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等比重布比卡因与重比重布比卡因在中临床应用的优缺点,为临床布比卡因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无禁忌症,拟行短时间(≤3h)下腹部、下肢及盆腔会阴区择期手术60例,年龄18-65岁,随机平均分成两组,I组(等比重组)和H组(重比重组)。L3-4或L2-3常规穿刺,见脑脊液且流出通畅后,I组以0.15-0.2ml/s注入0.75%布比卡因12.0mg-15.0mg,H组以0.1ml/s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75%布比卡因2ml+25%GS配制而成)12.0mg-15.0mg,后I组置平卧位,H组平卧后随需调整体位,记录即时T0min、T1min、T3min、T5min、T10min、T15min、T20min血压、心率和麻醉平面,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麻醉效果,与H组比较,I组病例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加稳定,麻醉时效更长。结论等比重布比卡因比重比重布比卡在中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等比重布比卡因 重比重布比卡因 腰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倒,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组(CSE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各50例,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SEA组阻滞显效时间、达麻醉平面时间短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麻醉药量小于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起效快、神经阻滞完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全子宫切除,腰麻,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CT对胸段脊柱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进入我院急诊的胸段脊柱损伤患者5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患者采用X线平片检查,实验组54例患者采用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T诊断54例患者89个椎体粉碎性骨折,伴椎板骨折22例,椎板和棘突同时骨折10例,脊椎关节脱位4例,伴椎管不同程度狭窄24例。椎管狭窄程度0级20例,1级16例,2级10例,3级8例。结论针对关系到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性,采用CT诊断胸段脊柱损伤的方式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骨折的类型、程度以及范围,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CT 胸腰段脊柱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不同固定方式在治疗胸段脊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胸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行跨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作为对照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4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过程中对两组术后疼痛、骨折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VAS评分、术前Cobb角等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Cobb角、术后即刻矫正度与术后半年矫正丢失度等方面比较,实验组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段脊柱骨折进而有效促进骨折复位,并较好的维持脊柱矫正度,对促进患者骨折恢复意义重大,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胸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胸段椎体骨折患者,共45例,时间范围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45例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胸段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出院时、术后12个月,本组患者前缘高度、后缘高度、Cobb角均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后路钉棒系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和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方式和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27.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和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均能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其中硬联合麻醉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方式 全麻 腰硬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