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陶琴琴

湖州市吴兴区凤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异常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参与门诊体检的4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及尿糖(GLU)。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异常情况,以及有无临床症状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1.11%(140/450),其中存在既往相关临床诊断的为4.44%(20/450),无临床诊断但主诉存在相关症状的为7.11%(32/450),无临床诊断且无主诉不适的为19.56%(88/450)。不同年龄组间尿液常规检验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尿液常规检验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尿液检验异常发生率较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老年女性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但是不容易引起重视,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关键词:老年;尿常规;泌尿系统

    尿液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基于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是泌尿系统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包括肾脏病变、代谢性疾病以及功能状态等多个方面。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需要将尿液常规检验纳入到体检范围内,以便及早发现存在的异常,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次随机选择社区医院体检的45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象,回顾性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尿液常规检验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参与门诊体检的4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12例男性和238例女性,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55岁,平均年龄(65.3±65.8)岁。纳入标准:知情并同意的患者;无认知障碍与精神疾病的患者;无合并心脑肾肝脏功能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提前对参与体检的患者预留通知时间,确保尿常规检验信息能够传达到位,且提醒患者体检前一天保持清淡饮食,尽量排除食物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并且,正式体检当天,检验人员需要询问患者前一天的饮食情况,确保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给予患者一次性清洁尿杯取样,避免混乱使用导致交叉感染等问题发生。从尿杯中取样20~30ml送往检验室,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2]。检验过程需要完全遵照相关标准,确保试剂用量、用法的规范性,完成尿液样本的干化学分析与测定。然后向离心管内放入10ml尿液,按照1500r/min参数设置,保持5min离心处理,最后清除掉上三层清液,提取出下层物质,并放入到相应试管内。待提取的下层物质达到0.2ml后,对其中存在的沉淀物进行混合,最后在剩余混合液体内取出一滴放置到载玻片上镜检,做计数分析,且整个流程必须要控制在2h以内[3]

1.3观察指标

    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蛋白质(PRO)、亚硝酸盐(NIT)及尿糖(GLU)[4]。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异常情况,以及有无临床症状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使用的是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应用的为T检验,技术资料应用的为χ²检验。如果P<0.05,可判断本次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所有患者尿常规检验阳性结果

所有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1.11%(140/450),其中存在既往相关临床诊断的为4.44%(20/450),无临床诊断但主诉存在相关症状的为7.11%(32/450),无临床诊断且无主诉不适的为19.56%(88/450)。

表1 尿液常规检验阳性结果

项目

WBC

RBC

GLU

NIT

PRO

总计

阳性

62(13.78)

46(10.22)

7(1.56)

12(2.67)

13(2.89)

140(31.11)

既往相关临床诊断

8(1.78)

6(1.33)

2(0.44)

1(0.22)

3(0.67)

20(4.44)

无临床诊断但主诉有相关症状

10(2.22)

16(3.56)

2(0.44)

3(0.67)

1(0.22)

32(7.11)

无临床诊断和主诉不适

43(9.56)

26(5.78)

3(0.67)

7(1.56)

9(2.00)

88(19.56)

2.2患者年龄、性别不同尿常规检验阳性结果

不同年龄组间尿液常规检验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尿液常规检验异常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年龄、性别尿液常规检验阳性结果

年龄(岁)

WBC

RBC

GLU

NIT

PRO

55~61

1.3

6.2

1.3

5.7

1.2

0.3

0.1

0.8

1.4

1.0

>61~70

3.3

11.6

2.5

7.2

1.3

0.8

0.2

1.3

1.7

1.3

>70~78

5.6

18.9

6.3

12.1

1.6

1.7

0.3

7.6

5.3

6.1

3 结论

    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随着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不断退化,疾病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尿液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方法手段,能够更及时的发现身体潜藏的隐患,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以便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争取更多疾病的治疗时间。尿液常规检验现在已经成为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老年人的尿液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

    尿常规检验和尿沉渣检验是常见的尿液检验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可以确定,尿常规检验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检验结果为阳性时,考虑为尿蛋白水平增高的原因[5]。相反尿常规检验结果为阳性,而尿成渣结果为阴性时,则考虑为尿液样本受到污染,需要重新采样检验。在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时,整个流程可缩短到30s以内,相比以往不仅检验范围更广,而且因为操作简单,整体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次参与研究的450例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其中总阳性率达到了所有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1.11%,其中存在既往相关临床诊断的占到4.44%,无临床诊断但主诉存在相关症状的占到7.11%,以及无临床诊断且无主诉不适的比例最大,占到了19.56%。可以说明大部分的老年人对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并不清楚,包括对相关症状认知不清,很多轻微症状并未引起重视[6]。并且,不同年龄和性别,最终的尿常规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面向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疾病相关内容,注重身体健康,积极主动的进行健康体检,不断来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莉莉.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J].人人健康,2019(24):261.

[2] 吴能利.浅谈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的应用与结果[J].心理月刊,2019,14(14):226.

[3] 周媚.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的应用与结果回顾[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2):182-183.

[4] 谭琴.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4):156.

[5] 周计平.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3):249-250.

[6] 雷燕.480例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8):1859-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