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检验在妊娠孕妇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体检孕妇94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4例为研究对照,分析各孕期体检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孕早期凝血四项和健康组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健康组相比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进行检测时发现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处于动态平衡状况,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疾病预防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指标 妊娠孕妇 观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研究妊娠期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本研究分析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测的 56例孕妇以及在体检科体检的 56例处于非妊娠期的身体健康女性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分别研究 2组女性血液检查中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情况。结果 与健康女性比较,妊娠期女性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低,但其血浆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且娠期女性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3项指标,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出现逐渐缩短的情况;而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之相反,其主要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出现逐渐升高的情况。 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妊娠期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因对女性妊娠期的各个时间段内对孕妇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了解其凝血状态,其能够有效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妊娠血栓的形成,对妊娠抗凝治疗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妊娠期女性 凝血功能 检测结果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科进行无肝素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器发生严重凝血的例数,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透析器凝血程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器严重凝血发生率为23.5%低于对照组(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41,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无肝素 血液透析 凝血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繁荣、科技发达,近年来在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民众对自我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医疗质量及优质服务的期待也跟着提高。高水平的医疗质量不仅可以促进病人护理的安全,提高医疗效率及护理质量,更可让医院获得民众信赖,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护士是医疗体系中人数最多,也是第一线护理病人的重要角色,护理质量是否满足民众期待,将影响总体医疗护理的水平。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检测 误区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ICU动脉置管患者实施肝素冲洗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护理。方法 收集自 2015年 8月至 2018年 8月在我院 ICU进行治疗并实施动脉置管患者的住院资料,从中选取 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住院顺序的不同均匀的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一组、二组和三组,每个小组有成员 20名,一组的患者冲洗时使用的肝素冲洗液是 0.5U/ml,二组患者使用 1U/ml的肝素冲洗液进行冲洗,三组患者使用的则是 3U/ml的肝素冲洗液,观察全部患者在进行肝素冲洗后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导管阻塞的情况以及动脉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并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并且为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结果 通过对比可以知晓,不同组患者的导管发生阻塞的情况差距不是很大,没有比较意义( P> 0.05);对三组患者冲洗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变化不是很大,没有比较意义( P> 0.05),由此可以确定,肝素冲洗不会影响 ICU动脉置管患者的凝血功能;但是三组的患者在肝素冲洗后动脉穿刺点的出血情况比一组和二组的严重。通过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为了能够及时、准确、连续的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注意保持测压管时刻处于通畅的状态,并确保测压管不发生阻塞或者脱出等情况,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患者,防止患者出现导管血栓、气栓。结论 为 ICU动脉置管患者进行肝素冲洗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会使测压管时刻处于通畅状态,但是 3U/ml的肝素冲洗液有可能造成患者出血,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配合意义重大。

  • 标签: 肝素冲洗 ICU动脉置管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 C 以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60例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 60例体检合格的群体作为一般组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参照血清胱抑素 C、凝血功能等进行有效对比。 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对比,一般组患者为( 1.50±0.32 )㎎ /L ,观察组患者为( 1.13±0.21 )㎎ /L ,一般组高于观察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两组患者而凝血功能对比中,其血浆纤维蛋白对比,一般组高于观察组,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抗血凝酶 -Ⅲ对比,一般组均低于观察组,(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血清胱抑素 C 以及凝血功能有效地反映出急性脑梗死患者部分体制变化,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 C 凝血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适合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医院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纳伯迪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初步筛选指标进行了讨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的正系数分别为91.43%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7和0.8331,变异系数在0.00 ~ 0.20之间。建立的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三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9项。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的护理质量敏感性特征,符合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安全质量 敏感性指标体系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血生化指标异常时 ,尿石症的发病率将有何影响。方法 对体检筛查出的 65610名无结石体检者和 8193名尿石症患者进行血生化结果的调查。结果 随着血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汁酸、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血生化指标的增高,尿石症的患病率增高,随着高密度脂蛋白、白球比增高,尿石症的患病率降低。而白蛋白低于或高于正常值时,尿石症的患病率均增加。结论 血生化指标异常时,尿石症的患病率会增高。

  • 标签: 血生化 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乙型肝炎病毒)与HCV重(丙型肝炎病毒)叠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对于临床的使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在我院就诊的4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CV)、4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40例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员四组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展开研究。分别化验比较分析四组人员的白介素-6、γ-干扰素。 结果:HBV感染组、HCV感染组、HBV与HCV重叠感染组三组的患者的白介素-6水平,γ-干扰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患者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重叠感染 生化免疫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放血结合中药吹粉法在慢性肥厚性咽炎痰凝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郫都区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慢性肥厚性咽炎痰凝血瘀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西地碘含片联合都可喜治疗,实验组行针刺放血结合中药吹粉法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0.00%高于对照组63.33%,(x2=5.9627,p=0.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针刺放血结合中药吹粉法在慢性肥厚性咽炎痰凝血瘀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治疗成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放血 中药吹粉 慢性肥厚性咽炎 痰凝血瘀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指标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 2016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40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 2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脑脊液指标。结果:两组患儿氯化物含量无较大差异( P> 0.05),观察组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均比对照组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实施循证护理,可对患儿脑脊液指标起到有效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手足口病 脑炎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键监测指标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两个阶段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53例,前期患者未实施关键监测指标管理体系,后期患者实施关键监测指标管理体系,对比两个阶段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关键监测指标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延长生存时间,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关键监测指标 腹膜透析 容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生化和血凝指标的变化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60例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血凝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 LDH、CK-MB、AST、α-HBD、CK方面,经过PCI介入治疗后均比术前低,差异明显(P0.05)。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DD、PT、FIB、APTT和TT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促进其心肌细胞功能的提高,而且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凝指标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在血液净化护理中对患者临床指标所发挥的改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接受的血液净化治疗患者45例作为护理对象,分为研究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研究组在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液净化 指标改善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应用在纵隔肿瘤手术治疗后免疫指标和预后所发挥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2例纵隔肿瘤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进行治疗。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试验组应用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指标和术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免疫指标显著优于对对照组,术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有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 纵隔肿瘤 免疫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初始可除颤心脏骤停患者血液指标,探讨心脏骤停后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急救的 31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情况及相关血液学指标。 结果:初始可除颤心律组的乳酸水平、免疫炎症水平、BNP水平明显的低于不可除颤组, 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初始可除颤组在缺血缺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损伤方面较初始不可除颤组轻,其较轻的内在损伤机制使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心脏骤停 初始可除颤心律 乳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