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半年内采集的200株非重复临床分离株,并且对其进行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00株非重复病原菌中,其中革兰阴性菌有76株,革兰阳性菌有7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大肠埃希杆菌16例,肠杆菌属12例,肠球菌13例,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克雷伯菌属13例,变形杆菌属11例。在检测出来的40例多重耐药菌株中,其中普一21例,普二30例,呼吸科37例,检出率分别为17.5%,25%,30.83%。结论: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非重复临床分离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的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对所收集的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标本进行检验,获得 150株致病菌,观察其抗敏性和耐药性表现结果。结果:革兰氏阳性杆菌有 93株,占比 62.2%,革兰阴性杆菌有 56株,占比 37.5%。其中包括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48株,占比 32.2%,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42株,占比 28.2%,肠杆菌 25株,占比 16.7%,非发酵菌 19株,占比 12.6%,肠球菌 15株,占比 10%。上述菌种对于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MRCNS和 MRSA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强,而青霉素和氨节西林两种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的抗药性中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通过科学的方法等等微生进行检测,结合细菌种类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止抗菌药物对于细菌产生强烈的耐药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 MRCNS, MRSA,氨节西林,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我院收治200例临床微生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检验标本是研究对象,用全自动微生鉴定仪对细菌做好鉴定,用自动化仪器做药敏试验,检测使用多种抗生素,记录检验数据并比较。结果:细菌分布占比最高的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占24.00%,肺炎链球菌占比最低占1.00%。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62%、41.95%、93.1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性分别为0、69.23%、92.21%、92.31%。结论:临床微生检验中耐药菌株检出率较高,抗生素耐药现状面临困境,医师应高度重视,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规范性、安全性,按照规范应用抗生素,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微生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检验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方法:从检验标准、实验室环境、培养基、抽(采)样、方法验证、仪器设备、动物实验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结果:药品微生限度检查和食品微生检验存在各种异同点。 结论:作为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为更好的开展检验工作,应当注意二者的异同。关键词:药品微生 食品微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院内微生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所收集的样本进行研究讨论,包括572例样本,分别利用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对所有样本进行微生检验,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细菌培养方式尿液样本检出率、脑脊液标本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细菌培养与涂片镜检方式均有利于微生检验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涂片镜检在检验中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者联合使用,从而保证微生检验检出率。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微生检验结果,并分析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检验的115例临床微生检验标本(2020年2月~2022年2月)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离的致病菌株数量,对比菌株分布情况,并分析主要致病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15例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株共198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占比(36.36%)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致病菌(P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合理 院内感染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表现出的病原学情况,并观察给予微生检验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的病原学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展开微生检验,就获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10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完成微生检验后,共检出960株菌株,其中400株属于病原菌。就病原菌类型进行分析,分别包括160株副溶血性孤菌、9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4株变形杆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68株沙门菌。结论:微生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菌数进行充分明确,并且对于菌种可以有效判断,从而临床研究针对性方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展开对应治疗,使其临床治疗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 研究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微生标本采集对微生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我疾控中心合作医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进行微生检验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采集,给予观察组规范化采集流程,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液等标本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集微生标本的方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采集标本和检验流程进行规范,能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验准确率,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规范化采集流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300例行微生检验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法,观察组则采取强化质量管理下微生标本采集法。比较两组微生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微生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质量管理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微生标本采集质量,提高微生检验的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微生物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结果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食物及食品安全问题是现今社会各界均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与居民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群发性等特点,除却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外,还会对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诊疗中食物中毒患者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孤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见,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明确高效的诊断,微生学检验是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生学检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检验结果与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学检验中关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了2019年-2020年我中心收治的7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35例食物中毒患者的呕吐物、30例与此次中毒有关的厨师进行手拭子和13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操作间进行采样检验,从而分析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本次检验所有行为符合相关标准。结果:78例食物中毒事件所采集的微生检验,从细菌种类检测结果来看,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菌48.33%,检出率最低的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33%;从样品分类来看,检出率高的是食品,检出率最低的是厨具。结论:加强对食物中毒的微生检验,能够详细的了解导致中毒原因,分析细菌的污染源,从而为临床医治和诊断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细菌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验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原微生检验在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院中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确诊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病原微生检验分析致病菌属(Pathogenic bacteria)分布情况及药敏表现。结果:经病原微生检验78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检出病原菌共74株,其检出率85.8%;其中鼠伤寒沙门菌(68株,91.89%)、志贺氏菌(0株,0.0%)和肠炎沙门菌(6株,8.10%);头孢哌酮耐药占比[鼠伤寒沙门菌(15(22.05%)、肠炎沙门菌(0(0.0%))]、氨苄西林[鼠伤寒沙门菌(9(13.23%)、肠炎沙门菌(1(16.66%))]、头孢噻肟[鼠伤寒沙门菌(16(23.52%)、肠炎沙门菌(0(0.0%)]、阿莫西林[鼠伤寒沙门菌(28(41.17%)、肠炎沙门菌(5(83.33%))],可见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性相比其他抗生素类药物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诊断儿童细菌性腹泻应用病原微生检验诊断价值较高,能为临床诊治细菌性腹泻患儿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病原微生物检验 儿童细菌性腹泻 诊断
  • 简介:摘要:食物中毒中,因为细菌而引发的中毒事件占比很高。食物的生产、食物的运输、食物的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可能因细菌侵入而引发风险最终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对引发食物中毒的细菌微生进行病原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为食物中毒的诊疗过程提供参考,同时,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 食物中毒 疾病防控