双曲弛豫公式、衰减参数的四种分析方法。为促进超微弱光子辐射的进一步发展,为实验设计和分析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 标签: 超微弱光子辐射 相干理论 压缩态 统计熵 双曲弛豫 衰减参数
  • 简介:为了在增强对比度的同时又能较好地表现细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多尺度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在对数域进行图像的高低频分离,并对两部分分量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和局部增强处理。此方法结合了直方图均衡和局部增强算法的优点,增强后的DR图像效果较好。

  • 标签: DR医学图像 变换域 局部增强 直方图均衡 RETINEX
  • 简介: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设计一套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智能定位方法,进而实现智能穿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FasterRCNN训练超声图像中血管自动检测模型,优化检测模型的网络架构与非极大值抑制参数,血管检测器AP=0.896。基于穿刺靶血管位于穿刺中分线上这一先验知识,确定穿刺靶血管,根据靶血管的物理位置以及留置针的穿刺角度,确定留置针在患者皮肤表层上的穿刺点的物理位置以及留置针的进针距离,进而机械手臂驱动留置针自动穿刺。在体膜上验证上述方案有效。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智能定位 FASTER RCNN 非极大值抑制 穿刺中分线
  • 简介:介绍了3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增强方法和其原理,分别应用这3种增强方法对一幅磁共振医学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它们在医学图像增强效果上的差异.

  • 标签: 医学图像 小波变换 图像增强 峰值信噪比 自适应增强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鼻烟窝的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健康志愿者(进修实习医师)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岁。应用s-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线阵探头频率3-12MHz。观察80侧鼻烟窝的断层解剖声像图,分4个切面横切,显示鼻烟窝的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韧带。测量鼻烟窝内桡动脉及头静脉的内径。结果该方法清晰显示并详细标注了鼻烟窝各切面肌肉、神经、血管、韧带的具体超声解剖结构。左右侧桡动脉内径[(2.38±0.16)mmvs(2.39±0.15)mm]和头静脉内径[(2.81±0.18)mmvs(2.83±0.1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明确鼻烟窝结构的首选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为鼻烟窝内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鼻烟窝 检查方法 解剖结构 超声图像
  • 简介:磁感应热疗计划系统(MHTPS)需要向计划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的三维病灶属性,以辅助制定最优适形热疗计划。传统方法需手动勾画所有包含目标的片层,而后进行三维重建,分割耗时巨大,无法满足临床实用性和高效性要求。本研究针对手动分割效率较低的问题,探究了新的热疗计划系统中组织器官分割方法,引入并优化基于多方向片层的薄板样条最小能量半自动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法能够较好地描述人体组织器官和肿瘤的二维轮廓和三维模型,解决磁感应热疗计划系统中三维治疗靶区的适形确定问题,显著改善了传统手动分割方法的效率,可集成至计划系统使用,减轻医生和物理师负担。

  • 标签: 磁感应治疗 热疗计划系统 适形热疗 医学影像 器官分割 薄板样条
  • 简介: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涡流的存在会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梯度电流预增强方法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有效的涡流补偿方法。梯度电流预增强在一个周期内要进行上千次e指数计算,需采用快速的计算方法。迭代计算是普遍采用的涡流补偿快速计算方法,但是存在累积误差放大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基于迭代计算原理,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段迭代的MRI成像涡流补偿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计算时间同量级的条件下有效地提高了梯度预增强量的精度。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梯度电流 涡流补偿 累积误差 分段迭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