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细菌检验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为提高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细菌检验室在2017年4月~2017年10月采用常规管理,自2017年10月~2018年4月对临床细菌检验室采用质量控制管理,比较质量控制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与质量控制管理前相比,进行质量控制之后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尿液标本检验合格率、粪便标本检验合格率、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检验合格率、痰液标本检验合格率、创伤组织标本检验合格率明显提高,而且这些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高,与常规检验手段相比能够大幅度提升检验的精确性。结论加强对细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细菌检验效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临床细菌检验 质量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由细菌作为宿主细胞的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叫做噬菌体(bacteriophage,简写作phage),也叫做细菌病毒(bacterialvirus)。噬菌体通过宿主能够进行大量的繁殖增长,并且可以进入到细菌细胞的内与其受体进行结合,产生出具有特异性的DNA物质在宿主的体内大量繁殖,逐渐成为子代噬菌体,宿主在侵蚀下逐步的分解从而死亡。因此,噬菌体制剂不仅有许多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只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是可以在治疗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出现了所谓的“超级细菌”,它们可抵抗市场上所有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也具备相应的能力成为超级细菌。根据资料表明被烧伤者最终死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受到合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并且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抗生素类药物,增加了对该细菌的耐药性,根据相关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甚至一度排在所有G-菌中的首位,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最要重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环境试验对医用外科口罩细菌过滤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批医用外科口罩,依据YY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标准附录B细菌过滤效率(BFE)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经过环境试验预处理和未经环境试验预处理的医用外科口罩均能达到YY0469-2011中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的标准要求,过滤效率数值有显著差异,且经过环境试验预处理的过滤效率略有降低。结论:环境试验对医用外科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项目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医用外科口罩 细菌过滤效率 环境试验
  • 简介:摘要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针对细菌内毒素检验的方法如何进行有效应用,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进行分析,提出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的原理,进而明确了药品检验中细菌内毒素检验法的具体作用,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药品检验 细菌毒素 检验法
  • 简介:摘要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由微热和运动促发的阵发性肢端皮肤扩张潮红、局部温度升高、伴灼热和疼痛为特征的少见皮肤脉管性疾病。本病预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继发感染是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对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感染性疾病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实验室血清检查,将其分为A组(细菌性感染组,57例)、B组(病毒性感染组,43例),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血清PCT、CRP及WBC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清PCT、CRP、WB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B组,血清PCT、CRP、WB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经血清PCT、CRP、WBC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减少漏诊与误诊现象。

  • 标签: 重症细菌感染 PCT CRP WB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经皮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301例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分析导管相关感染及细菌定植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拔除的导管全部行导管尖端培养,在301例患者中阳性53例,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9例(9.6%);导管细菌定植24例(8%)。2.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77.4%,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分别占34%和30.2%。3.慢性肾脏病5期的导管感染率高于非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P=0.002);在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4.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呈增长趋势(P=0.026)。5.在置管前或带管期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较低(P=0.001)。6.患者置管前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前白蛋白与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无关(P>0.05)。结论导管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与患者置管前营养状态无关;适当使用抗生素及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导管感染率及细菌定植率。

  • 标签: 血液净化 导管 感染 细菌定植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在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划为参照组25例、试验组25例。患者均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以细菌耐药机制指导为前提,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患者抗生素相关知识知晓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抗生素相关知识知晓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试验组耐药机制知晓度评分为(15.6±3.3),参照组耐药机制知晓度评分为(9.4±3.2)。结论以细菌耐药机制指导为前提的抗生素使用方式,能够在保证其用药合理性的同时,预防耐药菌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生素 合理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检查的280例阳性血液标本,对上述280例阳性血液样本予以直接药物敏感试验以及常规药物敏感试验,研究两种检测结果的细菌鉴定结果与药物敏感结果的符合性。结果通过此次检验显示,直接细菌鉴定与常规细菌鉴定的统一性超过了89.4%,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药物耐药与中毒敏感的符合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结论直接与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可以在较短时间确定病原菌与药物敏感结果,降低用药的随意性。

  • 标签: 药敏实验 临床 血液细菌检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