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酮类抗菌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4-酮基的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一类药物。按其发明先后和抗菌作用的不同,分一、二、三、四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因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现巳不用。第二代主要应用品种为吡哌酸,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临床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当前应用最多的是酮类,即第三、四代,此类药物发展迅速,为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应用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500份酮类药物处方单进行研究,其中有250份处方单是我院2022年6月到12月开出的,这个阶段没有进行药学干预,将这250份处方作为对照组。另外250份处方单是我院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开出的,这个阶段已经进行了药学干预,将这250份处方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率和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都是单一使用酮类的药物,没有联合使用酮类的药物,研究组患者合理使用酮类药物的情况和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率的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也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酮类的药物时,进行药学干预,能够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率,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药学干预 临床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 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浸提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聚合草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聚合草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聚合草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0℃、料液比1∶40、浸提时间2.5h,在此条件下聚合草提取液中黄酮类物质百分含量为3.01%。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确实可行,适合聚合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

  • 标签: 聚合草 黄酮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陈皮不同炮制品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陈皮生品经清炒、麸炒、土炒炮制后各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样品溶液中黄酮类成分和橙皮苷含量。结果:陈皮炮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生品黄酮含量最高,而经清炒法、麸炒法、土炒法炮制后各样品含量均有所下降;在橙皮苷含量的测定中发现,土炒陈皮含量反而比生品陈皮高。结论:验证了炒陈皮、麸炒陈皮、土炒陈皮在民间用于治病是有据可依的。

  • 标签: 陈皮 炮制品 黄酮类成分
  • 简介: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鼠麴草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当鼠麴草黄酮提取液浓度超过5%时,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逐渐增强,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明显,且与VC、柠檬酸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这说明鼠麴草黄酮类合物抗氧化性明显,值得开发利用。

  • 标签: 鼠麴草 黄酮 抗氧化性
  • 简介:摘要:地病防治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地病防治工作, 必须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搞好制度和机制创新。

  • 标签: 地氟病 防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醚吸入诱导、异丙酚维持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先心介入封堵手术255例,ASAⅠ~Ⅱ级,入室面罩吸纯氧6L/min+8%七醚诱导,意识消失后停用七醚。开放外周静脉,静注长托宁001mg/kg,给予异丙酚5~10mg/kg/h持续静脉泵入。记录吸入七醚前后,泵注异丙酚5min时、15min时,HR、MAP、SPO2值,记录患儿吸入七醚后入睡时间(s),麻醉时间(min)及苏醒时间(min),术后随访患儿有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果患儿吸入七醚后HR、MAP、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泵注异丙酚后5min时HR降低(P<001),MAP降低(P<001),SPO2增高(P<001)。吸入七醚后入睡时间1392±426s,麻醉时间4125±509min,苏醒时间423±158min,全组患儿均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论七醚诱导复合异丙酚维持用于先心封堵麻醉,循环及呼吸平稳,不增加心脏的兴奋性,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先心病 介入封堵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o maintain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