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宫颈切术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阴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6例行宫颈切术患者展开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组比较,其中给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阴道出血情况比较,观察组阴道出血率7.14%明显更低,且阴道出血时间(7.1±1.1)d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3.57%,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宫颈切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颈锥切术 护理干预 阴道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PCR主要是指生物学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技术虽然简单,但是该技术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影响实验结果。基于此,本文对PCR实验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PCR实验技术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措施。方法: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间于我院检验科施行免疫检验的标本中随机选择 3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探究标本的病毒类型及阳性率。结果:经检验结果显示, 350例研究对象中有 208例结核患者、 98例梅毒患者、 20例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4例免疫缺陷病毒患者,且组间阳性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 0.05)。结论:分析探究医院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定期消毒、检验培训、制定并落实规范化操作流程等针对性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程度,防控检验人员突发感染的效果。

  • 标签: 检验科 免疫实验室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宫颈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宫颈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均给予宫腔镜下宫颈切术治疗,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同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结果 B组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提升宫颈炎宫腔镜下宫颈切术的治疗安全性,值得被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 宫颈炎 综合护理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对本院100例输血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50例实施质量控制管理。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输血检验影响因素包括输送方式不合理、血样采集不合理、检验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管理不当等。经过质量控制管理后,研究组输血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血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西医结合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 2019年第06期
  • 机构:【摘要】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都市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人们在忙碌中开始,又在忙碌中结束,作息时间极其的不规律,饮食也得不到科学的保障,亚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肠胃健康问题是多数人普遍都存在的健康问题,乳酸菌素片因其良好的口感和显著地疗效,被广大胃肠疾病患者所青睐,成为临床与居家生活的常备药品之一。乳酸菌素片的良好口感和显著疗效与其配方和制备工艺有着极大的关系,配方问题经过时间的检验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因此乳酸菌素片制备工艺的突破对该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对乳酸菌素片的制备工艺展开分析,为保证药品的制备质量提供一份帮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光束乳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不同宫颈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冷刀切术)、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残留、复发、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采用改良宫颈冷刀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不同宫颈锥切术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束乳腺CT、超声及钼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乳腺CBBCT、超声及钼靶检查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的患者3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对CBB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CBBCT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三者最佳,但特异度最差,准确率则三者相同;CBBCT与病理的一致性不佳。结论CBBCT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病变 CBBCT 超声 钼靶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血站病毒灭活血浆制备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应用穿刺连接方式进行制备(参照组),应用无菌接驳方式进行制备(观察组)。比较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浆报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毒灭活血浆 制备方式 应用效果 报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鸣康复治疗仪治疗不同病程主观性耳鸣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院内主观性耳鸣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结合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以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耳鸣康复仪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有效率高于其他病程患者;观察组不同病程TH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急性期低于其他病程阶段。结论:耳鸣康复仪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显著,其中急性期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耳鸣康复治疗仪 不同病程 主观性耳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宫颈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宫颈切术。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U”型缝合法+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取宫颈切术中,应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可促进创面愈合、术后康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Sturmdorf缝合法 垂体后叶素 宫颈锥切术 术中出血量 创面愈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缓释制剂的使用,已经在当前医疗领域中,成为人们重视的研究内容,相比较普通的制剂而言,缓释制剂可以很好的提升人体的顺应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一种提升药物药效的有效治疗方案。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当前缓释制剂不同制备技术,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3D束CT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降低病人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4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原X线机上采用传统技术完成手术,实验组在新引入的X线机上采用改良的3D束CT技术完成手术。记录人口统计学、介入前成像和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总的、透视的和减影的剂量-面积乘积(DAP),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并评估整个手术的血管造影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术前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无显著差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实验组显著降低了卵巢(42 vs.118 mGy;P<0.001)和子宫(40 vs.118 m Gy,P<0.001)的平均器官剂量以及总DAP(102 vs.438Gy.cm ;P<0.001)。结论 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3D束CT可降低病人总 DAP值,以及卵巢和子宫的器官剂量,同时保持了最佳的成像质量和疗效。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3D锥束CT,辐射剂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200 例糖尿病 患者 的神经传导速度 及其 经验 。 方法: 选择 2019.1 -2019.12 我院 收治 200 例糖尿病 患者为观察组 ,择取同期 50 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肌电图测试,测试 MCV 值、 SCV 值。 结果: 观察组 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胫神经及右腓神经的 MCV 值较对照组缓慢 , P< 0.05( 具统计学意义 ) 。 观察组 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及右腓浅神经的 SCV 值较对照组缓慢 , P< 0.05。 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能早期发现亚临床病损,尽早明确疾病类型、阻止神经病变发展,早期提供降血糖、改善微血管及扩血管等疗法,缓解自身痛苦、控制疾病进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 标签: 糖尿病 患者 神经传导速度 分析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